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微觀視角,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對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深入考察,發現"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利于提升高職學院辦學聲譽;有利于實現傳統工藝、技術的傳承;有利于解決企業人力資源困境。
關鍵詞:HSE;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緒論
在我國,學徒制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近幾年,學徒教育的價值被人們重新提及。學徒制作為一種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學校職業教育的不足,探究學徒制的有效做法,可以有效地把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區,為改革和創新高職教育模式開辟道路。
SHE理念是企業(高校)在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保護方面總的指導方向和行動準則,該理念體現了遵守法規、防治污染、不斷改進、控制風險、確保安康、爭創最優的原則。在此理念下,為控制風險,推動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應為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
二、存在問題
SHE理念下,中國高職院校在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存在的幾大問題和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1、政府行政化與教育專業化的矛盾
高職院校在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與政府的關系一直很難把握,一方面,在試點過程中面臨資金、師資短缺,政策壁壘等,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推動校企進行合作;另一方面,政府只注重政策的頒布和頂層的設計,突出的是行政管理職能,政府在學校急需的平臺搭建和公共服務方面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學校不能及時準確預測當地行業技能人才的需求,致使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缺乏前瞻性,造成職業院校設置專業與行業發展的要求脫鉤,某些學生畢業后難以找到與所學專業相匹配的工作,形成人才培養的產銷脫節。
2、教師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上的矛盾
有的學校教師實踐操作能力不強,有的學校一些專業甚至在師資、設備尚未齊全的情況,強行開設熱門專業,部門師資從相關專業中轉入,甚至把冷門專業教師強行安置到新專業中。很多學校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一線生產實踐經驗,部分教師甚至連最基本的生產工具都不了解。學校教師進入學校以后,也沒有及時加強實踐操作能力,在現實中沒有相關專門配套資金和配套政策,遭遇了許多現實困境。
3、質量和評估考核體系矛盾
在體制上,企業師傅一般具備企業員工和學校聘任教師雙重角色,盡管學校需要企業師傅發揮育人功能,但學校很難對企業師傅產生強有力的約束力;企業對企業師傅有較強的約束力,但企業的關注點不在于育人,這就產生了嚴重悖論。如果企業的生產結構、管理體制出現調整,不能滿足人才培養要求,職業院校尋找其它合作單位又很困難時,往往將質量與考核體系標準降低。同時,企業的師傅也不能嚴格按照質量和考核體系去執行。大多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嚴格的考核內容,致使考核結果不可靠,有失公平。
三、對策與建議
在SHE理念下,我國在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應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滿足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為目標。
1、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學院與企業簽訂實施現代學徒制合作協議,明確校企雙方職責、分工,推進校企緊密合作、協同育人。完善校企聯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引導和鼓勵行業、企業與試點院校通過組建職教集團等形式,整合資源,為現代學徒制試點搭建平臺,并以此為契機,完善現有職教集團的治理結構、發展機制,逐步擴大各類職業院校參與率,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探索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統籌利用好校內實訓場所、公共實訓中心和企業實習崗位等教學資源,形成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長效機制。
2、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協助完善學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進校企共同研制、實施招生招工方案,組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級。規范學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程序,明確學徒的職業院校學生和企業員工雙重身份,按照雙向選擇原則,學徒、學校和企業簽訂三方協議,確定各方權益及學徒在崗培養的具體崗位、教學內容、權益保障等。
3、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設基于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實施企業班組化管理模式,1個師傅可帶1-5個徒弟,組成學習小組,確保學生熟練掌握每個輪訓崗位所需的技能。
4、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完善雙導師制,建立健全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合作企業選拔優秀技術技能人才擔任師傅,明確師傅的責任和待遇,師傅承擔的教學任務應納入考核,并可享受相應的帶徒津貼。校企雙方共同制訂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的激勵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
5、完善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制訂學分制管理辦法和彈性學制管理辦法。與合作企業可采取1+N模式對學徒進行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制訂學徒管理辦法,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保證學徒合理報酬。落實學徒的責任保險、工傷保險,確保人身安全。建立學校、企業和學生家長經常性的學生實習信息通報制度。
6、建立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創新考核評價制度,制訂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標準,將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師傅評價、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由行業、企業和中介機構對學徒輪訓崗位群進行技能達標考核。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參考文獻:
[1] 祝木偉. 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施現狀及改進策略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究,2016,(20):16-19.
[2]朱慧芹,高職院校從校企合作到校企一體化辦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究,2015,(13):83-85.
[3]魯婉玉.高職教育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大連大學,2011.
[4] 黃鏡秋. 中等職業學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安瑩(1981.03-)女,滿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