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教育不斷推進現代化改革,職業教育也處于改革大潮之中,開展職業教育改革,努力積極發展職業教育,使職業教育在改革浪潮中不斷推進。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在改革過程中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努力開創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關鍵詞】職業教育 服務社會 改革發展 銳意進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01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開展職業技能教育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職業教育具有專業性、區域性、實用性、開放性、生產性、時代性等辦學特色,承擔著培養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責任。在職業教育改革中,要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全面認識職業教育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起到的積極性作用。職業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改革發展,堅持理論研究,做到理論與實踐并行,嘗試開創多種職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二、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30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大力發展和進步,職業教育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一個最好的發展階段。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的不足和問題,這些問題應當在職業教育改革中不斷得到有效的改進。人們的思想仍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仍然認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造成了對職業教育的誤解和歧視,認為只有通過普通教育才能有一個很好的就業崗位,選擇職業教育不會有很好的前程,只有那些基礎薄弱、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選擇職業教育,進而造成了很多職業學校招生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很顯然這是由于人們沒有正確認識和理解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和美好未來造成的,人們應當積極學習和理解職業教育相關政策措施和就業的本質理念,消除人們對職業教育存在的偏見和誤解。很多的職業學校存在著招不到生源、學校設施不完備、學校條件不達標等諸多現象。職業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平臺,應當注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積極推進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努力為培養技能人才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和就業基礎,更好的為學生的就業服務。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沒有將職業教育學校和普通教育學校合理對待,造成職業教育有所不足和缺陷,尤其是在財政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缺失。此類現象應當引起相關政府和部門的重視,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對待,加大對職業教育學校的財政投入,促進和推動職業教育學校的發展和進步。
三、開創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的策略
1.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不斷開創和探索新的職業教育理論的同時要注重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相互統一,實踐才能有正確的理論指導,理論也能有科學準確的實踐驗證。職業教育雖然本身特別注重實踐,很多職業院校認為只要做好技能實踐,就能有效的推進技能人才的培養。但是如果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理論依據進行意義性的指導,實踐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甚至會走彎路,不利于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有了可靠的理論依據,對指導我們走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符合中國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已形成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基本發展方向,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不斷壯大,畢業生的就業率也逐年大幅度增長,職業教育改革新形勢一片大好,這些良好的改革成果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相統一的改革思想密不可分。
2.職業教育要堅持創新發展
在改革浪潮中,只有堅持創新發展,尋求新型有創意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才能有利于推動職業教育在變革浪潮中穩步前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不斷進步,信息化時代已經來臨。技能人才的培養要堅持依托創新思想、創新理念,不斷積極探索新的創新思想、教育模式、職業培養方案。在培養技能人才熟練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讓技能人才融入新的思想,擁有全新的思維。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走向職業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3.堅持校企聯合培養技能人才
堅持學校和地方企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通過校企之間的聯合培養,推動技能型人才的就業。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應當因地制宜,采取新型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可以推行和采用中等職業教育學生“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和農村學生“一年在縣級職教中心學習、一年在城市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頂崗式學習”兩個三段式辦學模式。通過學校和企業的積極合作,共同推動促進學生的技能的培養,更好的來保障技能型人才的就業。
四、結語
隨著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化改革,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教學質量和辦學規模不斷發展壯大,職業人才就業也有了很大的保障。
職業教育應繼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創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促進技能人才培養和就業,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缺口人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映明.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發展的模式選擇與機制保障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0(12).
[2]胡艷曦,曹立生,劉永紅.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01).
[3]楊小珍,校企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及實踐[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3).
[4]程克堅,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