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作者任教的《Flash CS6動畫軟件入門》實操課程,以傳統課堂模式對計算機專業的120名(2個教學班)同學,以網絡課堂模式對計算機專業的100名同學分別開展教學。通過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較兩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數據,提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民辦高校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關鍵詞】傳統課堂教學 網絡課堂教學 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02
一、研究背景
2011年,56歲的蘋果公司靈魂人物喬布斯在逝世前留給當今世界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難題,即著名的喬布斯之問:“為什么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事實上,喬布斯之問發生在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開展卻收效甚微的幾十年之后。所以,要破解“喬布斯之問”這樣的難題,根源不在于技術先進與否,而是要解決教育本身所存在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等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在教育領域,“只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而拋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西方激進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日趨盛行。對此,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指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學習理論基礎”具有局限性。最早發現這類問題的缺陷的學術機構“全美教師教育學院協會”編輯出版的《教育者手冊》,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發揮關鍵性的主導作用,表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缺乏正確的“教學理論基礎”的支持,使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統治地位發生了根本性動搖。
那么,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同樣存在慕課、私播課、微課等多種信息化、現代化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模式并存,甚至對傳統課堂模式帶來沖擊的現狀下,應當如何來認識、理解和解決教師、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困擾?作者試圖以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心得,通過本文來闡述對這類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供讀者參考。
二、研究手段
以作者任教的《Flash CS6動畫軟件入門》實操課程為例,以民辦高校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為授課對象,比對、分析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兩種不同模式下的教學效果。
1.傳統課堂教學
授課對象120人,均分為兩個教學班,每班每周3學時課程,其中理論講授1學時,上機實操2學時??傆?周課程,講授知識點17個(21學時),考前復習課1次(3學時)。
課程考核結果,參加考試120人,不及格3人,不及格率2.5%。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理論部分內容以任課教師講解為主,實操部分內容學生由教師引導在課堂上完成實例練習,布置的課后作業由教師負責批改、講評。
優點: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反應、課后作業完成等情況,能夠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地修正教學安排,兼顧大部分學生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習。
缺點:其一,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僅局限于課堂時間和少量的課后作業時間,極少有同學會花費課余時間來加深鞏固課堂講授的知識點。即就是說,學生的學習缺少必要的預習和復習環節。預習環節的缺失直接造成課堂效率的低下;復習環節的缺失導致所學知識點的遺忘率升高。這兩者的缺失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直接產生不利的影響。
其二,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素養、專注程度、接受能力存在差異,而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在授課內容的信息量、難易程度、進度快慢等安排上則均需顧及大多數學生的聽課效果,因此,這就造成了少部分學得快的同學“吃不飽”,少部分學得慢的同學“吃不下”。
結論: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安排,兼顧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很難做到個性化教學,學生無法根據自身的學習實際來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生一般只能夠遵循教師課堂教學的安排進行按部就班的學習。此外,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網絡課堂教學
授課對象100人,教學進度安排、理論知識點講授以及上機實操的內容、數量的設置與傳統課堂教學完全相同。課程考核內容的設置與傳統課堂教學考核內容同等難度。
網絡課程考核結果,參加考試100人,不及格28人,不及格率28%。
網絡課堂教學模式下,所舉例課程基于教育部教研中心“愛課程”網絡課程平臺按周進行教學。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劃分每周2~3個教學視頻不等,其中單個視頻時長5~10分鐘,每個視頻通過“理論結合實例演示”的模式僅講授1個知識點。每周設置課堂補充資料,教學答疑、討論,以及課后作業環節,師生均借助“愛課程”平臺完成教學及師生互動等活動。同樣,前7周為教學周,所講授知識點內容與數量和傳統課堂教學設置完全相同,第8周為課程知識點匯總回顧及習題課。
優點: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自由、合理地安排課程的學習,不必受到時空的制約。對于不理解、未學懂的問題可以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查閱相關資料或是通過平臺設置的答疑討論區向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問的方式來解決。即就是說,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化學習、個性化學習,有助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缺點:教師難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不能夠適時、有效地對教學安排作出調整。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得不到發揮,可能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低下。
結論: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習的時間、空間自由度上有較大的優勢。但從考核結果來看,由于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學生的學習效果存在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作者認為這種單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建構,而忽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的網絡教學模式,對于課程面向社會開放,創建并推進終身學習的社會氛圍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而對于本身承載科研、教學任務的大學教育而言,網絡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且在一定程度上違悖了教育教學的科學規律。
三、解決途徑
基于上述的傳統課堂、網絡課堂兩種教學模式的優缺點,作者認為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或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1.翻轉課堂
學生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進行線上、線下學習,在課堂上學生僅就所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與教師、同學進行研究、探討。翻轉課堂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教師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起到主導作用。但是,這種模式要求學生對待學習要有較高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顯然,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民辦高校學生,由于民辦高校學生在學習自覺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翻轉課堂模式并不適合使用于民辦高校教學。
2.混合式教學
綜合考慮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素養、學習能力等實際,作者認為采取“以線下課堂為主,以線上網絡為輔”的網絡輔助混合教學模式較為符合民辦高校的教學實際。即在以教師主導課程學習的傳統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輔助學生進行課程的預習、復習、答疑以及課堂內容的拓展外延學習等環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課程的預習、講授、復習、答疑等教學環節上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線上網絡學習平臺的預習、復習的具體情況,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設計方案和線下課堂的講授內容,使得講授效率得以提升,講授效果得以優化。學生則可以依據其通過線上網絡學習平臺預習、復習時碰到的知識點障礙,在線下課堂學習時,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聽取教師的講課內容,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在線上預習、復習內容的設置上,應區別于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模式。因為該模式是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網絡為輔,所以其在線上內容設置上應當注重內容的提綱挈領。預習內容上要讓學生明確線下課堂即將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哪些,重點和難點在哪里,讓學生在課堂聽講時有所側重,有備而來;復習內容要關注解決學生在課堂聽講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同時對需要加深記憶和理解的內容提醒學生鞏固。基于以上闡述,作者認為網絡輔助傳統課堂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民辦高校學生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如何將教育教學與信息化技術進行高效地融合,是目前教育信息化變革中的重、難點之一。眾多的教育工作者、信息化工作者正在通過不斷地摸索、實踐尋求教育信息化發展滯后的解決途徑。
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廣大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們一定能用強有力的事實來回答喬布斯之問。
參考文獻:
[1]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2]蔣卓軒,張巖,李曉明.基于MOOC數據的學習行為分析與預測[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4.11.
[3]段幸幸.網絡課程學生行為評估及可視分析[D].西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6.5
[4]馬國富,王子賢,劉太行,任建通.大數據時代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論壇,2017.4.15.
作者簡介:沈洵(1985.2-),男,碩士,江蘇如皋人,漢族,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