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亞
【摘要】素質教育觀念的提出,將應試教育逐漸取代,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技能,鼓勵學生增強對學習過程的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新教學方式,不僅僅要教學教材中的內容,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探索和求得答案,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引導師生共同探索學習過程。
【關鍵詞】初中 科學教學 生活化 初中科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2
一、引言
初中科學課程的學習便是要通過生活中的案例素材與實際上課堂上的教材內容相結合,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科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素材相結合,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在生活中也能夠接觸到許多與科學相關的內容,增強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生活化
教學生活化是教師在關于初中科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將生活中的案例素材載入到教學課堂,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上也能認識在生活中的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教材中關于專業知識的解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1]。
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素材相結合,為學生的知識學習輸送新的素材內容,并且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的答案,引導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之外,還可以通過空余時間尋找生活中關于初中科學素材內容,以此加深學生對初中科學內容的理解,探究生活中的素材中所運用到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能力和對科學知識的探索能力。
三、關于對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含義的探索
1.改進傳統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科學課堂的學習積極性
改進傳統教學方式,將新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創造新的教學方式,以此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在素質教育政策的浪潮下,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改進或者是摒棄,通過增強實驗課堂、教師即時評價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科學的教學課堂上,將實驗課堂搬到教學課堂上,獨立學生參與課堂實驗,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傳統的知識輸送教學方式轉變成為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答案。例如在關于華師大版科學教材《塑料、纖維和橡膠》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實驗工器具和材料,在實驗課堂上提前跟學生透露今天實驗的內容,很多學生對于塑料、橡膠在生活中的存在是了解的,但對于纖維的了解就比較的少,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課堂懸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教學課堂上先教會學生使用觀察器材,如顯微鏡、燒杯、托盤天平等器具,讓學生觀察塑料、纖維和橡膠在顯微鏡下不同的形態,當然在利用顯微鏡觀察之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肉眼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描述自己通過肉眼觀察和顯微鏡觀察的差距,教師對學生的描述及時進行評價,并且對學生的表述在不恰當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再觀察一遍,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1],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2.教學源于生活,積極引入生活素材
科學教材中的素材很多都是來源于生活中的案例素材,將生活中的案例素材融入到教學課堂上,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將生活素材載入到教學課堂,能夠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致比僅僅講解教材內容的興致更高。
比如在華師版初中科學教材八年級(上)第三章《浮力》的課程中,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就“浮力”兩個字進行講解分析的話就比較抽象,學生對此難以接受。學生在生活中“水的浮力”是屬于很少去探究的,教師要考慮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到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帶上教學器材到學校的游泳池里,讓學生在上課的時間里通過游泳來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游泳的同時通過教師攜帶的器材來觀察“水的浮力”,學生并對此進行記錄。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對這樣的教學課堂記憶深刻,對于教學的內容也會具有比較深的印象,并且對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鼓勵學生參與實踐,用實踐探索真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通過實踐操作證明科學教材中的觀點,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并且利用新的教學方式,避免重復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實踐操作,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明確的看出內容的變化,而這就如同教學方式的改變,最終的受益者便是學生與教師,教師也能夠直接通過學生的反應得知教學效果,在這里同理可得。例如在對于紀念日的記憶上,如果教師將我們的紀念日一一的寫出來讓學生去記憶,可能所取得的效果不會很好,但如果在紀念日的當日組織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互動,就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并且理解紀念日的含義。
四、結束語
開展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學習內容植根于生活素材,促進學生綜合素養能力水平的發展以及主動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教師對于初中科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為學生考慮,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戚雙雙.初中科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7(22):32-33.
[2]夏積松.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