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勝
摘要:兒童既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也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留守兒童這一新的群體。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因而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留守兒童往往在性格養成、人際交往、情緒認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社會需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問題;學校也要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家長更需要多創造機會和孩子溝通交流。文章分析了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也提出了一些矯正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對策,希望能有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行為問題;矯正研究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及行為問題
1.性格孤僻,人際交往能力弱
留守兒童長期被隔代撫養,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往往不能及時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自己的父母,漸漸地,他們就將自己的內心給封閉起來,有什么事都放在心里,不和他人交流。再加上留守兒童看到別的孩子有父母陪在身邊,而自己只能和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們總會感覺自己會被別人看不起,因此他們不會主動與人交往,他們的人際關系因而比較差。長此以往下去,留守兒童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他們在與人相處上表現得怯弱,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2.心理承受力差,迷戀網絡
留守兒童長期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他人交流,他們遇到事情無人傾訴,最終他們就選擇了網絡游戲來填補他們內心的空缺。在網絡游戲中他們的情感能得到發泄,有的孩子甚至喜歡上了玩暴力游戲。兒童年齡尚小,他們沉迷于網絡游戲不僅會耽誤他們的學習,而且由于他們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因而容易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等同,最終將游戲中的暴力行為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將對他們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3.脾氣暴躁,愛用暴力解決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沒有在身邊,他們往往缺乏父愛和母愛,在他們最需要關愛的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的愛,這容易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創傷。這些孩子往往在私下里抱怨自己沒有父母的陪伴,遇到問題也不能和父母訴說,因此他們只有通過生悶氣來進行情緒的發泄。漸漸地,他們的脾氣變得暴躁起來,他們一遇到事情就容易急躁,再加上他們從小就缺乏父母的管教,他們的行為習慣比較差,遇到問題就只知道通過武力去解決。此外,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愛,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愛,但是他們在現實中又往往被忽視,他們為了獲得他人的關注,他們就需要想方設法地讓自己被他人留意,而打架不僅能讓他人關注到他們,而且在打架中獲勝還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所以他們只要與別人言語不和就會想要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二、留守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的矯正
1.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
有些外出務工的父母認為自己出去打工能多掙一點錢,這樣能給孩子好一點的生活。但是,這些父母卻忽視了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錢,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處于兒童期的孩子,他們渴望父母的愛,如果在這期間父母沒有陪伴在他們的身邊,會給這些孩子的身心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父母應該認識到陪伴對于兒童的重要性,要改變那種認為掙很多的錢,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觀念。父母最好不要雙雙外出打工,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父母兩個要外出打工最好還是帶孩子一起去,或者加強與孩子的聯系,如每天和孩子打一個電話,和孩子聊聊天。總之,父母要注重與孩子情感上的溝通交流。筆者始終認為錢是永遠都賺不完的,如果我們為了賺錢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誤入歧途,這是得不償失的。我們應該認識到掙再多的錢都沒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重要。
2.學校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
孩子一天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學校教育在兒童成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留守兒童的問題。首先,學校應該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對這些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情感教育。兒童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期,他們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如果缺乏成人適當的教育和科學的引導,極易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最終誤入歧途。其次,學校應該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并對留守兒童進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學校還需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專業的心理教師為他們上課,引導兒童正確看待父母外出打工問題,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成長的關鍵期。最后,學校要創造出溫馨的校園環境,讓留守兒童在這充滿愛的環境中忘卻父母外出打工給他們帶來的不快,讓他們缺失的愛獲得一點補償。筆者認為愛能給予人力量,在充滿愛的集體中學習,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消除焦慮、抑郁、寂寞空虛等不良情感體驗,獲得幸福的體驗。
3.社會應當給與留守兒童關愛
留守兒童問題是由于我國生產力水平落后,城鄉之間仍然存在差別的原因造成的,因此,留守兒童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社會問題。既然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那么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社會上要營造一種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要讓人們都多給予留守兒童一點關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自己沒有被社會拋棄,還是有人關心他們的。其次,我們應當進行戶籍制度的改革,要解決兒童異地上學的問題。如果孩子能夠跟著父母去打工的地方學習,那么留守兒童自然就沒有了。最后,我們國家應該大力提高綜合國力,只有我國經濟水平提高了,人們不再為生活奔波發愁了,家長也就不用再忍受與孩子骨肉分離之苦外出打工。
三、總結
留守兒童問題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他們往往存在著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要做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工作,要努力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環境,讓他們缺失的父愛和母愛得到補償。
參考文獻:
[1]周興國,林芳.愛的缺失與補償——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現象學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1(01):34-38.
[2]余學,戴秀英,李秋麗,王靈靈,李林貴,劉苗苗,張建.農村回族留守兒童行為問題及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07):857-860.
[3]黃月勝,鄭希付,萬曉紅.初中留守兒童的安全感、行為問題及其關系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03):82-87.
[4]張若男,張麗錦,蓋笑松.農村留守兒童是否有心理健康問題?[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06):426-430.
[5]李南,費忠化,郭立燕,張明坤.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問題與校內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 21(10): 1546-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