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月蘭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出現了新的改變,也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文章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解決對策,以期能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問題;對策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也越來越活了。但是當我們冷靜下來認真審視現實中的小學語文教學時,卻發現不少教師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課堂依然如從前一樣單調、枯燥,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是擺在我們小學語文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基于此,筆者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簡要談一談語文教學的體會。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依然以傳統模式為主,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仍在課堂教學中占據絕對主動地位。而新課改更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強調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盡管小學語文教學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引入了很多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但是這些新模式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仍不夠,大多浮于表面,課堂依然是教師講得多、問得多,學生獨自思考的時間非常少,未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教學方法單一
不少語文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一些語文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而不注重學生的反饋。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互動溝通,導致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有的教師習慣采用題海戰術,給學生布置很多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形成了機械性的學習方式,甚至讓一些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
有的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沒有仔細研究課文的教學目標,也未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與理解,只是單純抄襲教案,結果在上課時自己也把握不好本堂課的重點。有些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太多,教學節奏過快,學生難以消化。還有不少教師慣性思維嚴重,習慣沿用原來的做法,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極少結合課本中的編輯體例、單元所處位置以及教學任務。
二、增強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蘇霍姆林斯基講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插在這個土壤上。”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雙方溝通順暢,教學效果就很好。若課堂充滿生機,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增。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認同與奉行的教學新思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精心設計教案,根據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合理設定教學目標,要將教學目標明確化、具體化,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學設計要富有趣味性,盡量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備課的時候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年齡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分組討論、講小故事、朗讀比賽、角色扮演等。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愿意學、愉快地學。
比如在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前,筆者考慮到學生對西沙群島一無所知,若直接講授,學生很難產生共鳴,如同聽天書。為此,筆者通過網絡搜集了西沙群島的一些圖片,有美麗的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還有島上迷人的風景;在課堂上將這些圖片展示后,讓學生欣賞,并讓他們講一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隨后,引出本堂課的主題,讓學生自讀課文,通過圖文來認識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設置情境導入環節,開啟求知大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語文教師若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在課堂導入環節,就能在課堂教學伊始將學生帶入特有的教學環境中,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本堂課的教學打好基礎。從某種層面來講,好的課堂導入是開啟學生求知大門的鑰匙。
2.運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愛因斯坦說:“在懷疑中發現問題,有時可能要比直接從教科書上獲取的答案更為重要。”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找到答案,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說,問題好似學習、實踐與探索的火花,激勵著人們不斷前進。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此,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讓他們進入較為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欲望。
比如,在學習《美麗的丹頂鶴》時,筆者先為學生播放了丹頂鶴的錄像片,讓學生了解丹頂鶴的美麗,然后提出問題:“丹頂鶴長什么樣?課文中哪些地方講到了丹頂鶴的美麗?”此時,學生就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多媒體展示的圖片信息中的相關知識點上,認真思考教師提的問題。這不僅能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借助多媒體化難為簡,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本中的一些知識比較抽象,很難用語言解釋清楚,而這部分知識通常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小學生年紀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對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很困難。因此,如何突破這一難題,成為當前擺在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筆者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直觀、動態的畫面,再配上生動的解說,明顯降低了教學難度,學生理解起來也更容易。
比如《詹天佑》一課中,詹天佑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教學的重難點。為了讓學生學好這部分,筆者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學,分組討論,探究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原因與方法。在課堂上,筆者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了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伴隨著陣陣轟鳴聲,一列載著兩個火車頭的列車向東北方向前進,一個車頭在推,一個車頭在拉。當列車經過青龍橋,經過‘人字形岔道口時,先前推的火車頭變成拉,而之前拉的火車頭變成推。這就有效解決了爬坡困難的難題。”通過上述演示,學生能直接看到火車頭推拉活動的情景,也能更容易明白“人”字形線路的作用。這樣不僅順利解決了教學難點,而且增進了學生對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四)將課本變為劇本,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去感受語文之美
小學語文教材搜羅了很多不同體裁的文章,有的語言清新雅致,有的深刻睿智、耐人尋味,有的則新穎獨到、感人肺腑。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故事重演等方式,模仿課文中的人物語言、動作與神態,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與文字中蘊藏的思想感情。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文章進行續寫或擴寫。這需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做一個出色的小編劇、小演員。同時,可邀請其他班的教師與學生當評委,評判演出成果。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能愉快地學習。只有在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學生才能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才能主動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對此,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定位師生間的關系,要摒棄過去高高在上的觀念,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在人格上,教師與學生都是平等的;從教學層面來說,教師與學生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與朋友。教師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耐心傾聽學生的意見與建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對待差生,要積極鼓勵,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逐步恢復學習的自信心。要多為差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他們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其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有助于班集體的和諧建設,也能激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能責罵,而應先了解情況,再加以耐心引導,與學生共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及錯誤的危害,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三、結語
總之,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語文教師要認真思考,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源,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豐富教學內容,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高效語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尚.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08):74-75.
[2]尹紅.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11):125,127.
[3]張科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10):203.
[4]胡禮兵.精彩課堂不曾預約——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北方文學,2010(06):215-216.
[5]楊菊卿.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之我見[J].成功:教育,2011(0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