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輝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預習的必要性,從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預習態度、設置情景激發預習的興趣、精心設置預習案、為學生預習做好引導等方面探討了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希望能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小學數學;有效預習
一、引言
預習是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前的準備工作。通過預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普遍比較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比較嚴重,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效果不佳,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的進度和教學效果。因此,針對小學生的特性,設計符合小學生學情特點和心理特征的預習案,能夠提高預習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學習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預習的必要性
(一)預習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預習是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有效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通過預習,學生可在課前了解教學內容,并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聽課,在課堂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發討論,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培養自主探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預習,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
(二)課前預習符合學生學習特點
按照新課改的教材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前預習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強,通過課前預習,學生的進行自主探索,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滿足求知欲。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探究,如果順利解決了學習上的問題,那么就能夠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如果無法及時消化和吸收新知識,那么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我探索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并采取合適的方法解決困難,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當前小學生課前預習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差,產生厭學情緒,很多數學教師依然墨守成規,采取過去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導致整體教學質量不高。當前一些學校和數學教師比較關注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效果,忽視了學生的預習效果。雖然很多數學教師會在課后布置預習作業,但缺乏方法指導,基礎好的學生,預習起來沒有什么難度,而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預習的時候就會感到十分吃力,預習效果不是很明顯,甚至令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恐懼心理,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由于小學生年紀小,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如果沒有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將無從下手,不能主動、有效地進行預習,因此無法真正發揮預習的作用。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電腦、手機、游戲、小說等外界誘惑讓學生很容易轉變注意力,將主要心思放在玩上,沒有真正重視預習,導致預習效果比較差,沒有真正發揮預習的作用。
四、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預習態度
從小學數學課堂的第一節課,數學教師就要向學生灌輸預習的觀念,糾正學生“沒有必要預習,只注重課堂四十分鐘”的錯誤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預習態度。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將預習理念貫徹到每一個環節。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預習案的題目,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從心理上重視預習案。課后通過預習案了解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快速閱讀所學的內容,做到對所學知識點心中有數,并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確定哪些內容是自己可以看懂的,哪些內容是自己看不懂的。然后對著問題,再一次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并將內容標識下來。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分類”這章節內容時,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數的情況,分數可以分成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混淆假分數和帶分數。通過判斷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很容易判斷真分數和假分數,但是學生對帶分數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
差,從而出現混淆。以為例,很多學生看到,就認為這是一個真分數,其實這是一個帶分數,帶分數包括假分數,將這個帶分數進行轉化就可得到,就是假分數。因此,在
預習的時候,學生要將重點和難點標出來,從而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落實預習檢查,保證預習質量
當前一些小學生不重視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影響到預習效果。所以教師布置預習案以后,要及時地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在教學開始前,教師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匯報的內容包括學生預習了哪些知識點、預習過程中的難點和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這個過程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過程,也是教師考核預習案的過程,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參考。然后,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展開交流,分享預習效果,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展現自我提供舞臺,同時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三)精心設置預習案,為學生預習做好引導
預習案是學生預習的引導。數學教師在編寫預習案的時候,要了解教材大綱和教材內容,收集重要的教學資料,做好預習提示,確保課前預習案不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然后,數學教師要按照預習內容提示,引導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并根據學習目標合理規劃預習內容。預習案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需求,要使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從預習案中感到挑戰,使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受到激勵,使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因此,編制預習案時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增強預習案的針對性。
在設計預習案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將知識簡單問題化,重結論無體驗,重識記無生成等錯誤,引導體驗以期實現“問題促學習”“體驗導思維”,讓學生對教材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數學信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讓學生把在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記錄下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共同探討,讓學生感受解決困惑的快樂,體驗成功。例如概念知識是小學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不容易掌握。因此在設計預習案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規范性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后讓學生填寫關鍵詞,從而讓學生對概念知識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和認識,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
預習結束以后進行總結性自評,讓學生對自己的預習成果、預習過程進行客觀評價與反思,查找原因,激勵自己,爭取進步,有效地推動預習活動的持續進行。由于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長時期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再加上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所以想要提高預習的效率和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數學教師設計預習案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符合學習規律。
(四)優化預習方法
好的預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預習效果。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預習方法。例如計算課的預習方法就可以借鑒邱學華教授的“嘗試教學理論”,讓學生“先練后講”,通過適量的練習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發現學生對于新知學習較集中的問題,以便在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也能讓學生反思預習中的錯誤和遺漏,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把新知學得更深、更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多記錄,及時發現預習過程中的難點,并將預習過程中的重點用筆標記出來,便于課堂上認真聽課,抓住學習的重點,提高學習效率。而對于一些原理、概論等知識的預習,則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勤讀、多讀,一旦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知識重難點,要對其進行多次閱讀。這樣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此外,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進行數學思考分析和邏輯推理。例如對于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題,就需要學生運用拆分和整合思維,將一個多邊形拆分成多個三角形,再進行面積計算。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與其預習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在小學數學預習過程中,不僅要多動手、多閱讀,還需要多思考、多提問,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進行重點學習。
五、結束語
高效課堂是當前新課改的目標。在高效課堂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預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習效果,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讓學生學會自我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全面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志新.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16(16):79-80.
[2]林威.有效預習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以“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6(58):75-76.
[3]楊桂梅.小學數學有效預習策略淺談[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