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寧
【摘 要】本文本著科學化與人性化的原則,分析影響中職學校新生有效管理的因素,探析中職學校新生有效管理要把握的重點,論述完善管理制度以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利用班會強化學生的紀律意識、強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引導等中職學校新生管理的有效策略,以實現管理的高效性與實效性。
【關鍵詞】中職學校 新生 有效管理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088-02
對中職學校新生進行有效管理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新生剛剛入校,對學校的校規校紀不夠熟悉,有效的管理能夠盡快幫助新生融入學校生活;另一方面,有效的管理能夠盡快提高新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幫助學生拾起學習的信心與熱情。本文剖析從中職學校新生管理的內容,探討管理者如何把握管理的難點及重點,以實現對新生的有效管理。
一、影響中職學校新生有效管理的因素
(一)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管理無法有效開展。傳統觀念普遍認為,中職學校的新生是由于成績較差而無奈選擇就讀中職學校的,在中職學校中學習等于前途無望。雖然這種觀點是錯誤而片面的,但也由此給中職學校的新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負擔。一方面,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新生確實是因為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等原因而無奈就讀于中職學校的,他們中大部分為獨生子女,缺乏生活鍛煉導致他們沒有養成吃苦耐勞的品質,甚至有些學生抱著僥幸心理在中職學校渾渾噩噩地度日,心理因素的影響讓新生的管理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另一方面,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也決定著管理的成效,面對不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管理者要有針對性地做出教育指導,才能確保管理的成效與質量。教師只有在教導新生的過程中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消除學生心理因素給新生管理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才能確保中職學校新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二)管理方式的陳舊難以與學生的發展相互適應。中職學校的新生管理方式值得管理者細細思考,落后的管理方式難以與學生的發展相適應,這是影響中職學校新生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鑒于中職學校學生的特殊性,在新生管理方式上,只有管理者能夠針對學生的特點,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從平時的教學細節中把握怎樣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以貼近學生心理特點的方式改進管理方式,才能確保中職學校新生管理的有效性,在管理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上課走神、睡覺、說話等不良行為,是中職學校新生時常在課堂學習中犯的錯誤。不僅如此,大部分中職學校新生還沉迷于網絡,甚至在教學活動中公然曠課逃去網吧。在傳統的中職學校新生管理方式當中,管理者只顧制訂適當的獎懲措施以約束入學新生的行為,卻忽視新生在管理方式當中的情感體驗,就以中職學校中的課外活動項目而言,大部分學生參與其中也僅僅是因為學校的評比機制。故中職學校的新生管理方式亟待改進,只有在管理方式的改進過程中注重新生管理對入學新生的引導作用,才能將管理方式與學生發展相結合,在管理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中職學校新生有效管理要把握的重點
(一)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對新生的心理疏導。新生踏入中職學校,即將開始一段新的征程,但是不同學生由于不同的原因,在學習生活當中考慮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可能會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而有的學生則難以從考試失敗的陰影中脫離出來。當學生從四面八方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可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例如:在軍訓期間,有的學生內心比較沖動,脾氣較為火爆,可能會和教官發生沖突,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而在平時的學習活動當中,又有一些學生因為學習環境不適應而做出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等等。新生做出各類舉動的背后必然隱藏著各種各樣的原因,教師在平日的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及時了解新生的心理動向,讓新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與關懷,這樣才能有效拉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距離,才能在嚴格的管理體制之中給予學生內心舒緩的空間,確保中職學校新生管理的有效性。
(二)管理方式上要注意評價的多元化。教育的目的是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質,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育中得到能力的多元化發展。而中職學校的新生,或許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太理想而選擇學習一門好的技術,亦或許是對職業技能興趣濃烈而興致盎然地選擇到中職學校就讀,不管原因為何,都表明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愿望。在中職學校新生管理方式上,管理者要注意對新生的多元化評價,因為不同學生在不同專業領域所具有的潛能是不同的,他們或許在某項科目上表現不太優異,但只要他們具備勇于探索的精神與勤于鉆研的品質,就值得贊揚與鼓勵。針對新生的不同表現,管理者要擬定合適的激勵機制,對新生進行多元化評價,通過對新生的合理評估促進新生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三、中職學校新生有效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管理制度以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新的中職學校管理模式提倡人性化與民主化,管理者在進行新生管理時,只有注重讓新生在被管理的過程當中感受到人文關懷,(下轉第93頁)(上接第88頁)才能實現管理的有效性。要真正解決中職學校的新生管理問題,籠統地照搬其他學校的管理模式是不明智的行為,管理者要鑒于學校的辦學特色與辦學理念,組織一支具有明確法律意識與高素質水平的學生工作隊伍,以實現對新生的有效監督,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時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一方面,不同中職學校所處的教學情況有所不同,而完善管理制度,給予學生自主管理的空間與機會,將能讓新生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權利與義務,從而提高學生素質及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學生自主管理的中職學校新生管理模式,有利于管理者發現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充分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以彌補原有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不論是從心理的角度還是管理的要求而言,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是現代化管理理念的大勢所趨,只有管理者完善管理制度,給新生自主管理創造機會,才能實現中職學校新生管理的高效化。
(二)利用班會強化學生的紀律意識。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當中的最小單位,在班級管理中向新生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能讓新生盡快融入集體生活而達成管理的有效性。當新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許會存在各方面的不適應,而教師及時針對班級中的新生特點,以別開生面的班會形式促進新生的思想交流,能明顯強化學生的紀律意識,從而對學生展開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首先,班會給新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環境,有利于讓新生在班會活動中相互溝通與了解。再者,鑒于部分中職學校新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而時常曠課的現象,班會的召開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向學生講述學校的校規校紀,引導學生在班會交流之中反思自身的錯誤行為,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轉變,進而提高管理質量。總之,班會的召開有利于學生的情感交流和師生間的有效溝通,讓新生在集體活動的體驗之中強化紀律意識,實現中職學校新生管理的有效性。
(三)強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引導。中職學生一般處于 13 至15 周歲的青少年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集中表現為可變性、可塑性和發展性都較強。很多中職學生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且自尊心很強而自信心較弱,有的學生心理依賴性較強,有的學生表現為心理倦怠,有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有的學生個性化心理較重,這些因素往往制約和影響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在對中職新生的教育中,應當重點從破除學生面臨的心理干擾因素入手,強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導。一方面,要從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入手,讓中職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能夠生活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良好的環境,這對中職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要強化對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從點滴的小事出發,對中職新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向善、向上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讓他們更樂觀、更自信地面對生活和學習。
【參考文獻】
[1]戴曉雪,邱琳蘭,宋 志.對中職新生入學教育的探索與嘗試[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5)
[2]劉志超.加強中職學校學生管理舉措[J].速讀(中旬),2014(1)
[3]熊 志.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J].才智,2013(33)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