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術是我國傳統體育項目,高校武術項目的展開,能夠發揮增強學生體魄,塑造高尚品德等作用。不過據筆者調查發現,單一、機械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武術教育的發展水平。學生在枯燥乏味的武術訓練中,難以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對此加強多元教學模式的融入,儼然成為武術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分析高校武術多元化運用的具體策略,以求為國內武術教學意義的發揮,盡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新時期 大學武術教學 教學模式 內容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92-01
前言
武術是我國民族的文化瑰寶,因此自上個世紀新中國成立以后,我黨及政府便為武術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與傾斜。隨著改革開放,武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種,開始被引入到國內的各大高校,成為體育的選修課程。當然,在高校體育發展的過程中,卻暴露出了許多教育模式與教育結構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武術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武術教育價值的發揮。對此,為充分發揚武術教育功能,我們必須加強多元化教學思想、目標、評價、模式的引用。調動學生武術學習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武術學習動力,推動高校武術教學質量提高。
一、高校武術教育發展現狀
(一)缺少統一教材
國家為統一國內武術標準,于上個世紀編撰了初級、甲級與乙級的套路。其中,高校所使用的武術教材,大多數采用的是初級套路內容。也就是說,高校武術教學往往僅僅流于形式,只有單一的初級武術動作,沒有武術硬理與核心。甚至武術內容中,最為重要的技擊技巧都沒有被收錄到高校武術學習章程當中。
(二)學校領導不重視
雖說部分高校的武術愛好者,成立了獨立的高校武術社團,甚至部分高校提供活動教室,開發武術選修課程。但武術課程,卻并沒有在此過程中得到規模性發展[1]。這是因為,大部分高校對于武術教育的理解都存在偏見,對武術教育缺少足夠的重視。試想,如果一個學校的管理層都沒有對武術教育予以足夠的重視,那么作為武術教學的教師,自然也就會失去武術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學生也不會產生武術學習的興趣[2]。
(三)缺少武術項目活動經費
據筆者調查得知,國內當前開辦武術課程的高校少之又少,而有院校撥款的武術課程及武術項目則少之更少。雖說高校武術研究的開展擁有其他組織結構所不具備的天然性優勢,但是缺少活動經費,自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校武術活動的發展,減緩了武術研究與武術發展步伐。武術作為一門我國傳統搏擊技藝,武術的學習,不僅有著強身健體的功效,更是傳統文化弘揚的重要手段。為實現武術項目的發展,首要工作便是籌集足夠的活動經費[3]。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武術教育的良性發展。
二、高校武術教育課程內容與模式設置
(一)理論與技術指導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武術學習效益,必須將國家編撰的武術教育大綱,作為先行精神指導文件。圍繞國內高校學生的基礎素質能力和學生成長規律,實現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融合。實現學生武術武德、武術技能、武術技術、武術理論全方位培養。采取因人制宜與因材施教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用科學的態度以及針對性的手段,開展武術項目教學。實現學生身心全面成長,健全學生身心品質的武術教育目的。
(二)用基礎理論武裝學生身體
武術作為祖先數千年積累的搏擊技藝,不僅具有懲奸除惡,保護自己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在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顯著提高身體素質,形成完美體格。學生在學習武術技能時,除了要學習基本理論以外,還要學習武術技能、技術、文化、保健知識及武德。通過一系列的學習,養成學生自主鍛煉的優秀品質,實現身心全面的健康成長。當然武術教育的學習,還有助于學生養成端正的競爭態度,以及文明、健康、進取的生活方式。
(三)推斷與制定教學內容
武術教育必須嚴格遵從這么兩點原則。首先理論知識應突出與強調武術創傷知識、生理知識與保健知識的學習。即通過理論知識課程,使學生能夠更科學、更系統的鍛煉身體。其次,則是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天差地別的差距。因此為確保學生均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體能力,仔細斟酌教學內容。確定武術學習范圍,加強學生武術基本素養。
結語
多元的武術教學模式,為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與學習盛宴。學生在豐富、新穎的武術教學模式下,學習興趣能夠得到大大的提高,這對提高武術教育趣味性與扎實武術教育內容來說,具有不可小視的功效。多元的武術教學手段,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育缺陷,擴大參與者范圍的同時,強化武術教育傳播的意義。對此,未來武術教育的開展,必須要注重多元新穎的教學模式運用,從而提高武術教育高校開展價值。
參考文獻:
[1]辛茹澤.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與教改措施[J/OL].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1):165+161
[2]張亞南.高校武術教學多元化教學模式研究[J/OL].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08):59-60
[3]陳鵬.高校武術教學中小群體教學模式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6,37(04):90-92
作者簡介:
王軍(1965年10月-),漢族,陜西省富平人。大學本科,渭南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