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茹萌 許武成

【摘要】通過對羅江區中學地理老師和學生的訪談以及地理教師實習情況,研究了羅江區中學地理教學中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應用程度,發現其應用程度較小,沒有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和地理教學有效結合,結果表明羅江區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該加強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應用程度,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好的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鄉土地理 課程資源 地理教學 羅江區
【基金項目】西華師范大學2017年度英才科研基金項目(17YC130)。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86-02
一、引言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鄉土地理是必學部分[1]。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實施,鄉土地理教育已經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2]。是地理核心素養——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方面達成的客觀要求。因此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于地理教學中是地理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內外對于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研究較多,但因地制宜的開發并應用鄉土地理資源的研究并不多,所以對羅江區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對羅江區的中學地理教學提供借鑒。
二、羅江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概況
鄉土地理是屬于中小尺度的區域地理,[3]主要包括縣級地區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要素;課程資源是指供給課程活動,滿足課程活動需要的一切。[4]羅江區自然和人文鄉土地理資源豐富,因此應用于教學中的地理課程資源也較豐富。
1.羅江區自然鄉土地理課程資源
羅江區自然鄉土地理資源豐富,如表1所示。
2.羅江區人文鄉土地理資源概況
(1)經濟
農業獨具特色,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并重,打造了貴妃棗、金花梨、羅江青椒、羅江豆雞等知名農產品及加工品品牌,創建了全國首批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縣、中國金花梨之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5]工業發展良好,具有省級經開區,建成區面積達10.5km2,園內企業共145家。旅游業蓬勃發展,具有中國現代詩歌博物館、李調元紀念館、4A級景區白馬關、3A級景區香山鷺島和“詩歌節”、“梨花節”等特色活動。
(2)文化
三國文化
僅次于成都武侯祠規模的三國文化遺址——白馬關龐統祠,已有1790年歷史,是全國唯一紀念龐統的專祠,自漢昭烈帝劉備為龐統建祠后,祠墓幾經興廢,現存祠墓于清康熙四十六年( 1708年) 重建,此后有過培修、擴建,現建筑面積為保護單位。[6]
佛教文化
羅江區的佛教傳播歷史悠久。現存寺廟主要包括萬佛寺、寶峰寺、寶鏡寺、羅漢寺、南塔寺等。以萬佛寺為代表,其位于羅江區白馬關鎮境內的大霍山西麓,建于唐憲宗年間(公元812年)。萬佛寺共有五重殿堂,由山門殿、大士殿、七佛殿、大雄寶殿和西方三圣殿組成。[7]
三、羅江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分析
1.羅江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率低
羅江區具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具有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到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條件。但根據地理實習及對教師和學生的訪談,發現羅江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很少。應用比較多的部分是人文地理部分對羅江區人口和旅游的提及,但也只有幾分鐘的講解,沒有以羅江區的某一旅游景區為例分析其成因及影響,也沒有分析羅江區人口分布的特點、影響因素、人口的影響力等方面。對于其他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運用幾乎沒有。
2.學校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意識匱乏
升學率是目前評價一個學校的優與劣的一個重要指標,學校首要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以提高升學率,認為鄉土地理教育與升學沒有直接關系,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精力和時間應該放在學習與考試密切相關的知識上,最主要的是應對高考,而不是耽誤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考試內容,影響升學率,因此不提倡將羅江區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大程度的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中。
3.教師具有鄉土地理教學意識,但缺乏系統性
教師能夠認識到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要性,有將羅江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于地理教學中的意識。但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重,部分教師能力有限,對教授書本知識以外的能力有所欠缺。并且地理教學課時有限,無法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將羅江區的鄉土地理應用中學地理教學中。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操作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和案例的講解,沒有結合羅江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地理教學的講授地理知識。使學生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不能遷移分析羅江區的具體實際。
4.學生對鄉土地理認識有限
學生在學習鄉土地理知識時,注意力沒有集中在學習地理知識上,而是集中在“聽熱鬧”上,如講文化部分中白馬關的三國文化,同學們的關注點是白馬關旅游區的景點,而非白馬關寄托的三國文化。由于平時老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學生沒有主動將羅江區的鄉土地理資源應用到地理學習中的意識,對鄉土地理的認知淺薄,達不到通過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與地理教學相結合而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5.政府不重視,缺乏相應的教輔資料
政府對于鄉土地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羅江區的鄉土地理教育缺乏相應的教輔資料供老師和學生應用,因此就會存在教師的資料搜集不全、散亂,學生收集有限等問題。不利于將羅江區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中。
四、羅江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措施
1.學校增加重視程度,合理編排地理課時
學校應該支持在保證升學質量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現在高中地理一周的課時只有3-4個課時,將羅江區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到中學地理教學中會增加講課時間,合理編排課時才有可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學習鄉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探索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2.進行相關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地理教師在業余時間積極主動參加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培訓的形式和渠道不限,讀書、網絡自我培訓、聽地理講座、考察、現場學習、論壇交流、研討會、寫論文等等。將地理教學做到與時俱進,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更靈活有效地應用于地理教學中。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在講解知識需要運用羅江區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時,為了防止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先預設學習問題或布置學習任務,先讓學生個人或以小組的形式分析討論問題,然后由小組代表發言討論成果,最后老師總結歸納學生的分析結果。這樣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也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積極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動力。
4.組織專業教師編寫教輔資料
政府提高對鄉土地理的重視程度,在政府的支持下,組織專業教師編寫羅江區鄉土地理教學輔助資料,不僅可以比較全面的展示羅江區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還能夠節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方便教師將羅江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到中學地理教學中,也有利于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肖川.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18.
[2]王寶劍.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作業創新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
[3]楊載田.鄉土地理的理論與實踐[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3),4.
[4]范兆雄.課程資源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2,3.
[5]周小瓊.羅江縣特色農業產業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J].甘肅科技,2010,26(12):6.
[6]劉桂村.四川德陽三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3),72
[7]鮑蕊,鄒洪偉.羅江區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析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0(10):22-24.
作者簡介:
趙茹萌(1995.04-),女,漢族,四川省羅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地理)。
許武成(1966.03-),男,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水文氣象和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