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浩 李井春 聞世宇 羅英花
摘 要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競爭的主要內容則是:科技與人才。科技作為國家的第一生產力,是推動國家、民族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創新人才作為國家發展的源泉所在,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人才競爭的實質即為教育競爭,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則是競爭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本文通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并探討其解決之道,希望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更多的思路與選擇。
關鍵詞 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0 前言
人才培養是關系到整個黨和國家繁榮富強的關鍵性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之路。[1]黨的十六大提出: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從而在全國上下更好的實現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2]十七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基石。[3]可見,國家對于教育的發展日趨重視,而高等教育作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場所,是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基地。拔尖創新人才指在科技創新領域內,具備開拓創新精神、能力,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協作意識,樂于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無私奉獻的先進帶頭人和卓越人才。[4-6]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順利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石,具有基礎性和源頭性地位,只有不斷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和內涵,緊跟國際學術發展前沿,不斷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良方,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為其提供參考與借鑒。[7]
1 國內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及發展歷程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人才強國”戰略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三大基本戰略之一。“人才強國”戰略的順利實施,需要我們堅持教育科學發展的道路,著力加強思想素質培養。而高校作為大學生、研究生等高學歷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實時革新,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構建適合的教育模式,鑄就良好的外界條件和氛圍。此外,我們不應該局限于國內的政治教育,應該敞開國門彼此交流,學習國外各大高校政治教育方面的長處,以此來彌補自身的不足。[8]
對于國內外人才培養現狀比較,我們以科技與經濟均為領先國家的美國作為代表。中美兩國都是教育大國,我們首先看一下美國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所做的工作。美國,憑借著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體系和高教育投入而聞名世界,其高校不僅作為知識的傳播地,也是知識創新的主體,既是培養高等教育人才的基地,又是創新思維和新技術誕生的搖籃。[9]
早在90年代初期,美國的教育研究小組便指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性;90年代中期,又將培養人才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作為確保美國繼續領跑21世紀科技創新的重大舉措。為了加速拔尖人才的培養,美國政府投入大量的經費到教育改革中,其中科研方面所占的經費就高達100多億,為高校更好地進行教育改革創新,以及選拔、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美國這種高目標、高投入的做法,必將獲得人才上的高產出,這使得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高達為204人,人才培養方面的成績令世界矚目。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實力的逐步提升我國開始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工作者們為了尋求更多培養拔尖人才的方式,不怕困難,勇于實踐,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工作中。從1978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創建少年班到國家教育部2009年啟動“珠峰計劃”來培養中國自己的學術大師。在教育工作者們30年的拼搏努力下,中國逐步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一套具有系統性的、中國特色的高校教育思想和理念,并且仍在不斷完善和革新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體系和輔助內容,希望構建一個完備的培養機制。
細數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開拓歷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拔尖創新人才教育改革的起始與引領階段—成立“少年班”;到拔尖創新人才教育的創新拓展階段——設立“實驗班”;拔尖創新人才教育的綜合提升階段——實施“珠峰計劃”,逐步的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教育體系。[10]國家不僅提高了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關注度,還拓寬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加大教育方面的經濟上投入,啟動“珠峰計劃”力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2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原因
2.1 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問題,只有看清問題所在并學會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得到進步和發展。目前所面臨的教育問題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國際形式和國內環境的雙重沖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涉獵范圍主要包括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后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高等教育體制的創新等內容;另一方面是存在于高校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主要是我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夠通透、貫徹實施的教育方法和體制過于老套、缺乏創新。
(1)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的發展速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下飛速提升,人們的思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傳統守舊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當今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以,高校得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應該根據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適當調整,不斷開拓創新,以滿足構建創新型國家所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和新機遇。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讓我們從一個相對閉塞的時代進入了一個信息獲取快捷、傳播速度快的時代,這不僅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革新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機遇。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學生的思想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就要求高校必須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變化,根據教育對象自身思想狀況的改變,適當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調整,找到人才培養和社會進步的平衡點。
(2)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在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仍有諸多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解決。造成這種狀況主要是由于理論課程框架和體系的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具有延時性,而且高校傳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又與學生的生活相關性不大,不能夠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問題、社會問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待進一步優化。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自身的可控性有待進一步加強。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認識不足的問題。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世間萬物均具有兩面性,往往機遇和問題是共同存在的。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發展時雖然會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但也有許多問題隨之產生。這些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主要從三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整體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度及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過分在乎學業成績而忽略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第二,人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規律的認識能力不足,使得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受到制約。第三,人才教育管理體系的制約,只有構建一個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使高校獲得充分的自主權,才能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這些問題的存在是致使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順利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原因,這需要高校針對現狀進行認真剖析研究,以便在原有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
3 改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問題的有效途徑
通過對國內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發現,我們國家在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相較于美國以及其他先進國家還存在著諸多不足,我們必須在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資料和成果的基礎上,分析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形成的原因,尋找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有效方法。首先,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改革投資,落實創新人才培養的政策方針,明確高校在這一環節中的角色定位,為拔尖人才的培養和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其次,高校應采取引導為主,避免說教的靈活手段。新時代的學生均具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對于一些無味的政治說教和老套的灌輸模式具有較強的抵觸心情。因此,在拔尖創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豐富政治教育內容,拓寬政治教育范圍,不再對學生提出強硬的要求,而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最后,高校需要營造一種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為拔尖人才的創新培養提供有力的大環境。卡耐基曾說過:“大學本科教育的成功與否與校園生活的質量緊密相連,與學生在校園里度過的時光和參與的活動層次直接相關”。可見,環境的好壞很大程度地影響了人才的培養。高校需要營造一種鼓勵創新的校園環境,在教學、實踐和各種創新活動中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思維,為學生構建出一個良好的環境,將創新精神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養成自我接受、自我教育和自我認同的好習慣。[11]
4 結語
真正的創新型人才是在科學文化知識和(下轉第89頁)(上接第84頁)思想政治素養的雙重輔助下鑄就的。高校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需要在保持教育固有精華的同時適應時代發展,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觀念意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其在最佳的時機接受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這要求我們在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勇于面對挑戰、發現問題,在尋求解決之法后做到精益求精。因此,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規劃,在解決現有問題的前提下,構建屬于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這不僅有助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也是新時期國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 易金生.中美著名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6):31-34.
[2] 胡國剛.拔尖創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質養成:概念、特征與規律[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5(4):30-33.
[3] 馮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9-14.
[4] 關華,邵欣,汪壽陽.開拓創新多元模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1.26(2):237-240.
[5] 徐曉媛,史代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6(32):81-84.
[6] 白春章,陳其榮,張慧潔.拔尖創新人才成長規律與培養模式研究述評[J].教育研究,2012.33(12):147-151.
[7] 王吳芳.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的有效路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9):18-19.
[8] 仲偉合.拔尖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24(1):98-101.
[9] 朱曉江,陳瀛.我國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探析:與美國創新人才培養現狀的比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7(9):70-71.
[10] 紀梅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
[11] 馬苒苒.分析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方法[J].科教導刊,2014(2):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