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嫚

【摘要】紹興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能型人才產生了更高層次的需求,但紹興目前的高職教育還無法完全對接和滿足這一需求。紹興高職教育和產業轉型升級在辦學層次結構、專業結構、辦學形式結構方面等方面還存在供需矛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紹興高職教育需要通過提升辦學層次結構、調整專業結構、創新辦學形式結構,對接紹興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職教育;產業轉型升級;紹興
[Abstract] haoxing'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ve higher demand for skilled talents, but Shaoxing's current higher voca- tional education is not able to fully meet this demand. There is still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school level structure ,pro- fessional structure and school form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Shaoxing'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level structure, adjust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nd innovate the structure of school form, and meet the talents demand of Shaoxing'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o a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word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Higher vocation- al educat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haoxing
一、引言
高職教育的主要職責在于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符合實際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履行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使命。高職教育要順應社會發展大勢,主動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的需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高職教育供給結構對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提高供給側質量與效率,實現供給同需求有效對接和匹配,推動高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整體提升。在“十二五”期間,紹興高職教育發展較快,但仍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這一“需求側”提出的需要。紹興高職教育這一“供給側”急需對其結構進行改革,解決供給和需求間的矛盾,使高職教育為新一輪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支撐。
二、紹興產業結構現狀及轉型升級方向
紹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是深入實施“重構紹興產業,重建紹興水城”戰略部署的必然選擇。紹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作為支撐,形成了“需求側”。
(一)紹興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紹興市經濟總量穩步增加,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總體來講,第一產業的比重逐年下降,二、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產業逐漸邁向中高端水平,集群優勢明顯,高端紡織、先進裝備制造等更具競爭優勢,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等逐漸成為支柱產業,新產業、新業態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三次產業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
產業結構不僅指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結構,還包括各產業內部細分行業的結構。近年來,紹興市積極以轉型升級破解發展難題,各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一是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2016年,50家市級以上美麗生態牧場通過驗收,建成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主體42個,新增省出口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3個。二是工業結構調整深度推進。2016年實現規上工業利潤575.49億元,增長8.5%。規上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7%,占規上工業比重32.8%,規上裝備制造業、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4%、12.1%。制定了黃酒原產地保護和產業發展布局規劃,推動黃酒企業集合集聚。三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實施服務業“百項千億”工程,全年完成服務業投資1551.59億元,增長18.5%。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東方山水等重點項目順利投入運營,實現規上文化產業增加值81.76億元,增長6.2%;旅游總收入880億元,增長15.4%。
(二)紹興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環境,紹興市應主動適應新常態,抓緊落實新舉措,積極謀求新發展。紹興不僅要努力提升二、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還應促進各產業內部的轉型升級,從而實現產業的整體升級。
一是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施品質農業“雙十”工程,培育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建成市級以上美麗品質產業園和美麗生態牧場。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質量效益,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打造農業區域品牌,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二是繼續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堅持提質為本,按照“世界領先”的目標,確立能源、排水、排氣等具體標準,明確印染產業改造升級的技術路線和產業政策。進一步提升高端紡織、綠色化工材料、金屬制品等傳統產業市場領先地位。大力扶持黃酒、絲綢、越窯青瓷、茶葉、珍珠等產業發展,依托新技術、新品牌、新營銷模式等,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使歷史經典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三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抓住實施“中國制造2025”規劃機遇,制訂“互聯網+”實施計劃,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做大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業,積極發展信息產業,大力培育生命健康產業,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提升發展金融、物流、設計、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發展養老、家政、教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
四是做大做強文化和旅游業。制訂文化創意和旅游產業發展推進計劃,建立文化和旅游產業基金,加強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著力培育重點文化企業,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文化、旅游、創意融合發展,努力打造成為支柱產業。著力推進全市游,統籌曹娥江、浦陽江和鑒湖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化中國蘭亭旅游度假區、會稽山旅游度假區、柯巖旅游度假區等功能區布局。
三、紹興高職教育供給結構問題
目前,紹興有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等四所高等職業學院。由表l可以看出,2015年紹興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數8628人,招生數10783人,在校生數29607人。共有教職工1929人,其中正高職稱35人。校園總占地面積126.0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4.03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34.08萬冊。
近年來,紹興高職教育以行業和社會需求為指向,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支撐了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但與紹興產業轉型升級的實際需求相比,紹興高職教育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和問題。
(一)辦學層次結構問題
從需求側來講,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市場對較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隨著紹興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傳統產業被高新技術產業替代,文化、旅游、健康護理等服務業亟需發展。與此相適應,紹興就業結構也將隨之改變,社會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對人才規格層次的需求也將呈現多元化趨勢。通過走訪紹興市人力資源市場發現,大多數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術職稱有較高要求。從供給側看,大部分市場求職者,特別是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的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術職稱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供需對比可見,各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術職稱的崗位空缺均大于求職人數,其中,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技師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差額較大。供求不匹配,就出現了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并存的局面。可見,目前紹興高職教育的辦學層次難以滿足勞動力市場對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構建起中等、專科、本科和研究生層次齊全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勢在必行。
(二)專業設置結構問題
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匹配程度是衡量專業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指標。目前,紹興共有4所高職院校,每所學校的系部約8個,專業約20個以上??傮w來講,專業設置種類豐富,但專業結構存在問題。
第一,專業集中程度高,存在同質化問題。紹興高職院校的財經商貿、設計藝術這兩大類普適性較強的專業設置較多,較為集中。在4所高職院校中,有三所開設了會計、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產品(包裝)設計等專業。專業重復設置現象較為嚴重,同質化程度較高,增加了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
第二,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不夠匹配。高職院校設置專業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產業結構,了解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但是紹興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卻并未與本地區產業結構密切結合。紹興作為制造業發達的省份,制造大類專業不多,而財經商貿類專業設置卻最多。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紡織、黃酒行業,目前只有一所學校設置了相關專業,且規模較小。
第三,新興優勢專業不突出。“十三五”期間,紹興努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業,積極發展信息產業,大力培育生命健康產業。提升發展金融、物流、設計、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發展養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但是,紹興高職院校還未設置相應的新興優勢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實現無縫對接。
(三)辦學形式結構問題
高職教育辦學形式的多樣化,不僅可以激發高職教育的活力,滿足大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可以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服務。目前紹興高職教育的辦學形式結構基本可分為公辦和民辦兩種。目前,紹興共有4所高職院校,其中3所為公辦,僅1所為民辦。由此可見,紹興高職教育的辦學形式結構以國有公辦為主,企業和社會民辦高職院校很少,辦學形式單一,高職教育市場未被激活。與其他周邊地市相比,紹興高職教育的投資主體較為單一,在辦學形式上還沒有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尚未順應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
四、優化紹興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的政策建議
今后,紹興應大力對高職教育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升辦學層次、調整專業設置、豐富辦學形式,促進紹興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的優化,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實現高職教育結構與產業轉型結構之間的有效對接。
(一)提升辦學層次結構,完善紹興高職教育體系
在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高職教育為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紹興要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提升高職教育層次結構,完善高職教育體系。
一是打造前后貫通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擴大紹興中高職一體化招生的規模,豐富一體化形式,“3+2”、“2+3”、五年一貫制等多種方式并存。同時,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也可以聯合培養學生,嘗試高職本科一體化,開展高職與本科前后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從而系統構建從中職、專科到本科的職業教育一體化培養體系,提升職業教育的培養層次。
二是在高職院校試點本科層次的高職教育。紹興各高職院校應該結合本校的優勢專業、特色專業,積極申報和嘗試本科層次的高職教育。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先進行少量本科層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試點,面向社會公開招生,同時也可考慮本校專科生升本的要求。目前紹興個別學校的個別專業正在積極探索和嘗試,但規模還十分有限。
三是助推形成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面向區域經濟社會,以學科為依托,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而協調發展,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定位的高等教育。因此,助推普通本科院?;蚱胀ǜ呗氃盒O驊眯捅究茖哟胃呗氃盒^D型,可以彌補高職教育層次較低的缺陷,也是本科院校培養高端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對高層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調整專業結構,積極對接產業結構
紹興高職院校應牢牢把握紹興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積極主動與紹興產業結構實現無縫對接,根據所在地區的產業結構現狀、新興產業的培育等因素,結合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專業結構,最大限度地滿足所在地區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
一是統一整合部分專業。針對紹興高職院校專業集中、同質化等問題,紹興應結合各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對專業進行適當的歸整、合并,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形成各校的優勢專業。同時,對于部分傳統落后、不符合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可以考慮直接撤銷,為開設其他符合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專業預留出足夠的空間和資源。
二是各院校努力發展特色優勢專業。各院校應該結合自身已有的辦學條件和當地特色,集中力量發展特色專業,培養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改變目前各專業全面鋪開、力量分散、水平均一般的現狀。如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可以發揮農業經濟管理系的現有優勢,積極響應紹興市發展生態農業的號召,發展綠色農產品、生態農業經營管理等特色優勢專業。黃酒、綠色紡織、文化旅游等專業也是可供發展的特色專業。
三是增設適應新興產業的新專業。高職院校要順應新趨勢,準確把握所在區域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變化.為所在區域和行業培養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紹興目前計劃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等新興產業,并支持發展金融、物流、設計、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養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紹興各高職院??山Y合自身條件,籌建與新興產業相適應的新專業。
(三)創新辦學形式結構,實現多樣化發展
紹興高職教育要努力轉變現有的辦學形式和管理體制,加大對民辦高職教育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非學歷、非全日制教育,形成多元化的辦學形式結構。
一是多方力量共同發揮高職院校辦學主體的作用。目前,紹興高職院校以公辦為主,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比較固化,不利于高職教育的長遠、靈活發展。一方面,應調整公辦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積極適應高職院校的新變化、新發展,拓寬高職教育的經費來源,實現產教融合。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發展民辦高職教育。民辦是發展高職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公共財政對民辦高職教育的資金支持。提高民辦教師的待遇。為民辦高職教育營造一個公平的發展環境,有利于其充分發揮自主權,突出特色,為高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公辦與民辦高職教育互補發展的辦學格局。
二是積極開展非學歷、非全日制教育。高職教育與行業對接緊密,能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對口的人才,是其一大優勢。一方面,紹興高職教育在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應兼顧發展非學歷教育,以自身優勢專業為依托,面向企業承接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提升紹興各行業人才的專業技能,提升辦學效益。另一方面,紹興應適度發展非全日制高職教育。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很多企業的工程師、高級技工等都具有十分豐富的實踐技能,但理論知識比較欠缺,阻礙了其專業技能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針對這種情形,可以提供半工半讀、網絡教育等各種切實可行的方式,使其有機會接受非全日制的高職教育,為其進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創造條件,更好地適應紹興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南旭光.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的問題、矛盾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7):7-13
[2]張旭剛.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維透視:邏輯、內涵、路徑及保障[J].職教論壇,2016(28):57-61
[3]花鷗,曾慶琪.供給側結構改革下高職教育發展研究——基于產業和結構角度[J].職教論壇,2016(18):17-22
[4]葛晶.淺析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與遼寧產業發展的適應性[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9):245-246
[5]殷寶慶.新常態下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J].職教論壇,2016(19):67-71
[6]呂景泉等.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9):15—19
[7]欒永斌.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與路徑探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