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妍妍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日漸深入,小學美術教學開始逐漸舍棄教師示范畫與學生模仿畫的教學模式,嘗試教學法也在我國小學美術教學領域實現了較為廣泛應用,基于此,本文簡單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嘗試教學法應用原則,并詳細論述了嘗試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教職人員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小學美術;嘗試題
前言:
嘗試教學法具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糾正學生不良行為與習慣、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等效用,其本質上屬于一種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嘗試的教學思想,而為了保證嘗試教學法可以較好服務于小學美術教學,本文圍繞嘗試教學法在其中的應用開展了深入研究。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嘗試教學法應用原則
(一)嘗試引導原則
嘗試教學法的應用精髓在于學生的嘗試與教師的引導,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嘗試與引導存在的互相依存聯系,因此可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年齡特點開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通過巧妙設置嘗試題也將保證嘗試教學法更好服務于小學美術教學。例如,在涉及剪對稱形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知道對稱形剪法的學生到臺前演示,這一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從紙的中間剪合適”等疑問引導學生開展獨立操作,由此即可較好發揮嘗試教學法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靈活安排教學模式、開展針對性教學引導、把握幫扶分寸同樣能夠為嘗試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提供支持[1]。
(二)即時矯正原則
嘗試教學法的應用要求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思想及存在的問題及時點撥,因此嘗試教學法在應用中必須遵循即時矯正原則,該原則要求教師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教學問題、學生心理問題,教師評價的真誠、引導學生開展互評也將為即時矯正原則的更好落實提供支持。例如,在人美版美術六年級下冊《奇思妙想》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會提出千奇百怪、想象力豐富的想法,這時教師必須在教學前深入了解學生可能涉及的領域,由此開展的蜻蜓點水式思想點撥將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較為正面影響。
(三)合作互補原則
利用學生之間不同資源、不同層面理解實現的合作互補可較好為嘗試教學法的開展提供支持,這一過程實現的嘗試結果豐富補充也將大幅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將由此得到較好激發。在具體的嘗試教學法應用中,教師必須關注合作互補的必要性、合作互補操作的實效性,由此建立友誼第一的長效合作機制、保證合作互補貫穿整個嘗試教學過程、做好課堂時間的合理分配,即可保證合作互補更好服務于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嘗試教學法應用。
二、嘗試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設置嘗試題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嘗試教學法應用必須保證嘗試題的設置合理,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嘗試題的設置必須降低學生可能受到的束縛,同時保證題目的難以得當。例如,在人美版美術《彩墨游戲(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布置“嘗試運用不同工具在同材料上作畫”、“嘗試各種水分控制方法”兩道嘗試題,第一道嘗試題會引導學生在宣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符號、痕跡,同時需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在小組內展示并談一談自己的體會,由此即可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美術活動的快樂;而第二道嘗試題則能夠有效引導學生了解水性、墨性、色性、紙性,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將逐漸構建以嘗試為主的學習方式,小學生的個性激發、美術態度與情感培養將由此受到較為積極影響[2]。
(二)引導學生開展嘗試練習
嘗試題提出后學生能否真正親身嘗試體驗直接影響嘗試教學法有效性,但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應拘泥于單一的學生嘗試形式,而是應引導學生開展更多、更加獨立的嘗試,教師還應認識到無論是先試后學還是先學后試,都能夠對學生的美術學校、自身成長帶來較為積極影響。同樣以《彩墨游戲(一)》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必須為學生進行自我嘗試練習提供10~15min的充足時間,而在完成自我練習后,則應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同學間的合作式練習,考慮到小學生的天性很容易擾亂課堂秩序,教師可在事先將學生分成小組(4人左右為宜)。學生間合作式練習的時間應控制在8~10min,教師需約束學生不得喧嘩和擾亂課程秩序,并允許學生自由活動和發言,具體繪畫則可采用1~2名學生繪畫,其余學生發表意見、提出問題、開展探討的分工合作模式,通過輪流協作即可有效提升嘗試教學法應用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開展巡回指導,以保證討論能夠緊緊圍繞主題開展。
(三)教師講解、學生再次嘗試練習
教師講解屬于嘗試教學法應用的重要環節,這一講解應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以提示、引導的形式開展,具體講解過程也可帶來學生欣賞圖片、觀察生活現象,由此引導學生結合簡單意象開展嘗試練習即可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帶來較為積極影響。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有趣的漢字》一課教學中,教師通過講解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符號文化,即可使學生對抽象藝術、畫面構成的美感產生一定認識和了解,按照“點、線、面→形態符號→形態符號組合”流程,即可實現更為有條理的引導,學生也可更好開展中國畫的各類手法嘗試。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完成講解后,必須為學生的再次嘗試預留充足時間和空間,學生可自主選擇改良作品或重新繪制,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在作品中加入能夠串聯的圖案或色彩,由此實現的學生作品“升級”將有效激發其成就感,教學有效性提升將獲得更為有力支持。
結論:
綜上所述,嘗試教學法能夠較好服務于小學美術教學。而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合理設置嘗試題、引導學生開展嘗試練習、教師講解、學生再次嘗試練習等具體策略建議,則證明了研究在小學美術教學領域具備的較高實踐價值。因此,在嘗試教學法、小學美術教學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可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邱麗娟.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20):151.
[2]諸葛旖旎.俯首拾來皆藝術——報紙材料在小學低段美術教學中應用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5(0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