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園星


摘要:新課改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要求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有機結合。圖譜教學法將抽象的音樂用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圖畫、符號的方式表現出來,在增強趣味性的同時幫助學生識譜,強化音樂審美感受,提高音樂記憶效果。在圖形譜教學中,應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用視覺帶動各項感官器官,喚醒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關鍵詞:圖形譜;小學音樂教學;低年級學生;音樂要素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4B-0067-03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普遍存在過分強調“音樂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傾向,使基礎音樂教育趨向專業化,音樂教師枯燥的音樂知識講授或機械的技能訓練,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不到音樂的美。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音樂教學理念的革新,其教學目標重新定位為——通過“音樂知識技能”與“審美學習”的完美結合來呈現教學。圖形譜作為一種用圖形來記錄音樂的特殊“樂譜”,具有直觀易懂的特點。它不僅能反映出音樂的主要結構和基本要素,還有利于學生直觀地認識音樂的特征,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對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心較強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實施音樂歌唱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從“小蝌蚪”變身為圖形譜
傳統音樂教學采用的樂譜中的音符,因形狀相似,被我們形象地比喻為“小蝌蚪”。許許多多的小蝌蚪放在一起,容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和混淆。以一年級下自選歌曲《買菜童謠》的識譜教學環節為例(樂譜見圖1):
1.視頻欣賞“買菜”的視頻,背景音樂《買菜童謠》。(學生被眼前的菜市場的熱鬧現象深深吸引)
2.學生自主哼唱歌譜,尋找歌譜的規律。
3.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歌譜。
師:同學們一起唱一唱,這首歌曲由幾個小音符組成?
1.生:sol、do、re、mi、sol一共5個小音符。(學生視唱并總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首歌由5個音符創作而成……你們再唱唱這兩句,有什么發現呢?(出示第一、四兩個樂句,小組合作與討論)
生:第一樂句和第四樂句基本相同,就有一個地方不一樣。(唱了一遍之后有幾位同學發現了規律)
師:棒極了!這就是創作手法之一“變化重復”。同學們把手拿出來跟老師數數一共有幾個樂句?(教師彈琴,每個樂句結束稍做停頓)
生:……(答不出,已有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啟發后有個別同學恍然大悟)
師:你還能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嗎?(出示四個樂句的節奏譜)
生:……(學生茫然)
教師又帶領學生進行填詞練唱和反復記號的學習……
從孩子們的面部表情和參與的積極性可以發現,孩子們對此環節的學習毫無興趣。而筆者已盡力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參與空間,為什么孩子們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呢?隨后,筆者搜索了他人的教學新思路,次日早晨來到教學組長的辦公室,和他說起了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自己的一些想法。終于,我們確定了新的識譜方法“巧用圖形譜”。
再次教學《買菜童謠》一課時,我打算驗證“給小蝌蚪變身”這一方法的效果。于是,小音符都一一化作西紅柿、豌豆、蘿卜。各種蔬菜隨著音樂的進行依次出場,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形象地將音符的高低、長短表現了出來(如圖2所示)。
在圖形譜的直觀刺激下,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了清晰的認知,在聽旋律的同時畫旋律線條,加深對歌曲旋律的印象。接著,我鼓勵學生嘗試用踏步的方式,體驗大小水果的交替,如大水果走步,小水果小碎步,感受節奏的變化,學生樂在其中。最后,通過欣賞完整的歌曲,學生將蔬菜排序,歌曲的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此教唱環節中,筆者將音樂與形象有機結合,“小蝌蚪”不再是深不可測的了,變身成了一個個具體的“物象”,充滿了童趣,每個孩子的眼睛都睜得大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課后還有學生要求再次播放,回味無窮。
二、圖形譜的教學策略
1.抓低年段特征,提升注意力,借用圖形譜
心理學說,注意是指選擇性注意,分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外部環境引起的注意為無意注意。引起無意注意的兩個方面,即刺激物的特點和人本身的狀態。刺激物在強度、形狀、大小、顏色和持續時間等方面與其他刺激物存在顯著差異時會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刺激物的活動與變化、刺激物的新異性均會引起無意注意。而根據小學生認知規律實驗證明,7-10歲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20分鐘左右,10-12歲兒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鐘左右。所以無意注意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學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通過改變外界刺激物的特點來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此時,我們就要借用圖形譜,將“小蝌蚪”變身成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新異的動態的物體以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唱的興趣。
在反思后的教學中,筆者將“小蝌蚪”變身為紅色的西紅柿、淺綠色的豌豆、黃色的蘿卜。各種蔬菜隨著音樂的進行依次以動態的形式出現,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形象地表現了音符的高低和長短。圖形譜的借用一下就吸引了低年級學生的眼球,在高度集中的狀態下,歌曲的學唱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滲透識譜教學,增強趣味性,善用圖形譜
新課改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要求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有機結合。圖譜教學法將抽象的音樂用形象化的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圖畫、符號的方式表現出來,在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以幫助學生識譜,強化音樂審美感受,提高音樂記憶效果。圖譜教學法,是用孩子們最明白、最簡單的圖畫形式來表現音樂。為了增強趣味性,這些圖形可以是生動活潑的物體,也可以是簡潔的點線。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趣味圖譜,促進音樂知識技能與審美學習的完美結合。
如反思后的教學中,筆者善于利用與歌曲內容“買菜”相符合的“蔬菜”趣味圖譜來表現“小蝌蚪”的高低、長短,其中滲透著歌曲的結構、音值、音高等音樂知識,而非像第一節課那樣單純枯燥地教授音樂基礎知識。無形中,筆者在引導低年級學生感受音樂的同時,幫助他們形象地掌握了抽象的音樂知識。
3.體驗音樂要素,喚醒感知力,巧用圖形譜
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構成音樂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在一首音樂作品中,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旋律是音樂的血液。從音樂美的本質來說,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的展示與變化過程,同時就是音樂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由此可見,音樂要素不僅是音樂理論的重要組成內容,更是音樂作品表現風格、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所以,學唱歌曲不能僅僅停留于會唱,還要通過體驗音樂要素去感受歌曲的情感和內涵,喚起對音樂的感知力。而圖譜法可以清晰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旋律、節奏、曲式結構。如:改進教學后的蔬菜圖譜法,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音樂的旋律走向;歌曲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第一、四兩樂句的旋律節奏基本相同;第三樂句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旋律節奏是一樣的;音有長有短等音樂要素,并通過跟著動態依次出現的蔬菜劃旋律線體驗旋律線條;通過不同的步伐體驗大小水果的交替,如大水果走步,小水果小碎步,感受節奏的變化;通過聽辨完整歌曲,將蔬菜排序,體驗不同的樂句及歌曲的結構。因此,巧用圖形譜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體驗音樂要素,用視覺帶動各項感官器官,喚醒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
圖形譜,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直觀化,為歌唱教學增加了趣味性、知識性,的確是低年級歌唱教學的新路徑。
責任編輯:李韋
Figure Music and Underclass Music Instruction
TENG Yuan-xing
(Nanjing Langyalu Primary School Venice Campus,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idea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views music aesthetic as its core, requiring that music knowledge and skill learning should organically combine with aesthetic experience. Figure music teaching can express abstract music with simple and clear drawings and sign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nterest and feelings so that they can learn to read the music and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of memory. In the process of figure mus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underclass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with vision driving other organs to arouse their power of music perception, so that their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usic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figure music;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underclass student; music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