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閩軍



【摘要】本文以微課這一新型學習方式和教學資源為基礎,嘗試在《中職數車技能實訓》課堂教學中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從多個角度來闡釋翻轉課堂的內涵、剖析實訓教學模式如何創新及論述具體應用方法,以期為整個技能實訓提質增效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數車實訓 教學模式 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164-02
面對倡導“創新教法、有效教學”的中職課改新形勢,該如何打造中職數車技能實訓教學的高效課堂呢?這已然成為擺在中職專業教師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筆者認為唯有更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并利用現代教學方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深化和推進課堂教學理念和實訓教學模式的改變,同時又大力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學習信心,并最終借助微課的融入來解決“數車實訓”這一技能教學所存在的固有劣勢,進而不斷提高師生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以及有效提升專業技能的實訓教學效果。
一、中職數車實訓教學現狀
1.自學能力欠強。我校的生源大部分為未被普高錄取的低分數線段學生,而機械類專業(含數車技術)學生的學習狀況更是不容樂觀,他們不僅基礎知識薄弱,接受能力不強,而且學習的主動性更是微弱。事實上,這些學生也只是憑借“想學點技術”(生語)而保持著僅有的那一點微薄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學習興趣。
2.參與程度不高。細觀數車技能實訓課,教師在琳瑯滿目的機床設備前講得激情四溢,而學生卻站在那里聽得心不在焉。不難看出,學生參與課堂既不積極也不熱情。尤其實訓指導教師在示范操作(加工)要領的時候,有的學生竟趁教師不注意,不但不去認真觀看,相反躲在人群中悄悄地玩起手機,跟教師的教學安排完全背離,不但挫傷了教師的講課激情,更有甚者還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
3.實訓課時有限。因受“高職考”這根魔力指揮棒的影響,我們中職學校在課時安排上同樣對“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有所傾斜,對技能實訓課程的排課重視程度顯然不夠,對技能實訓課程的排課改革力度同樣不大。比如以33節課時/周為例,安排專業技能實訓的課程卻只有4~6節,這就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實訓教學效果,阻礙了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
二、創新實訓教學模式,翻出實訓教學“圍墻”
1.打破傳統模式,引入翻轉課堂。眾所周知,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甚至實訓教學條件較為完備的今天,由于長時間的習慣使然,我們很少去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哪怕單一的多媒體設備尤其實訓教學課堂,基本上都是:一群學生+各拿一張實訓圖紙+一塊黑板,圍攏一起,似懂非懂地聽著實訓指導教師的要點講解與示范演練,接著又以小組形式回到指定工位(機床)去完成實操訓練。如此情形,不難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和聽課效果與實訓教學目標大相徑庭。長此以往,這種不良的實訓教學現象已然演變成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和一個急需踐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使命。而“翻轉課堂”的出現,如同一場及時雨,既在職校拉開了探索實踐的帷幕,也創新了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更催生了中職實訓教學質量提升的內驅力。
2.注重微課開發,豐富教學資源。提到“翻轉課堂”,便聯想到微課,因為微課實際上就是運用于翻轉課堂中的一種教學方式。不難知曉,微課是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例片段(課堂教學視頻),也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輔助性教學資源,如微課教學設計、微課件素材、微教學反思、微練習測試題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因此,對于微課這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又有一個現實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從何而來?一句常言便釋然了教師們心中的困惑,那就是與其“借船過河”還不如“造船渡河”——自主開發。
(1)確立內容。學校在開發“數車專業微課”資源時,首先要成立開發領導小組,制定出開發規范和建設體系,以確保開發工作有序推進。然后成立由經驗豐富的職教教研員、一線數車專業(實訓指導)教師、微課建設開發專家等人員組成開發團隊,摸清并商定數車專業有關課程所使用教材中蘊含的工作過程知識點(或學習任務),繪制出教學資源庫知識點譜,并經多方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后統一發布,同時針對學校實際來確立教學內容,進而擬定出詳細的微課程建設方案和開發進程,從而避免重復開發,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2)搭建平臺。“數車專業微課”平臺是踏入教與學平臺的第一步,因此該平臺在建設過程中就要有一個非常明晰的定位,那就是面向學生、服務學生,更要貼近他們的學習實際。而我們在建設平臺的時候,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更不指望一步到位。此外,平臺不僅僅只是作為拿來就用的舊式教學工具。相反,要在能夠滿足“數車專業微課”資源日常“建設、管理”基礎上拓增便于用戶“應用、研究”模塊,創建“數車專業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境,進而吸引更多的“微粉”(師生)前來。
三、應用微課有效教學,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1.精選授課內容,精心設計微課。如講解“試切法對刀”時,因課題切入很小、很具體,就選用手機進行直接錄制、教師演示即可;如果課題是一個完整的項目,如“梯形螺紋軸加工”,那么就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取舍,不能從圖紙分析、工藝分析(機床選擇、刀具選擇、工量具選擇、加工過程)、程序編制、加工注意事項、梯形螺紋軸加工操作過程(工件裝夾、刀具安裝、對刀操作、程序輸入、機床自動加工)、檢測工件、整理刀具和工量具、打掃衛生面面俱到,因為時間既不允許,教學效果也不理想。不過,若僅抓錐度軸加工操作過程這一重點講解,既可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又能凸顯教學重點,進而提高了數車實訓“微課”教學效率。
2.課前課中課后,巧借微課之力
有關專家經過20多年對中小學、大學等進行技術創新教學研究后得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應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主要教學環節,以及含有“評價、診斷”兩個輔助教學環節,且使教學形態從“課堂講解+課后作業”變為“課前學習+課堂研究”,課堂內容從知識講解傳授變為問題討論研究,如此才可算為比較完整的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應用。
(1)課前精確預習。在微課理念下開展的數車實訓教學中,學生首先要結合微課學習任務單,然后做好精確的預習工作。如以分層法粗車大螺距梯形螺紋即用G76指令編程加工Tr36X5這種大螺距螺紋為例,該實訓模塊所涉及到的有些知識點、技能點便于掌握,但又有一些理解起來卻很困難或很難聽懂,這時就可借助“微課”教學來進行操作難點的突破亦或是借助“微課”之力進行“翻轉教學”。隨著手機、IPAD和4G無線網絡的廣泛使用,也就意味著基于“微課理念”的在線學習、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定成一種現代教學方式(下轉213頁)(上接164頁)的主流。由此可見,微課在整個數車技能教學中衍生了提質增效的重要價值。
(2)課中精心學習。知識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靠教師去課堂上言傳身教,而非僅僅依賴于信息技術超越真實課堂所特有的師生“零距離”互動教學的作用。事實上,在“課中”經交流、討論、探究可有助于知識的內化。例如,講到G76指令的代碼含義時,大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實際操作(加工)經驗,對于一些參數的設置要么一竅不通,要么云里霧里,很難能有完全掌握者。這時,要想促進學生當堂完成微課學習評價單的檢測,老師與學生的親身互動教學則必不可缺,通過對話、問答、共思,使師生在課堂中“融為一體,同頻共振”。打造優質數車實訓課堂,“微課”的推廣也是勢在必行,但在“微課”教學的長遠探索進程中,也給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我們還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在探索中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中職專業技能實訓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滔.淺談微課在電子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14年(10).
[2]徐穎麗.將微課引入現實課堂教學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7).
[3]劉世能.微課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