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摘 要:地理學科涉及內容相對較多,加之學科知識點邏輯性較強,如果采用單一的理論教學方式,很難帶動起學生學習熱情,且會對學生知識點運用能力發展形成直接阻礙,因此高中地理教學加大實踐教學部分比例。本文將重點就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組織與實施方式展開探究,旨在強化高中地理實踐教學水平,保證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活動內容 高中地理 活動情境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c)-0152-02
為落實新課改的精神要求,教育者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都加大了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希望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對地理知識的運用水平,并可以清楚認識到地理知識點與生活之間的關聯,進而體會到地理學習必要性,從而積極投入到地理學習之中,體現生活中的地理的主旨。因此對地理實踐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值得深思。
1 科學制定活動內容,保證活動過程豐富度
在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組織過程中,老師要對活動內容進行科學制定,要保證活動內容對于學生的吸引力,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師需要根據以人為本原則,要按照高中生喜好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并要盡可能對活動內容進行豐富擴張,保證課堂教學氛圍[1]。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山岳的形成》一課的實踐教學為例。在進行本課實踐活動設計之前,筆者先對本課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難、重點進行了確定,并事先布置了預習內容,要求學生要對“褶皺”以及“ 斷層”等知識點進行掌握,并可以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基本了解;其次在完成本課基本知識教學之后,筆者開始實施實踐教學活動,并通過提問“同學們,老師會為你們提供一些基本素材,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出簡單的褶皺以及斷層模型”,進而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于本課知識點的印象與理解程度;最后,筆者運用PPT向學生展示了多幅不同的山地,并再次提問:“同學們,你們可以通過讀圖,告訴老師每種山的形成原因嗎”,進而對學生讀圖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進行有效鍛煉,使他們可以在活動過程中認識到,地殼變遷是存在一定規律的,進而更好地完成本課知識點的內化。
2 合理營造活動情境,保證活動整體氛圍
由于教學內容限制,部分知識點無法運用實踐調查以及野外實踐的方式進行開展,像“行星地球”以及“地球的圈層結構”等,在對此種知識點進行學習過程中,老師需要通過營造活動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與運用,以達到相應實踐教學預期[2]。
例如在對《地球的圈層結構》一課進行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在完成基礎教學之后,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建立起了地震模擬情境,要求小組成員對地震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為完成教學目標,學生需要對地球圈層結構以及地震波傳播等相關知識進行反復查閱,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變化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且可以掌握一些讀圖的基本技巧,能夠對地球各圈層基本特征進行了解,可以達到相應教學目標。同時此種情境實踐活動,可以創造出良好地課堂學習氛圍,能夠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有效帶動,能夠實現理想化地理教學模式。
3 精心設計活動流程,保證活動落實質量
所有實踐活動都需要事先進行精心設計,才能保證最終落實質量,而活動流程更是有步驟實施實踐活動的關鍵,所以老師要對活動流程進行合理安排,要按照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地理能力水平,對活動開展流程進行規劃,并要留出適當的調整空間,確保老師能夠按照實際教學反饋,對活動過程進行靈活化調整,以保證整體活動開展水平[3]。
例如在對《人口的數量變化》一課的實踐活動進行設計時,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人口自然增長在空間與時間所存在的差異,能夠對各個國家人口政策以及人口增長類型進行明確,筆者將“人口增長模式類型與其他地區分布”作為了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點,并開始圍繞這一重點,展開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與活動流程設計活動。根據編排,在進行教學時,首先帶領學生展開了人口自然增長的實地調查相關活動;其次帶領學生就世界人口增長地區分布以及人口政策等內容展開探究;再次對人口增長模式與其轉變方式進行了分析;最后對我國人口增長與相關政策展開了研究。在完成活動流程設計后,筆者又按照實際教學需要,加入了一些案例與點撥手段,使得整體實踐活動開展十分有序,且每項活動落實效果都極為理想,為學生創造出了高質量的學習環境。
4 適當開展野外活動,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按照新課標要求,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培養過程中,還應適當加入生活化內容,要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使其可以真正感受到地理學習魅力,因此老師可以通過設置野外活動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以便達到理想教學質量。
例如在對《交通運輸方式的布局》一課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真正到實際環境之中,通過對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進行調查的方式,并結合電腦資料查閱,明確各種交通運輸線以及交通點組成與布局特點,并能夠理解對交通運輸網布局影響的因素。同時老師要結合實際案例,幫助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點對交通運輸布局影響因素以及交通運輸方式選擇進行分析,保證他們可以在掌握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特點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發展觀,使他們能夠養成辯證式問題分析習慣與能力,進而為學生全面性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5 結語
本文所介紹實踐活動組織方式并不全面,各高中教育同仁需要按照教材版本以及學生個體綜合情況,對實踐活動進行科學化設計與組織,合理選擇實踐活動開展方式,并要按照學生反饋,及時對實踐活動內容進行調整,要通過精心設計活動內容與活動流程的方式,對最終活動的落實質量提供保證,進而實現實踐活動的開展效果,確保實踐教學具有的價值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為高中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地理實踐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 黃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的組織實施[J].成功:中下, 2017(11):00164.
[2] 杜圣學.高中地理實踐教學的一些思考[J].學周刊, 2017(17):42-43.
[3] 伍剛剛.活動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中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