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文章闡述了化學核心素養和生活視角下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從四個方面闡述生活視角下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意義,舉例闡述三種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 生活視角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076-02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以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課程理念”“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系和應用的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能將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那么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從多個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在生活視角下進行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科學素養是指個體在社會中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養,是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化學核心素養的概念是在科學素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核心素養是“以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和終生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化學信息素養、化學能力素養、合作能力和語言素養、化學思維素養;跨學科綜合創新素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學生化學課程學習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中學階段,化學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教會了學生多少化學知識,而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對化學的整體認識,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及其研究方法,即使將所學的化學知識全部遺忘,也還能根據掌握的方法,通過有效的途徑查詢資料獲取所需的化學知識。
二、生活視角下的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根據化學的功能以及應用領域,有學者將化學素養分為了三種類型,即化學研究素養、化學技術素養、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素養。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素養是指個體解決與化學相關的生活問題所需要的心理調節機制,簡單地來講,是指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化學素養。在已有化學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模式,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化學與相關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化學的積極情感以及對生活的科學態度。
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中去,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不僅僅是存在于書本上的枯燥乏味的文字之中,而且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與化學相關的現象,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生活視角下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中去,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老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化學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化學是有用的;通過普及一些化學史和化學家軼事,使學生覺得化學不是只存在于書本上,化學家也像普通人一樣,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從而讓學生通過化學走進社會,同時也使課堂學習更加有效和實用。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的最高目標是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在教學中,滲透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知識,了解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品的主要成分,了解社會近期發生的事件中與化學相關的部分,對廣告、影視作品中一些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宣傳有自己的判斷。例如,天津港大爆炸后,及時針對新聞報告中出現的一些化學藥品,如金屬鉀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爆炸可能的原因;同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將實驗室安全教育與生活中的安全教育結合在一起,這對學生今后無論是繼續做研究還是走上社會都將是非常有用的。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化學的生活化教育,可以讓學生感知化學對生活的影響,感知化學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例如,在講解鈉鹽性質時,可以介紹侯氏制堿法,介紹化學家侯德榜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講解氧族元素的性質時,可以講解放射性氧族元素釙的名字緣由,介紹居里夫人對祖國波蘭深深的情感,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哲學思想。高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重要階段,老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哲學思想的建立大有裨益。例如,在講解非金屬元素氮的性質時,可以引入化學家哈勃發明氮肥的故事,肯定其對人類發展的巨大貢獻,同時,介紹哈勃首次將氯氣應用于戰爭,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從而引導學生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人和事。在學習有機化學時,介紹殺蟲劑六六六的發明,最初認為它對害蟲有強效毒性,對人畜無害,因此廣受推崇,大力推廣,但后來發現它高殘留難降解,對整個生態系統有巨大危害,從而禁止使用,通過該實例,幫助學生以發展的態度來對待事物。 (下轉第79頁)
(上接第76頁)
四、生活視角下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
(一)將生活實例引入化學教學。在備一節新課的時候,應該對課堂知識涉及的生活實例做到心中有數。在導入新課的時候,以生活化的事例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真切的感受,而不是只停留在書本上和概念上。例如,在學習氧化劑還原劑性質時,可以從每年中秋節吃的月餅入手,用月餅包裝中的抗氧化劑作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在講解膠體性質時,生活中常見的膠體,如果凍、豆漿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材料;學習二氧化硅性質時,女老師的小飾品瑪瑙手鏈、水晶項鏈等,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目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利用生活資源,開展課外活動。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資源,結合所學的內容,開展內容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尋找、動手制作實驗儀器:可以收集口服液的小瓶充當試管、家用玻璃杯充當燒杯、眼藥水瓶充當滴管、筷子充當玻璃棒、兒童用藥中自帶的量杯充當量筒,等等。尋找足夠的實驗器材組建家庭小實驗室,可以在家做一些安全的課外小實驗。例如學習了乙酸與碳酸鈣反應,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家用白醋與雞蛋殼反應,觀察實驗現象;學習了原電池,學生可以在家制作水果電池,并探究不同水果導電能力的強弱;在學習乙醇性質時,課本提到糧食發酵可以制得乙醇,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外自主查閱資料,利用葡萄或其他水果釀酒,釀好之后還可以組織其他學生進行鑒定,針對有些酒變酸的情況進行解釋,一系列活動下來,學生對葡萄糖→乙醇→乙酸的反應一定非常熟悉了。
(三)利用媒介資源,開展創新學習。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隨著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的興起,學生的學習呈現出網絡化、碎片化、個性化的趨勢,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強烈沖擊。社會上的一些媒介資訊,不但介紹了化學的研究和應用內容,同時也包含了科學技術、社會生產生活、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也方便學生課外進行自主學習。例如,課堂上知識未完全掌握的學生可以課下利用微課或網絡課程等進行查漏補缺,可以利用互聯網,登陸優秀的科普網站(如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等),觀看優秀的影視作品(如網易公開課、湖南衛視的《新聞大求真》、中央電視臺的《這是真的嗎》、BBC 的紀錄片等)。這些媒介資源貼近實際生活,學生可以通過它們了解社會、生產、生活、科學中的一些前沿研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
因此,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不僅為課程目標的完成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是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一種重要途徑。它憑借“生活知識”和“生活場景”來搭建化學知識和應用能力之間的橋梁。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林小駒,李 躍,沈曉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2015(5)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