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奕源
【摘要】近年來,校園欺凌相關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的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高中校園是校園欺凌的多發地,欺凌事件的發生不僅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更有可能帶來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形成伴隨一生的心理陰影。本文從高中校園欺凌入手,簡要概述了校園欺凌的危害和產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應對策略,以期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凈化高中校園環境。
【關鍵詞】高中 校園欺凌 原因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90-01
一、校園欺凌現象頻發的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生正處于飛速成長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關鍵階段,由于學業、性格、家庭等因素容易產生焦慮和叛逆的心態,加上與同學之間相處模式的不健康,很容易誘發對于其他同學的欺凌現象。同時高中生的心理和自制力都比較脆弱,逆反心理較強,當缺乏有效的管束和教育時,校園欺凌的萌芽很快就會逐漸變大。
2.家庭層面上的原因
許多家長對于孩子自身的學習生活狀況缺少一定的關注,甚至可能由于工作的繁忙,缺乏對孩子的教育和管束,導致沒有及時發現欺凌現象的發生。甚至有些家庭,本身就是充滿著暴力的,學生長期處于不健康的生活環境中,容易形成消極、偏激的心理,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發。
3.學校層面上的原因
高中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很多學校過分重視學生成績和高考升學率,忽略了對于校園欺凌的教育和遏制,無形中默許和助長了校園欺凌現象。學校在校園欺凌上普遍沒有建立起一定的規章制度和處罰措施,同時也缺乏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無法得到排解進行誘發欺凌現象。
4.社會層面上的原因
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不良信息和不良風氣對學校進行不斷的侵蝕,學生的辨別是非和自控能力普遍較差,非常容易偏聽偏信和盲目模仿,造成一些不正當行為的發生。同時社會也缺乏對于校園欺凌的重視,沒有對校園欺凌進行相關立法工作,使得校園欺凌無法可依,大多以民事賠償和批評教育為主,無法起到根本的震懾作用。
二、遏止校園欺凌的對策研究
1.學生層面上的應對措施
高中生作為心智尚未成熟容易產生叛逆心理的群體,一定要多加教育,嚴格規范。對于學生來說,首先應當以學業為重,在校內,應該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行為準則和規章制度,努力維護校園環境的有序與和諧,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學習環境。其次,高中生應該加強對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設,要尊重同學,尊敬師長,合理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另外,當受到校園欺凌時,一定要勇敢地及時和家長、老師溝通,不要以暴力進行盲目反擊,應該及時尋求家長、老師的幫助,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2.家長層面上的應對措施
作為家長,有責任確保自己的孩子不受欺凌或者不去欺凌別人。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較多,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和變化,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及時與之溝通和交流,及時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做孩子的堅強后盾。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規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家庭成長環境,同時也需要與學校保持聯系,形成反對校園欺凌的統一戰線。
3.學校層面上的應對措施
首先在防范的角度上來講,學校應當加強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制定一系列的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尤其要加強對于學生校園欺凌的相關教育工作,提高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注度,一旦發現心理問題,要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從源頭上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在打擊政策上,學校應該制定關于校園欺凌的相關的制度,嚴厲打擊欺凌行為,對欺凌者給予相應的教育處分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時也要及時向受到欺凌的同學提供救治和心理輔導等幫助,對其進行心理矯正,防止學生的心理受到更加嚴重的二次傷害。
4.社會層面上的應對措施
社會應當提高對于校園欺凌現象的關注和研究,對于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使得校園欺凌的處理有法可依。同時社會也可以為學校提供學生心理咨詢輔導服務,及時緩解學生壓力,降低受欺凌同學的心理傷害程度,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社交技巧的訓練,加強學生社會技巧和人際交往技巧,使得同學之間的交往更加和諧。
三、結語
校園欺凌現象發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要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欺凌,必須要求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只有大家聯合起來共同抵制校園欺凌,才能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校園氛圍,使高中生能夠安穩的學習與成長。相信在全社會的關注與努力下,校園欺凌現象一定會得到有效的遏制,還校園一片寧靜。
參考文獻:
[1]周佳樺.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及應對策略研究[J]. 亞太教育,2016(2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