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摘 要:“課堂圖書館主要是指把一般意義上的圖書館的功能運用到教學中來,以方便學生參考閱讀”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急劇上升,且由于其學習背景的不同,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開展課堂圖書館下英語分級教學是提高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質量及學生能力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職業教育;英語教學;分級教學
一 課堂圖書館下職業教育開展英語分級教學的意義
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各個高校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新模式。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急劇上升,且由于其學習背景的不同,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基于此,統一形式的教學難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無法兼顧不同級別的學生訴求,易造成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吃不飽”,而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等矛盾,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消磨,各項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時由于學習的內容非常散,包括了天文、語言、地理、文化、藝術等等內容,而且學生的學習材料的體裁也是各式各樣,包括: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描述文等內容。這樣的特征與要求為泛讀教材的選用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如果選定利用某一教材,教學一到兩輪下來,則會導致教材陳舊、內容過時的問題。如果不指定統一使用的教材,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無據可依。這樣無疑加大了閱讀材料選用的難度。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將采取課堂圖書館下職業教育開展英語分級教學。如《英語泛讀》課堂圖書館。首先要在學生中開展問卷調查,借此掌握學生的閱讀傾向和興趣,可根據泛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專業特點,對圖書資料進行領域分類,可分為文學、歷史、自然、科普、時報五個類別。 其次,測試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成績作為測試的重要指標,將測試結果分為四個等級,相應的,閱讀材料及閱讀內容的難易度也分為四個等級,以滿足不同級別的學生的英語閱讀需求。
因此,開展課堂圖書館下英語分級教學是提高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質量及學生能力的必然要求。在職業教育中開展課堂圖書館下英語分級教學,并非無根據的構想,一方面,教育部所頒發的文件《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就明確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在英語教學中進行英語分級教學,這是分級教學極其明確且有利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早在兩千多年前,教育家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根據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差異性,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形式。
二 課堂圖書館下職業教育的英語分級教學設計
(一)對教學對象的分級
在課堂圖書館下主要靠學生自 己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但教師要及時對教學對象(即學生),進行合理科學地分級,是進行職業教育英語分級教學的首要步驟。分級的依據主要是通過對入學的新學生進行統一的英語測試,根據成績情況,摸清學生的知識和結構,以作為確定學生層級的重要依據。為確保分級的合理性、公正性、科學性,應保證測試試卷的質量,用以分級的測試試卷需根據職業教育教學要求認真挑選素材,并精心設計題型,難易度適中,使試題能切實體現出不同級別的差異。除了統一的試卷測試,還可根據需要對學生進行單項能力測試,諸如聽力測試、口語測試等,充分體現出英語的交際性特征,借此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現時英語水平及其綜合應用能力,為合理進行分級奠定基礎。分級的標準則需要根據英語的 “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予以制定,客觀地描述這些技能的各個級別,例如一級的聽力是何種標準,二級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什么尺度,三級的寫作能力應達到什么程度等等。確定了分級的依據和標準,便可根據學生的成績高低、單項水平、綜合能力,同時結合學生的自身意愿和需求,劃分學生層級,一般可劃分為三個層級,將英語基礎較好、水平較高且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A級,將水平中等、英語基礎有待提升、運用英語方面的能力不足、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分為B級,將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分為C級,處在不同層級的學生所獲得的教學資源是平等的,切實體現出公平公正的原則。而學生的層級并非是一層不變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B層或C層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升為A層或B層,而A層學生若感到壓力過大,亦可調到B層。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地分級,使每位學生都能準確定位自我,取得相應的進步。
(二)對教學目標的分級
根據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相應的英語教學要求及目標,實現教學目標的分級。針對A級學生的教學目標,是基于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是適度地引導,逐漸提高要求,如鼓勵學生參加國際英語級別考試。A級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上應全部達到A級水平,部分學生可向英語四級、六級水平沖刺。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提高對A級學生的要求,增加教學的難度,例如給A級學生布置常規教學任務之外的拓展任務,閱讀難度較大的材料,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收集精彩之處,將其分享給其他同學,鼓勵A級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多譯,拓展知識面,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B級學生的教學目標,則是完成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務求大部分的學生能達到A級水平。教師需要根據B級學生英語基礎有待提升、運用英語方面的能力不足等特點,多加講解和示范,適當復習學過的詞匯、語法、語音知識等,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英語語言能力。針對基礎較差的C級學生,則要求能夠基本保證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并力求部分學生達到英語應用能力的B級水平,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能達到A級水平。由于C級學生的各項基礎較差,基本的詞匯、語法等不過關,教師需要預留足夠的時間,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英語技能訓練,教學中多加引導和鼓勵,激勵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實現最大限度地發展,恢復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
(三)對教學考核評價的分級
教學考核評價是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調控的關鍵,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不同級別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學的考核與評價也需相應進行分級。具體做法是根據不同的學生級別,設置難易度不同的考核試卷、標準,為了更好地綜合比較學生,還需根據一定的系數將考核內容折算成為A、B、C三個級別的考核分數,如此進行分級考核評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A級學生的能力,增強B級、C級學生的信心。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師可綜合采取每月一次、每周一次、甚至每課一次的形成性評價,每學期一次或半學期一次的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動態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等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體現出全面、動態、積極的效果,務求真實、客觀地反映各個級別的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考核評價時,關注每位學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一定進步,使處在不同層級的每位學生都能切實參與到英語教學中,維護學生更為持久的學習動機。而教學考核評價的結果亦可作為調整學生層級的重要依據,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可以升至上一層級,反之則降一級別,通過這一平等、競爭、動態的形式,激發學生努力奮斗的精神,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葉琳,劉文霞.國內分層教學歷史發展概述[J].寧波大學學報,2010
[2]梅晴. 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分級教學的實施及成效[J].海外英語,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