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學習和發展的最初時期,也是培養學生思想行為的最佳時期。對于小學生而言,班主任是他們成長歷程中的重要指導老師,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學生的各個方面。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優秀的榜樣,利用優良的品質和積極的行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孩子王”。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仔細研究和探討,挖掘最有效的措施讓班主任成為“孩子王”。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德育教學 孩子王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086-02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的領導者,是所有學生的指路人。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學要注重班主任的教學效益,要實現班主任的價值。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小學班主任的任務和工作越來越復雜,承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讓班主任成為學生的“孩子王”,班主任要運用更有效的教學手段和管理措施實施教學,為小學生創造更自由的學習環境,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1]。
一、注重班集體的團結性,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
班級是學生進行交往和互動的空間,是班主任實施管理工作的場所,組建良好的班集體能夠為整個班級帶來巨大的能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因此,為了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班主任要注重班集體的團結性,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
1.設立班集體奮斗目標,增強班級凝聚力
對于一個班級而言,共同的奮斗目標是凝聚學生的重要力量,是建設團結合作班級的前提條件。因此,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他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的時間段設立不同的奮斗目標,讓學生在一定時期內擁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同時,教師在設置目標時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要不斷鼓勵學生參與班集體的管理,讓學生將自己的目標和班集體的目標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學生的團結感和凝聚感才會更加濃烈,班級的整體性才能得到鞏固。
2.建立良好的班風,利用集體力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眾所周知,集體教育的力量遠遠大于教師的個人力量,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利用集體教育的力量發展個人、塑造個人。班風是一個班級集體教育營造的精神,也能夠反映一個班級的教育質量。所以,為了成為“孩子王”,班主任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健康文明、積極進取、團結有愛的班級氛圍,使得學生在良好的班風影響下,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科學的學習態度,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二、班主任要了解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
在一個班級里,學生的習慣和性格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都有自身獨特的個性。例如,有些學生擅長數理和計算,有些學生擅長寫作和演講,而有些學生在繪畫等藝術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在實施班級管理和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的差異,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工作內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開發學生的潛能。首先,對于學習能力較強、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而言,班主任不僅要注重他們基本課程內容的掌握,還要不斷為他們提供新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發展自身的能力。其次,對于班級中成績較差、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班主任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熱情,不斷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同時,班主任要注重他們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斷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2]。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注重差生的心理輔導,要不斷對差生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啟發,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解決差生的思想問題,防止差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例如,班主任在提問的環節可以專門設置一些基礎性問題,讓差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三、注重自身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思維認知都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而且他們在這一時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所以,班主任的言行舉止以及思想理念嚴重影響著學生。而且,班主任的行為品質能夠幫助其在工作過程中樹立穩固的威望,提高自身的說服力。因此,在實施教育和管理工作時,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言傳身教,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利用高尚的道德品質感染學生,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同時,班主任還要注重日常的為人處事,不斷完善自身的形象,建立一個表里如一、實事求是的班主任形象,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成為學生的最佳傾聽者,主動了解和理解學生
想要成為小學生的“孩子王”,班主任要發揮自身的傾聽技能,了解和關心學生的基本情況。想要實現良好的傾聽,班主任第一步就是要放下尊嚴和架子,主動接觸學生、了解學生。這樣,在學生眼里,班主任不再是以前的領導者,而是他們的知心朋友,學生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地向班主任傾訴心里話。同時,在傾聽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緊緊抓住交流的機會,不斷挖掘最有效、最關鍵的信息,真正理解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只有這樣,傾聽技能的最大效益才能得以實現,班主任在實施教學和管理時才能將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融入其中。而且,當學生和班主任傾聽次數不斷增加時,學生和班主任的情感也會獲得進一步促進,班級的整體關系也會更加融洽,班主任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孩子王”。
五、總結
總而言之,想要成為學生的“孩子王”,班主任不僅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教師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了解學生和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一切困難[3]。同時,班主任還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班級凝聚力的建設,不斷傾聽學生的想法,提高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參與度,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兆凱.《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時效性的路徑研究》,《吉林教育》,2014年26期
[2]李媛.《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科學中國人》,2014年24期
[3]應丹君.《探討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開》,《生活教育》,2014年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