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娣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體現自我協調,同伴間優勢互補的有效學習形式。它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用。這種學習形式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又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等認知能力。在教學中,只要教師設計好合作討論的內容和思考的問題,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就一定能發揮它的效能,在小組學習中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的群體協作精神,能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知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 培養學生學會合作的意識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在家里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寵愛,然而在他們身上呈現出自我、任性、孤獨、冷漠等行為,如果孩子在這樣的狀態下發展,后果不堪設想。在孩子面臨如此巨多問題的現狀下,學校必須承擔起屬于學校的那部分教育責任,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加強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不斷與人合作交往中懂得合作的意義和重要性,學會關心他人,熱愛集體,有一顆包容和感恩的心。
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小組內成員群體優勢團結協作。小組成員會充分認識到每個人的重要性,知道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因為學習成效的大小同個人是否盡責直接聯系在一起。每個人都承擔一定的特定任務,誰也不是旁觀者,誰也不能偷懶。在一個利益一致、互相依賴的學習小組中,每個人不僅把幫助、鼓勵小組同伴當成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看作是自己的義務。因為他們認識到每個同學都能為小組學習活動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只有每個成員都認真思考、充分合作,才能使自己小組在班級中成為優秀的學習團體。他們不僅是在學習知識,而且也是進行一種社會交往活動。相互之間協作、配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說:“教育的責任不是教,而是教學生學。”課堂教學是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和探索意識的主陣地,也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生活的舞臺。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建立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育教學觀。小組合作學習就能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十幾減9》時,當“15-9得于幾,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數的?”這個問題提出來后,我沒有急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先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舉起一雙雙小手,急于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讓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交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出現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擺一擺、點數法、接數法、補數法……象這樣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必要。教師有意識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了合作探索的樂趣,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 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興趣
學習興趣是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最直接的作用效果,它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促進,是學生保持學習積極性的最直接誘因,因為只有如此,學生才會在自己興趣的指引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及時反思和提出不同見解,教師在教學時適時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并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提出新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時》,根據小學生對各種形狀的圖形特別好奇這一特點,在上這節課的時候就可以組織學生自己找一些不同的圖形來觀察、比較,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四邊形有什么不同和常見的具體事物,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發現圖形的特點及作用。
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狀態,不同程度的思維相互碰撞,引發創造的火花,開闊學生思路,同時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進行廣泛的交流,正確的、錯誤的、全面的、片面的、簡單的、復雜的各種認識差異都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各種認識矛盾的交鋒中集中正確意見,選擇最佳思路,總結一般規律,這個過程是學生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思維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獲得知識,而且發展了思維,并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產生積極合作,共同學習的興趣。
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角色扮演,包含了責任、義務和參與結果的推動,在整個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自的角色里,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好任務。在教學中利用具體的數學情境,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嘗試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促進了知識的積累,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經歷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來解答一些常用的簡單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教學這樣一道應用題:“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領了80棵樹苗,一年級種了25棵,二年級種了37棵,剩下多少種沒種?”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但如果將這道題改為:“植樹節同學們為了綠化美化環境學校組織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去植樹。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領了80棵樹苗,一年級種了25棵,二年級種了37棵,剩下多少種沒種?”這樣一來,所提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學生學起來覺得很貼近生活又有趣,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而且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探究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這樣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周巧梅.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好家長,2016(47).
[2]化愛萍.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04).
[3]陳洪偉.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