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彩
【摘要】文章以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了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研究法,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河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能力;成因分析;發展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師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17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項目“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7-JSJYYB-213。
一、引言
隨著我國對基礎階段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教育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改觀,但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因為農村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學硬件差;另一方面,農村師資隊伍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相對滯后。本文以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探究其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滯后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策略,以期提高廣大農村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二、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現狀
(一)教師
1.信息化教學意識。大部分教師基本上接受信息技術應用于中小學英語課堂,但無論是教師的課上教學、課下辦公還是業余的科研等都未實現技術與教研的真正整合。部分教師認為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將多媒體應用在課堂上,這雖然給課堂披上了信息技術這一華麗的外衣,但本質上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
2.信息化技術能力。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部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已基本掌握了Word、Excel、Power Point等軟件操作能力,但操作水平處于較低層次。部分年輕教師只會制作簡單的課件,不會制作微課,不能用信息化技術翻轉課堂,也不會創建或管理微信公眾號等。對于年齡較大的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即使接受一些計算機技能培訓,但若不經常使用,所學到的操作技能也會慢慢丟失。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當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不能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整合,以達到優化課堂的目的,主要是因為大部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沒有透徹理解信息化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很多教師認為信息化課堂就是以課件為載體來開展課堂教學,認為課件制作就是把授課內容輸入Power Point,簡單制作課件,設置字體大小、顏色、動畫,插入圖片和聲音,用課件代替黑板和粉筆。這些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化技術與課堂的整合。
4.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筆者發現,大部分教師都是通過口頭、教研活動來交流教科研心得,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強大功能來展示自己成功的教科研經驗。筆者認為,教師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就是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在教學、科研及終身學習方面。在教學中使用課件、網絡平臺等資源,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最大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活動、科學研究等方面不僅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科研質和量,還可以與同事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
(二)學校
1.硬件資源。盡管有些農村中小學校在國家的資助下,購置了部分硬件設施,但遠不能滿足信息化教育教學的要求。有些農村中小學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但經常處于閉鎖狀態,教師在平時不能使用,只有在上公開課或有教學檢查時才能申請使用。這就極大地打擊了教師學習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2.軟件資源。教師高質量地備課,制作精美實用的課件以及教科研進修等,都離不開強大的信息技術的支撐。要實現河南省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硬件是載體,軟件才是內質。因此,學校要一手抓教學設施“硬件”建設,另一手抓教師教學“軟件”建設。
3.信息技術培訓。
(1)信息技術培訓外在因素。很多農村中小學領導對英語課程的特殊性不了解,對培訓也不夠重視,在對培訓目的、內容、形式等不了解的情況下就指派教師參加培訓。領導的不重視影響了教師進修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能會導致培訓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學校要求教師自負培訓費、差旅費和技術軟件費等費用,大筆的培訓費用落在教師身上,使教師對培訓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排斥心理。
(2)信息技術培訓內在因素。很多教師認為培訓機構重理論輕實踐,培訓內容理論性太強,沒有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參加培訓的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反映培訓效果不理想,主要因為培訓機構沒有對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現狀進行全面調研,沒有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滯后對癥下藥。
三、促進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對策
要促進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必須從教師、學校、培訓機構等三個角度來考慮。
(一)教師
1.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現代信息化教育意識。傳統教育觀念對教師教學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有些英語教師習慣于傳統白板教學。一線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就要不斷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意識。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來翻轉課堂,由“課堂的主導者”向“學生的指路人”轉變,引導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2.加強英語學科基礎知識儲備。河南省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都是“全能型”人才,語、數、外、物、生、音、體、美隨意轉崗。社會確實需要全能型人才,但筆者認為,農村中小學領導及教師應該轉變“大學生可以承擔任何中小學教學任務”的錯誤思想,轉崗教師必須清楚自身的英語學科知識,要通過不斷地研修,打牢英語基本功,提高英語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開展信息化教學。
(二)學校
1.保障信息化教學硬軟件建設。河南省農村中小學可通過向相關教育部門申購信息化設備,或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來拓寬資金來源渠道。軟件建設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要鼓勵英語教師和信息技術人員合作,發揮各自專長,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類軟件資源。學校還要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尤其是要把重心放在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上,購買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文獻資源,為教師教科研提供有利環境,為學生深化專業學習提供海量資源。
2.加強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共享。彌補教科研優質資源匱乏的一個有效方式就是開發、利用及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要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網絡開發更多優質教學資源,并實現師師資源共享,最終擴展到校校之間。學校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幫助教師開發網絡資源,可以購買數字化教學視頻資源或教學軟件或數字資源庫,上傳至校園網供師生共享。學校也可以通過績效考核對教師進行激勵,鼓勵教師將優質電子教案、教學視頻等上傳至校園網平臺,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3.激發教師信息化教學熱情,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學校可以信息化教學為主題,開展教學觀摩活動、教學比賽、科研交流會等,讓全體英語教師參與其中,切實感受信息化教學對課堂的優化作用。學校可以把多媒體教學、微課、網絡教學和混合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納入到教學工作考核范疇,以此來激勵廣大教師充分使用多媒體、校園網、數字化教學資源等開展教研。同時,舉辦各類信息化教學優質課比賽,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級的教學大賽,將教學參賽成績計入績效考核,并作為教師晉升的有效參考,以切實激發農村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熱情和動力。
(三)培訓機構
1.扎實英語基礎知識培訓。河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以特崗和轉崗教師居多,非英語專業出身的教師難免在語音、語法知識、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培訓機構首先要對轉崗英語教師進行英語專業素養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使轉崗教師增強專業自信,掌握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英語學科教學教法。
2.采用多元化培訓方式。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因而要采取靈活多樣的信息技術培訓形式。根據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自身的需要,采用骨干培訓、青年教師培訓和全員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日常培訓相交替,面對面培訓與網絡培訓相融合的方式。培訓機構可結合學校實際需要,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系統性和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利用網絡平臺、微課等進行網絡專題培訓。培訓單位可以從教師年齡、教齡、職稱、文化層次、是否轉崗等方面進行分層次培訓。
3.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和考核評價。培訓機構要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力求使培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嚴格培訓考勤制度和效果考核制度,規范參與培訓行為。很多單位忽視教師信息化實踐能力的培訓。多元的考核方式能極大地激發英語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培訓考核結果要及時反饋,既能讓教師了解自己培訓的效果,又能使培訓機構及時發現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加以改進,完善,提高培訓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剛平.關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01,30(08):24-30.
[2]羅明東,和學仁,李志平.教育技術學基礎:現代教學理論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00.
[3]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