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小銜接是學生語文學習生活中重要的一個階段,順利完成這一過程意味著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小學與初中均缺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導致初小銜接工作被忽視。作者通過對實踐的思考與總結,闡述了初小銜接的責任主體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探索出了一條使小學與中學語文的教與學有效銜接之路。
關鍵詞:初小銜接;小學教師;小學語文;中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05
作者簡介:王艷華(1972—),女,山東安丘人,廣東省深圳市前海學校小學部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國學經典誦讀。
一、填平初小鴻溝,小學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中學語文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學習要求等方面都與小學有著極大的不同,可以說是存在一道鴻溝。一直以來由于沒有教師發現或者是發現了沒有足夠重視,導致在初小銜接方面出現了“兩不管”的現象:小學教師認為初中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完成轉變,中學教師又認為中學課程就是這么上的,沒有什么需要改變,導致學生只能自己咽下“苦果”,慢慢消化,填平這道無形的鴻溝。如今看來,這個責任應該由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起來。教師的使命就是教育和引導,就像好的引路人在行走中會隨時讓隨行者知道前進的方向以及路況的變化一樣,小學教師在當學生進入到高年級階段尤其是升入六年級之后,就要從精神上幫助他們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求學之路要發生變化了,都會在哪些方面發生變化,會和小學的學習有什么不同,他們要做好什么樣的心理準備。這是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學生終身負責而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任何其他的理由例如教學任務重、學生管理難度大等理由都不能作為推脫的借口。
二、明確初小語文的不同,才能有的放矢
1.容量增加、難度增大
中學語文的學習內容與小學比較,增加得最多的是古詩文,大約每五課就有一篇古文。古詩文的篇幅、深度及對誦讀理解的要求與小學的不可同日而語。在現代文的選擇上,也傾向于篇幅較長的名家名篇,文學化趨向明顯。學生學習的重心從過去注重句子基礎知識和閱讀的基本理解向整體感知文章、把握中心、鑒賞評價等方面轉移,這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是嚴峻的考驗。
2.教師課堂教學方式改變
小學階段教師在課堂中是以教讀、帶讀為主的“保姆型”角色,而中學課堂上教師變身為“指導型”教練,負責指導點撥,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多讀、多寫、多記、多想、多討論,自己去用心體會感受。
3.學生學習方式改變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上課聽課、教師的硬性要求及家長的監督管理來完成,基本沒有自學的學習習慣。升入中學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提高,大部分學習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性完成,要求學生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寫作業,要自己能夠發現問題并且借助工具書或教師點撥解決問題。同時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也要熟練掌握和應用,以便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4.作文評價要求改變
中學作文在字數要求上比小學增加了一倍以上,打破了小學階段作文“一事一中心”“一事一理”的格局,要增加內容而不偏離中心及論點,就要在文字的謀篇布局、文章的整體架構上下功夫。中學作文中材料作文比例較大,小學的典型作文思維是只看提示語不看材料,中學則不然,提示語限定了作文的角度,通過閱讀材料讀懂命題者的暗示才是作文的關鍵。另外,中學作文更注重寫心里話、寫真話,給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提供了更加自由和充分的空間。
三、完成初小銜接要在教學上未雨綢繆
找到了小學與中學語文的不同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在小學畢業前感知并適應這種即將面對的變化,以便在升入中學后不會茫然無措。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在六年級的日常教學中提前介入,做好鋪墊。
1.生字詞的學習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完成
我們總能看到很多小學五、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還在帶領著學生從生字詞的音、形、義上逐項一一學習、鞏固、檢測。其實到了這個階段,教師只要教給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方法和要求,把這個任務留給學生課余獨立完成,課堂上只要做好自學反饋和檢測,既能節省有效時間,又能逐步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但在檢測中,對生字要偏重于字義的理解和把握,對詞語要偏重于詞義及詞性。
2.利用閱讀時間向學生推薦名篇誦讀
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多傾向于篇幅短小、立意淺顯的故事類、科技類及絕句等,到了六年級后,教師就要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名家名篇進行閱讀。若篇幅過長,也可選擇經典段落誦讀,定期召開讀書交流會、經典誦讀會、師生同讀名家名篇、優秀讀書收獲卡評比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古詩文的背誦上,也選擇詞、賦等,讓學生感受到文體及表達方式上的變化。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這些內容,會讓他們對中學語文變化增加的內容不感到陌生,接受起來就會相對容易。
3.課堂上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學習時間
在小學五、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上,閱讀教學占據主角。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盡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按照“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章。同時教師要能夠“入其里而出其外”,既要引導學生深入文章閱讀內容,又要跳出文章以內容為材料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運用到學生今后的閱讀實踐中去。
4.作文教學要多角度進行訓練和積累
小學六年級的作文教學要在很多方面提前滲透和訓練,比如要訓練學生對事物展開聯想;要讓學生學會把自己積累的東西恰當地運用到作文中;要讓學生養成觀察身邊人、身邊事的習慣和多角度觀察的方法;要求學生在“文通理順”的基礎上寫實話、寫真話,杜絕口語在作文中的出現;要訓練學生寫習作提綱,初步培養他們布局謀篇的意識;要強化學生的文體意識,寫出規范的記敘文和議論文。這些要求不可能在一節作文課中面面俱到地去完成,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單項訓練,在持之以恒中完成小升初作文方面的過渡。
四、完成初小銜接也要善用“他山之石”
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在本學科教學中加以重視,也要善于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來完成“鴻溝變通途”的重任。
(1)可以邀請中學教師來到小學課堂,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授課,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體會中學課堂的不同。
(2)可以建議學校相關部門開展“初小銜接”系列活動,組織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3)可以舉行交流會,邀請升入中學的學哥、學姐們重回小學校園,與學弟學妹們就“中學與小學的不同”相關議題進行交流探討。
(4)可以召開主題家長會,為家長做好培訓,調動家長的力量在校外時間里也為順利過渡做應有的準備。
我們都知道,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既然我們已經發現了“初小銜接”對于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性,那么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一定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僅僅是本人的一孔之見,不值多提。
參考文獻:
[1]何麗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J].江蘇教育,1991(10):11-12.
[2]周云靜.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六點經驗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3):102.
[3]陳光軍.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如何做好初小銜接[J].山西青年,2013(18):75.
[4]呂永清.用好教材做一個合格的引導者[J].黑河教育,20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