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力學是一門研究土體的學科,通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理論與實驗相結合,成績評定標準三方面探討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關鍵詞】土力學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221-01
前言
土力學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它是土建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土木、水利水電、交通、港口、礦山和環境等工程行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對土力學課程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在生產實踐中應用土力學的相關理論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并為基礎工程學、地基處理等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
1.土力學課程的特點
土力學課程是以土體為基礎進行分析,內容廣泛,知識點零散,公式較多,綜合性強,與工程地質、基礎工程和施工技術等有密切關聯。通過學習本課程,學生可以掌握土的物理性質和工程分類、土的滲透性及滲流、地基中的應力計算、土的壓縮性和地基沉降計算、土的抗剪強度、地基承載力等相關內容,為以后在實際工程中能熟練應用土力學知識處理相關問題奠定基礎。
2.土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內容涉及面廣且零散
土力學課程內容涉及內容比較多,且空洞和雜亂,雖然所研究的內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土體,但是主要研究的是它的變形,通過對不同的土體進行判斷,來分析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并進行解決,使得土體能夠有效利用,達到在其上進行建筑物修建等目的,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2.2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在黑板上講解并借助黑板板書,學生在座位上聽講與練習為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而多媒體教學法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把教師從繁重的板書勞動中解放出來,為教師節約了授課時間[1]。但是單純地利用多媒體來投影文字來進行講授,內容講起來比較費力,學生也很難理解,從而導致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2.3理論與實驗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單純地從理論上來給學生講土力學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學校還開設了相關的實驗課程,安排了8學時的實驗課,使得學生能夠進行實驗操作演練,把理論用于實踐,進一步加深對土力學的學習和掌握。但是,盡管開設了實驗課程,卻是在所有理論課結束之后才進行實驗。由于有一定時間間隔,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大部分內容已經忘記,既不利于實驗的進行,也不利于理論與實驗的融合。
3.教學手段的改進與完善
3.1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
土力學理論內容在講述之前,可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放映效果,利用多媒體中的動畫特點,直觀、形象的演示各種實驗過程和土體的破壞現象及一些抽象的概念,使學生對土體的各種特征有個大體的認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然后在理論講述的過程中插入一些圖片和小視頻等,并結合板書設計,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使得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提高多媒體演示的效果,增強學生對知識整體框架的掌握。
3.2理論與實驗時間安排應協調
通過對同一專業4個不同班級分兩組進行實驗測試,結果說明在相應理論課結束后立即開設實驗課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比在所有理論課程結束后再開設實驗課程的效果要好。這是因為在對應理論課結束后及時進行實驗課程,學生能及時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二次鞏固。此外,在實驗課程教學結束之后,還需要上交一份實驗報告,針對所做的實驗進行土體分析,可以使學生將土力學相關理論知識充分地應用到實驗課程中,進一步明確學生對于理論學習的目的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3提高成績評定標準
過去的成績評定取決于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平時成績主要是到課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并沒有納入平時成績中,這種評定方式主要督促學生來到教室,但是對于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并不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性不強,課堂氣氛不活躍。因此,可將課堂表現作為平時成績評定的一部分計入成績評定系統,從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重視,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加強對課堂知識的掌握,避免學生寄希望于考前突擊的心理,促使學生積極向上發展。
4.結語
針對土力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采用將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土力學教學內容。同時,通過提高成績評定標準,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冬霞,付立彬. 土力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應用[J]. 高等建筑教育,2010(4):84-87.
[2]張建偉,馮志芬,孫興亞. 道橋專業《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科技信息,2011(3):160.
作者簡介:
魏艷(1988.07-),女,漢族,湖北人,助教,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