涂勇強
【摘 要】 初中物理是初中生學習科目中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學生日后學習物理更深層含義的重要基礎。物理主要以理論為主,實驗為輔,大量的物理理論知識很難讓學生理解。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采用實驗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感到快樂。而在物理教學中,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能夠更快的了解物理、吸收物理、運用物理。
【關鍵詞】 反饋;考核制度;趣味物理
一、降低考試難度,改革考試制度,使學生壓力減小
在傳統的教學模塊中,教師與家長普遍認為學生的分數代表一切,給了學生很大的精神壓力,在這種精神枷鎖中學生逐漸的進入了“高分低能”的環境中,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探究意識與動手能力、物理知識更是不能有效的提升。為了改變此現狀,教師要揚長避短,創新一系列有效的考試制度與教學評估模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如:考試中可以實行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并行,開卷考試占試卷比例30%,而閉卷占試卷比例70%,這樣的試卷在一定程度內降低了考試難度,并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翻閱資料進行查找答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考試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相互研討試卷上的題目,師生共同點評,努力營造出人人積極動手動腦,認真探究問題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日后學習高中物理科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教師設計試卷和考試制度到合情合理,通過學生日常的學習特點逐步的進行改善,試卷試題要有層次性,有梯度,難題與簡單題要具有區分性,降低了試卷難度,讓學生有題可做,有問題可探究。其試卷內容還要具有新穎性,且能夠結合學生日常實際生活的物理問題收集到試卷題材當中,例如:家庭中的電壓是具有一定值的,然而接入的電器太多,電路中的什么會超過安全值,容易燒斷保險絲,甚至引起火災?;家庭線路中各個電器的連接方式是?通過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物理知識,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
二、積極開展趣味物理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物理屬于理論知識充足的學科,比如物理中的討論題、證明題、圖形題等,學生面對物理知識很難會有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改變物理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物理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物理學習的快樂。例如:教師在課堂學習完質量稱重的知識后,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把自己想要稱量的物體放置在天平上,再用砝碼進行準確測量,測出被放物體的質量;或者學習物理扭力距知識時,學生可以利用尺子、砝碼和彈簧測力計,把尺子豎放后再把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勾上質量為200克的砝碼,一端用手拿住彈簧測力計,量出彈簧被砝碼拉出的距離之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拉力所做的功。通過調查顯示在教師開展物理實踐活動中所用到的知識和素材都是歷年中考所采用的真題,因此學生對于此類型的題目內心并不感到陌生,多數都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三、教師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學生從錯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如果不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物理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對物理學習逐漸的失去信心,導致學生對物理個別的知識點產生困惑,困惑不斷地增加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斷地下降。因此教師需要從事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教師在課堂上針對一些錯誤問題應及時糾正和講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知識點不管是教師引導完成還是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完成,都要經過反復的糾正和反饋,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總之,中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改善初中物理考核制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汪世鵬. 初中物理教學中減輕學生負擔嘗試[J]. 教育界,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