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要】從2016年5月1日起,金融業、房地產和建筑業、生活服務業全面實施營改增,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本文通過多個方面具體分析了“營改增”后,合同管理對電力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和合同管理工作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電力施工企業 營改增 合同管理
“營改增”不是簡單的稅制簡并。營業稅和增值稅對于市場活動的影響不同,稅負也不同,“營改增”的實施,可以有效避免重復征稅。但是具體到實際企業,以陜西眾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例,其業務為電力施工安裝服務類,電力施工項目工期長、流動性大、核算的難度和風險就會更大,只有從源頭上嚴格把控,審慎選擇合同相對方,才能有效的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合同管理是企業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長期以來,都只是將它形式化,致使合同簽訂與合同履行脫節。事實上,它不是一個簽字那么簡單,而是涉及到整個公司的風險管控,特別是面對國家管理最為嚴格的稅種一增值稅,更需要我們認真理清合同管理的思路。
一、簽訂合同前認真審查對方資質
(-)嚴格進行資質審查。
營改增以后,建筑企業進項稅額能否抵扣對應納稅額、進項稅額和成本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企業要轉變觀念,對供應商進行篩選,充分考慮合同相對方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是否能夠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情況,盡量選擇有一定知名度、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口碑信譽較好的正規供應商。含稅價格相同時,原則上選擇一般納稅人;報價不同、類型不同的,應堅持可比性原則。由于所開發票類型不同、報價不同的、其實際成本價格也是不同的,需要從降低成本和降低稅負兩個角度綜合考慮,取得一個平衡點,以求得綜合采購成本最優化。
(二)完善合同相對方的具體信息。
營改增后,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合同雙方企業信息的規范性要求要高于之前的營業稅納稅體系。原有的體系下,只需正確填寫購買方單位名稱即可,現在需要將購買方的公司名稱、納稅人識別號、地址、電話、開戶行及賬號信息完整填列,為了避免開具增值稅發票時出現錯誤,有必要在簽訂合同時就明確雙方的詳細信息。
二、確定合同報價時考慮不能抵扣的部分
由于電力施工行業的特殊性,很多支出難以取得相應的抵扣發票,以檢修公司為例,很多支出尤其是材料款,存在由建設單位提供材料給建筑企業并以此抵扣工程款,因而采購的發票歸建設單位,導致本企業無法取得完整的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樣,存在線路占用公共設施用地需要遷改時,包括征地拆遷在內的項目,都無法取得抵扣發票,加上有些進項稅額的獲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制定合同標書時很難準確預測實際生產施工過程中能夠獲取多少抵扣成本的進項稅。“營改增”后,電力施工企業要充分考慮增值稅實際計算過程中的各種因素,留足利潤空間,確保工程的實施有留底的收益。
三、合同明確價格和稅額,描述清楚提出服務的稅率,并分別核算
(一)明確合同價格為含稅價格。
營業稅是價內稅,稅款包含在商品或服務價格之內,而增值稅是價外稅,價格和稅金是分離的。增值稅的含稅價和不含稅價,不光影響企業的稅負,還影響著企業的收入和費用。增值稅稅率相對營業稅稅率較高,如果不能向上下游轉嫁稅負,服務提供方的稅負將會明顯增加。
(二)營改增之后,企業的所有業務都納入增值稅納稅范圍,
同一個企業可能提供多種稅率的服務,甚至在同一個合同中包含多種稅率項目,以檢修公司為例,我們提供的工程維修服務稅率是11%,技術服務咨詢是6%,這就需要我們在合同中根據交易實質描述具體服務,明確不同稅率項目的金額,并進行分項的明細核算,避免稅務風險。
四.合同明確付款方式、發票提供等注意事項
(一)防止發票不合格
因為增值稅專用發票自身的特點,涉及到抵扣問題,開具不了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發票開具不合規,都將會給收票方帶來巨大的涉稅風險和經濟損失,以檢修公司為例,可以將取得增值稅發票作為一項合同義務列入合同的相關條款,并將增值稅發票的取得和開具與收付款義務相關聯,直接在合同中列明“取得合規增值稅專用發票后支付款項”的條款,避免款項提前支付,但實際收到后無法認證、虛假發票等情況發生。
(二)防止發票索要不及時
實行營改增后,納稅模式發生改變,營改增之前的營業稅發票,不存在認證情況,而增值稅進項稅額要在開票后180天內認證完畢,否則不予抵扣,因此,可以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一方向另一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方應派專人或特快專遞等方式在發票開具后及時送達對方,如逾期送達導致對方損失的,可約定相應的違約賠償責任。同時,加強合同管理人員與發票管理人員的協同合作,按合同及時索要增值稅發票。
五、嚴格執行“三流一致”
所謂“三流一致”,指資金流(銀行的收付款憑證)、發票流(發票的開票人和收票人)和物流f或勞務流)相互統一,即收款方、開票方和貨物銷售方或勞務提供方必須是同一個法律主體,如果三流不一致,將不能對稅款進行抵扣。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合同中應當約定由供應方提供其發出貨物的出庫憑證,如果貨物由供應方約定的第三方發出為了避免三流不一致、導致虛開發票的情況出現,需要明確供應方提供與第三方之間的采購合同等資料。
總之,要嚴格執行“三流一致”,既能夠規范企業經營活動、降低稽查風險,還能對稅收進行統籌規劃,做到心中有數。
六、結語
在營改增后大背景下,我們務必要審慎對待合同的簽訂,合同條款的具體內容將直接影響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企業要重視業務過程中的合同管控,積極利用營改增這一契機,通過改善和優化自身的內部管理體系來最大程度地利用改革紅利,并降低潛在的稅務風險。
參考文獻:
[1]閆俊.淺議建筑業“營改增”后合同的簽訂技巧[J].新經濟,2016,17
[2]胡芳.淺議建造合同準則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15,9
[3]程雙華.淺談營改增對家住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會計師,201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