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艷
【摘要】從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來看,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的特點在于通過祖國的語言文字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素養、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而對上述素養進行教育與培養中,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有著天然的獨特屬性能夠達到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因此本文將就如何通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來實現學生的情感培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歌鑒賞 情感培養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063-02
一、通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開展情感培養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無論是古代詩歌還是現代詩歌,其最大的魅力是漢語語言中呈現出的意境美、圖畫美和語言美,而這些美都是承載著詩人復雜的情感的,學生只有通過詩歌的賞析感受到詩歌中所體現的情感,并將這一情感與自己的情感相融合,產生共鳴,才能夠實現對高中生的情感培養。而對于高中生來說,情感培養又是十分重要的,從詩歌入手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魅力,使學生發現詩歌中的美,與此同時從詩歌入手對學生情感培養還能夠使學生對古人的思緒產生深入的認識,感受詩歌字里行間體現出的韻味,而這又能夠使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文化產生正確的認識,這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不僅如此,從詩歌入手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還能夠使學生通過古人的思路產生感悟,從而樹立正確的情感觀與價值觀。
二、通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培養學生情感的策略與途徑探索
而從核心素養探索的角度來通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開展學生情感教育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
(一)“讀”出情感
朗讀是感受詩歌內容和感受詩歌情感的最基本的途徑,語文課堂是應該以朗讀尤其是大聲朗讀文形式進行詩歌情感把握的。而對于詩歌的朗讀,不僅僅是平鋪直敘毫無情感的逐字閱讀,而應該是帶著飽滿情感的大聲朗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情感,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時為學生提供背景音樂,更可以以教師范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情感。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再別康橋》時,就可以通過播放鋼琴曲輕音樂來創造氛圍,引導學生在悠揚的鋼琴聲中去感受康橋的韻律美、圖畫美和建筑美。讀的具體方式可以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學生范讀—教師指導的形式來進行,在這個朗讀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徐志摩對康橋的留戀、懷念與不舍表達出來,使學生讀出精彩、讀出味道、讀出感受。
(二)“品”出情感
“讀”是學生在語文課程中體會詩歌情感的第一步,那么下一步就是通過“品”來感受詩歌的情感,所謂“品”是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字里行間中體會詩句,揣摩與品位詩句的語言,品析詩句的思想情感。例如學生在學習《采薇》時,能夠很敏銳地感受到詩句中重章疊句的特點(有前一課《氓》做鋪墊),而重章疊句中野菜根莖從破土而出到長硬長老是最能夠體現詩人情感的語句,與此同時本詩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也是一個千古名句。為了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教師不妨將上述句子呈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去品味和感受一位日日盼歸期的戍邊戰士的厭戰思歸之情。
(三)“積”出情感
對于包括詩歌在內的語文學習僅僅通過朗讀和品位進行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從“積”入手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而所謂的“積”是指在在詩歌賞析的過程中進行語文知識與方法的積累以及思想感情的積淀。而對于語文知識與方法的積累教師可以通過《氓》引導學生感受“重章疊句”所達到的情感表達效果,通過《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受反復帶來的情感流露;而對于思想情感的積淀教師可以通過《沁園春·長沙》感受詩人“指點江山”的自信與使命;通過《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受農民詩人淳樸的情感;通過《雨巷》感受詩人都美好理想與夢中情人追求與等待的情感。這些情感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詩人一個個鮮活的世界,通過詩歌的品位與積淀,學生既能跟著詩人的角度穿越到古代,更能插著詩人的翅膀憧憬未來。
(四)“用”出情感
如果說“讀”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吸收與感悟,那么“用”就是學生情感的抒發與表達。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詩歌情感積累之后,教師不妨為學生提供機會嘗試進行詩歌的創作以及情感的流露。尤其是學生在完成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的學習時候,正是剛剛步入高中生活,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徐志摩《再別康橋》去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以詩歌的形式表達出對初中母校的懷念以及對高中生活的美好暢想。再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完《歸園田居》時,不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詩中“白描”的景色用優美的散文表達出來,這些教學思路都是能夠引導學生將情感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較好途徑。
三、總結
引導高中生從語文詩歌中體會情感的魅力,實現情感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讀”、“品”、“積”、“用”四個步驟幫助學生逐層逐步地進行引導與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內容能夠對廣大語文教師有所啟示,共同促進我國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迎春.詩歌教學中的美感滲透[J].勝利油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1(03)
[2]張俊青.誘思探究在高中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