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摘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發揮想象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從簡單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轉換成“培養學習者”的角色,給學生創造一種愉悅、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自主學習;民主氛圍;教學情景;教學形式;多元評價
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著重要意義。良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課堂氛圍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發揮想象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從簡單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轉換成“培養學習者”的角色,即從單純的傳遞知識過渡到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上來,給學生創造一種愉悅、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創設民主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習主體意識
我教授的三年級有個叫王琪琪的女學生。在剛接這個班的美術課時,班主任向我介紹說該生是一個學困生,不用太在意她的作業,班里的學生也向我告狀說她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她是一個活潑健談的小姑娘,我就安排她當小組長,培養她的責任心。我發現她很喜歡手工制作,我就多鼓勵她,并盡可能地展示她的作品。在之后的學習中,這個曾經懶散的女孩子像變了個人似的,作業能按時完成并做得很好,學習用具能準時帶好并能督促小組同學也帶齊,完全成了老師的小助手。
此事讓我學會了深深的思考,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鋪墊,現在的孩子自尊心強,教師要和學生友好相處,必須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與學生始終保持心靈的溝通,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對持不同觀點者要有正確的態度,多鼓勵,少指責,不應貶損,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表達意識和主體參與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注意教學藝術的更新,不要一味地講解,而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讀畫,賞畫,討論分析,再來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或者針對思考題進行自行分析,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教師唱獨角戲變為師生共同參與,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畫面部表情》一課,我讓學生對欣賞的肖像畫作品進行賞析,然后小組進行討論分析,談一談對面部表情的了解,然后再進一步讓小組學生思考怎樣描繪面部表情突出個性。每一個小組討論后都談出了各自的見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有了小組合作的基礎,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對學習內容有所感悟,在情感的投入下,學習就變得愉快而自信。
總之,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情感和態度,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藹可親、端正自然的教態面對學生,做到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課堂氣氛活躍了,師生感情和諧融洽,便形成了愉悅的課堂氛圍,增強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及學習興趣,帶動了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努力改進教學方法,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
教學中盡量避免注入、說教式的教學,盡可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這就對教師教材教案的準備和設計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豐富的想象力,能夠承擔起“引導”型教育和實踐的重任,教師必須先提高自身的素質和駕馭教材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的能力,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一)根據教學計劃抓重難點設計最優化的教學程序
如《下雨了》這節課,可以讓學生明確本課的目的和重點,然后讓學生講一講雨是怎樣形成的,在雨天人們都帶點什么。再請學生把在雨天看到的有趣的情景表演一下,然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表現“下雨了”,讓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和材料進行表現。學生在教師沒有講怎樣畫的情況下,大膽自由地進行表現,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然后小組進行作業展示分析,找出問題再進行修改,教師針對難點提示講解,進行作業拓展的啟發。整節課教師的講授很少,都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總結,自主調整。大部分學生都進行了充滿個性的表現,充分發揮了自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二)運用多種手段組織教學,如做游戲,聽音樂,范畫,實物,微視頻等
如《我在空中飛》一課,我讓學生在熱烈、歡樂的游戲活動中,親自體驗主題活動,讓他們在有意無意中觀察到主題的活動畫面,在頭腦中印下生動的人物動態形象。然后趁熱打鐵,選材,構思以至于無拘無束地完成作業,使學生感到上美術課很有意思,培養了對美術課的情感。我們還可以利用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具輔助教學。教具是產生愉悅課堂氛圍的潤滑劑,讓學生徜徉在玩與學之間,有助于學生體驗美術的樂趣,從而愉快地、積極地、自主地去探索。如《三原色三間色》一課的教學中,我用彩色透明玻璃紙剪了三個圓形,然后交叉重疊組合,出現間色,讓學生體驗色彩的變化。運用玻璃紙重疊組合的游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覺,雖然是一張普通的玻璃紙,但是通過游戲化的學習,學生理解了原色和間色的關系,簡單易行又輕松愉快。
(三)角色互換
引導學生充當小老師,是促進學生主體參與教學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如《墨紙刻畫》一課,可先在課前將版畫的制作方法教給一位學生,在上課時由這位學生先上臺進行現場表演。這樣不僅很快消除了學生的畏懼情緒,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和學生談心,聽取他們對教學方面的意見或建議。教師要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促進發展,改變傳統模式中的教師灌、學生裝的弊端,以導促學,促使學生從“苦學、死學、難學、學會”變為“樂學、活學、易學、會學”。
三、創設多樣教學情景,欣賞體驗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美術課教學可以“欣賞-構思-創作”為主線,將所學的畫、剪、貼、撕、卷、拼等制作為主要方式,采用新穎有特色、有趣、實用性很強的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情景來給學生創設學習場景,讓學生在美術課上“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手腦并用,增進學生學習的直接體驗,并有目的地針對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愿意、喜歡參與。另外,要重視學生構思設計,創造和評價,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的想象、思維、動手能力得到發展。在原有基礎上進步的同時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才能激發創造力。如《美麗的天空》這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結合剪、貼、畫設計貼近生活的圖標,使課堂教學內容成為活動課的有機組成部分,巧妙將興趣和操作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趣味化,讓學生自己創作作品,充分體驗自主學習活動的樂趣。
學生的想象力來源于生活,學生畫的畫都是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都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印象最深的各種事物。教師要盡量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去接觸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大自然,開闊他們的視野,積累繪畫素材,從而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冬天畫打雪仗,中秋畫吃月餅。所以,教學活動設計應密切聯系生活,密切聯系學生。通過圍繞生活,圍繞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創造可大可小,人人都具有創造潛能,創造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積累,多動手動腦,就能成為創造的主人。對于學生來說,具備創造意識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前提。這需要教師制訂具體的活動方案,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學生的創造觀念,養成在生活中創造的習慣,這對學生自主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四、建構多元評價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建立自信
以往美術課的教學評價存在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評價方法過于單一等問題。為了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愿望和參與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必須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多元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
首先,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自主學習過程的總結,要讓學生成為教學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培養他們的評價能力。讓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思維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反思自己學到了什么,怎樣調節學習,進行自我評價。在學生評價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現時,他們同時也會對自主學習和合作性問題解決活動進行反思,在自評和互評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對自我和他人的肯定中學會了質疑,同時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也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此一來,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天地更加廣闊,性格內向的學生變得開朗、活潑,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加頻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其次,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美術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需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方面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活動表現評價主要采用階段性、小組和全體的方式進行,即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在學習結束后進行。主要事實是以單元為例,小組進行評價,組長支持進行紀律、技能、回答問題、行為習慣等幾方面小結評價,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鼓勵其下個階段的學習。
多元化激勵性評價的教學模式,讓教師能夠從多種渠道得到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不斷改進教學,不僅使教師重新認識了學生,也使學生也重新認識了自己,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升,對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及樹立自信心,都將產生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