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為基礎,對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 高校教學管理 信息化建設 資源共享
0 前言
社會整體的信息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轉變。高等院校教育是國家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多數高校的教學管理,都采用完全學分制,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實行信息化改革,有助于教育思想的進一步轉變。
1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分析
由于高校實行的學分制管理制度,則要求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向收集更全面、評估更準確的方向轉變,建設難度大幅度增加。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現狀主要表現為:信息化建設的軟、硬件建設程度不一致;管理觀念與管理制度落后;數據安全傳輸與資源共享問題難以實現;信息化建設人才資源難以得到保證等,其主要的影響因素,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領導與協調機制不夠完善
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黨中,存在管理觀念與管理機制落后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教學管理的有效建設。領導層面的重視程度不夠,或信息化建設方向偏差,導致執行建設過程中,過多地將精力投入到信息化平臺與硬件建設當中,信息化建設的效果不夠顯著。領導與協調機制不夠完善是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各自為政的建設模式,使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很難提升建設速率與建設質量。這種標準與制度的缺失,還會導致經費規劃不足、投入不夠、分配不合理等發展問題,再一次制約信息化進程。
1.2 政策支持與協作力度不夠
隨著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理念的不斷推廣,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各個高校之間形成的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能夠有效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交換,但由于相關政策和體制上的局限,使管理系統的全面建設受到了制約,其作用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具體來說,雖然高校辦學都以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為宗旨,但自身辦學利益方面的追求卻有所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源共享的有效實現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此外,教學管理的信息化轉變,主要目標是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需要結合相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相關機制,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缺乏相應行為規范,很難將信息化教學管理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化教學管理的實際應用價值。[1]
1.3 師資力量無法滿足信息化建設要求
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由于師資隊伍的觀念過于傳統、創新能力較差,且對教學改革持抵觸態度,制約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實行。師資力量是影響高校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對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目前多數高校的實際教學狀況來看,能夠滿足信息化建設要求的師資隊伍少之又少。師資力量的不足,一方面是受傳統思想及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專業水平與個人綜合素質的本質原因。教師本身缺少教學管理信息化意識,同時又缺乏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利用能力,教學活動中對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利用率過低,很難推動高校整體的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
2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根據上述的高效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原因分析,推動信息化建設按照以下發展趨勢進行,能夠更好實現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效用性。
2.1 數字化趨勢
高校教學管理過程,由于其學分制的教學模式,導致信息處理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其中包括數字化信息也包含許多非數字化信息。例如,對教學課時數以及學生考核成績的信息處理則屬于數字化信息的處理;而相關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等的信息處理則屬于非數字化信息。相比之下,非數字化的信息處理難度更大,而通過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將非數字化信息進行數字化轉換,使其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相應的存儲、分析等教學管理輔助工作,簡化信息處理難度,有效降低人工工作量。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數字化發展趨勢,使教學管理過程當中的相關信息處理工作更為便利,大量的非數字化信息被數字化,能夠使其存儲成本明顯降低,與此同時,信息數字化的簡易性,也使信息制作成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完整構建,由于其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各個職能部門或各專業教師,也更容易獲取并使用其中的共享信息或學校內部信息。
2.2 網絡化趨勢
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推動了教學信息傳播的效用性,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中的資源共享平臺,對教學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便捷性以及快速性實行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網絡化發展趨勢,則是結合現代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建立信息化平臺的必要過程。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學校中的各個院系、各個專業、各個管理職能部門緊密聯系在一起,組建成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每一位用戶都能通過自己的賬號及客戶端進行平臺登錄、信息查詢、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以及信息使用等相關操作。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網絡發展趨勢當中,還應包括校園網的建設。以完全學分制為基礎的教學管理模式,利用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進行校園網建設,使教師管理、課程管理與學生管理能夠在同一個系統中得以實現,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此外,通過網絡化建設,實現校園網與互聯網的有效連接,使教學形式與教學效果受到社會各界的監督,有助于相關行業對高校教學質量的了解,進而推動學校學生與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重視程度,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對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就業指導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
利用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網絡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如“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該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就是為畢業生以及用人單位雙方,提供相關信息服務,其中包括畢業生的學校學習信息以及工作意向,用人單位招聘崗位、崗位職責以及企業簡介等。再有“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信息網”的建立,也是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此系統中對學生報考、招生以及錄取等信息進行網絡化處理,在提升高校管理方面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的相關報考、查詢操作提供了便利。
2.3 智能化趨勢
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主要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得以實現,其中的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智能化發展趨勢,同時也推動了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的智能化發展。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幫助實現了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搜索推理功能,進一步結合數據庫技術以及模塊管理的相關技術,針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聯系,達到綜合管理的教學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
高校教學活動的建立,其中各個教學環節存在相互獨立的存在形式,隨著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智能化發展,能夠利用信息化系統的信息轉換與連接功能,實現綜合管理。例如,利用信息系統中的智能化模塊管理技術,將教學任務與教學行政的子系統進行有效連接,實現課表的自動生成操作。由系統自動生成的課表,時間安排合理、準確,且不會發生沖突;與人工安排相比,簡化了相關工作流程,大大降低了人工工作量。
此外,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智能化建設,還大量應用了計算機技術,其中包括計算機高級語言及程序。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提升了信息系統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推動教學管理與決策的智能化發展成為可能。順應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智能化發展趨勢,能夠全面擴展系統的應用范圍,其輔助評價與輔助決策功能,對教學管理當中的隨機信息或模糊信息的處理具有重要作用。
2.4 扁平化趨勢
高校教學管理當中,多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而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對教學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垂直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發展趨勢。扁平化的教學管理發展趨勢,將傳統管理模式當中過多的中間層級取消,改進教學框架,使管理效果更清晰。傳統的垂直教學管理模式,以科層制為基礎建立,其中的權利以及資源同信息之間表現出一種垂直形式的管理框架,組織分工十分復雜,從而導致教學管理效率十分低下。而層級過多也會導致信息傳輸速率的降低,甚至可能導致傳輸過程中信息受損等情況,難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全面利用。這些原因直接推動了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扁平化發展趨勢,只有實現教學管理框架的扁平化,才能改善管理效率低下的現狀,而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建立,則能為其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2.5 合作化趨勢
在傳統的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主要以分工原則開展相關管理工作,具體來說就是不同的工作,由不同職能部門的人獨立執行與完成,各部門之間幾乎不存在交流或合作。但隨著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實現,教學管理模式呈現扁平化的發展趨勢,這樣一來,職能分工的教學工作分工形式已經無法適應這一發展趨勢,由此推動了教學管理的合作化發展趨勢。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實現,需要管理人員以及教師等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達到一定水平,從而推動了以任務為中心的分工原則建立,并有效構建一個全面的任務網,將不同節點,即管理人員進行連接,創建合作平臺、建立合作關系,進一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與質量。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對促進高校教學管理的整體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相關分析,隨著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不斷成熟,能夠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進而全面提升高校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因此,綜合各方面的支持力量,著力進行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郭巍.淺談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18-20.
[2] 韓鳳毅.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31: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