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福生 姜憲龍 紀兆華 張曉華 于靜紅
摘 要: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能力為本位為,與崗位工作緊密結合,有利于脫貧的教育類型,以相對少的教育投入,在相對短的時期內獲得較好的脫貧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 職業教育 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192-02
良好的職業教育不僅能夠使貧困戶家庭子女學到一技之長,還可以對廣大尚未脫貧家庭中已勞動力人員進行職業教育,提高生產技能,使貧困戶創收、創業實現脫貧致富。接受了職業教育的貧困人員,提高了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并且進一步掌握了脫貧致富的技術技能,促進其對生存與發展狀況的改善。職業教育對于精準扶貧方面具有著獨特的方面,從脫貧致富的效果上講,精準扶貧在“投入”與“產出”方面尤其強調要有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說要能夠以相對較小的職業教育投入,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獲得最理想的脫貧效果。
1 立足本職,準確定位職教推進扶貧的重要作用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貧困學子擺脫經濟困難的主要渠道。學生通過在職業院校里進行系統的學習,獲得一技之長,進而在就業中具備了一定的技能優勢,利于學生就業。了解貧困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貧困的原因,仔細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職業教育推進精準扶貧的科學做法。
2 多措并舉,積極推進精準扶貧的工作實踐
全力切斷代際傳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戰略。從幫助貧困學生、組織脫貧致富帶頭人培訓、培養農村牧區實用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
(1)政策傾斜,為貧困生提供就學補助。以教學系和班級為單位統計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子女人數。“要切斷代際傳貧,對貧困戶家庭初中、高中畢業生不能考入高中或大學的子女”的政策要求,組織專門力量走訪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的家庭,宣傳幫扶政策,動員適齡孩子到職業學習培養一技之長,培養就業本領。
(2)助學建檔,為貧困生緩解求學壓力。對在校學習的貧困生建立助學機制。設立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獎學金及國家獎學金,此外還有國家開發銀行辦理的生源地助學貸款、大學畢業生應征入伍和村官學費代償資助項目;給即將入學學生建立“精準扶貧檔案”和“精準扶貧卡”,成立“精準扶貧領導小組”負責貧困生的生活、學習、心理指導和就業指導等問題。
(3)強化培訓,使貧困生提升創業意識。利用學生業余時間把貧困生組織起來,開辦脫貧思想教育培訓班,從致富意識、創業意識提高到農牧業發展現狀、農牧業政策和農牧業經濟聯合體的經營與管理、農村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知識,讓貧困生真正從思想深處轉變理念,影響家長,形成合力,幫助貧困家庭脫貧。實現由見效周期較長的基礎教育到扶貧教學周期短、時效性更強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轉變。
(4)校企聯動,為貧困生提供就業崗位。據調查,很多因病致貧的家庭指望孩子能成為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承擔者。針對此現狀,秉承“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課堂即車間、教師即師傅、學生即學徒、畢業即就業”的辦學理念,與企業開展合作辦學,實現雙元培訓,保證貧困生畢業“有技能、有崗位、能發展”。使貧困生畢業后立即走上工作崗位成為“藍領一族”,帶動家庭迅速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5)對接市場,為貧困生廣開就業渠道。對建檔立卡貧困生跟蹤調查,讓這些貧困生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美好愿望。
(6)彈性學制,為貧困生提供頂崗實習機會。保證貧困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通過“3+3”辦學模式打通中高職直通車,給中專貧困生提供提高學歷機會,同時實施彈性學制,為貧困生優先提供頂崗實習機會,讓貧困生在學習期間享受國家扶貧教育基金同時,能夠有一定的經濟收入。
(7)搭設平臺,為農牧民提供專業培訓。培養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建立系統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方案,引入社會力量同職業教育教育共同進行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實踐。
(8)跟蹤服務,為農牧民提供技術支持。利用培訓平臺把加工企業和農牧民相對接,協助農牧民與企業簽訂生產訂單協議,讓企業跟蹤指導農牧民的生產,保證農牧民的收入,達到顯著的精準扶貧效果。
(9)科研支撐,使農牧民實現項目增收;網絡帶動,為農牧民搭建電商平臺。創建“互聯網+扶貧”遠程教育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依托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遠程教育平臺,為貧困人員提供脫貧致富項目課件,實現異地手機上網學習。
3 實事求是,深入剖析精準扶貧工作的存在問題
(1)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經費投入不足,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匱乏。多年來,高職辦學的投入力度不大,投入不足,學校設施簡陋相對突出。
(2)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不健全,職業教育扶貧開發效率不高。因為多個部門都會關聯到職業教育扶貧的工作,因此對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的整合難度就加大了,也造成了相關資源的浪費。
(3)職業教育師資團隊急需擴建。目前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特別是適合少數民族地區的雙語職業教育教師團隊。這是所有少數民族地區普遍存在的矛盾,也是職業教育工作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4)貧困家庭的職業教育意識薄弱。在深入貧困戶調研工作中,很多貧困戶家庭都認為孩子讀職業學院“沒前途”、“不光彩”,甚至有關部門也有重視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傾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積極主動與貧困家庭實現思想上的對接,使其提升思想認識,為貧困學生獲取職業教育機會創造條件。
(5)農牧民勤勞致富的意識有待于進一步引導。部分農牧民提高生產技能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一些農牧民表現出“能吃苦、不耐勞”懶惰現象,組織開展科技推廣、農村勞動力轉移、創業致富等培訓的難度較大。所以需要各級政府組織及群團組織積極引導帶動。
4 推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工作建議
職業教育是“以教育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1)加大在職業教育脫貧經費上更多的投入,針對貧困人口,因貧施策,對癥下藥。利用職業教育資源形成聯動,有組織、有計劃、分批次開展職業學歷教育就業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等培訓工作。同時搞好培訓后的對接服務,跟蹤到位,讓職業教育扶貧精準到人。
(2)加強職業教育扶貧師資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有計劃地定期安排“雙師型”專業教師教師到有扶貧培訓經驗的地方交流學習。
(3)發揮職教集團作用,實施“菜單式”培訓,把培訓班長、中、期相結合。讓貧困人員按意愿參加各類技能培訓。
(4)發揮就業扶貧培訓基地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作用,樹立“雙輪齊轉”的職教精準扶貧觀念,把貧困學生的就業技能教學和貧困戶現勞動力脫貧致富能力培訓的兩輪齊轉,徹底改變因教育貧困現象。
(5)建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激勵機制,對培訓機構的培訓效果和貧困人員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樹立“教”與“學”的典型進行表彰鼓勵。
在實踐工作中,我們要大力開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真正提高貧困人口自覺脫貧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15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R].麥可思研究院,2015.
[2] 劉應科.職業教育助推精準扶貧的價值、實踐困境與策略[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5):11-15.
[3] 賈海剛,職業教育服務精準扶貧的路徑探索[J].職教論壇,2016(2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