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瓊
摘要: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新課改的迅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創新。本文基于分析學習小學語文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意義,然后探討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提出了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順應新課改要求的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創新性策略,對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高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小學生語文素養是小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要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個方面要求的結合;它強調過程的重要性,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感悟,而并非以結果為導向,是與時俱進的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培養其核心素養,學習語文就是直接途徑。小學生通過對語文的閱讀和寫作,不僅可以學會鑒賞,還可以豐富優秀語言文化,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新課標標準明確表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創造力。”“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與寫作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寫作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以及寫作,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課標把指導學生的閱讀寫作實踐和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緊緊結合起來,指明了語文閱讀教育的新方向。
語文學科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更應該加強語文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修養和核心素養文化底蘊,對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第一,有利于小學生學會陶冶情操。法國科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許多品德高尚的人談話。”語文知識能夠開發小學生的智力,陶冶道德情操。 第二,有利于小學生儲備知識。書籍是歷史、自然、人靈魂的記載。讀書,不僅能小學生開闊視野,了解和認識世界,增加課外知識,開發智慧,還能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小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內容儲備大量知識,對于未來的學習生活大受裨益。第三,有利于小學生積累和構建文化。語文學科中的閱讀課程是學生積累和傳承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從小學開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閱讀,更有利于逐步構建自己的文化。第四,有利于小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培養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英國的威·沃克曾說過:“只要讀書用心,人的舉止自然會一點點優雅起來。”學習語文不只是學生求知、開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學生素養、培養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徑,在一個人成長過程與精神品格形成過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潛移默化的。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新思路
(一)創設信息化語文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結合語文教學,包括閱讀鑒賞、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信息化語文教學課堂環境,這關系著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更快的帶動小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小學生的情感認知,提升小學生對文字的切身感受力。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組織學生觀看小蝌蚪找媽媽的影視資料,歡快的配音,有趣的情節,同時帶動小學生的視覺、聽覺,可以更有效的把小學生帶入課堂學習,不僅激發了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直觀教學法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提高語文教師信息技術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創新理念
在對待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教學的問題上,要真正處理好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語文教學,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語文教學觀念,努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形勢,結合信息化技術,正確對待語文教學。例如有些學校為了讓更多老師能夠參與到信息化語文閱讀教學中來,通過網絡滬江計劃中的彩虹花閱讀教學,酷思熊閱讀教學來提高語文教師信息化創新理念。并且,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參加展示教學成果,進行全國各地甚至更大范圍內教師的跨校際跨地區交流,借鑒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通過自身素質的提升來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構建良好的語文閱讀、寫作等學習氛圍
學校在進行信息技術結合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同時,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和語文教學的效益,還應積極開展各種語文相關活動,例如閱讀競賽、寫作競賽等活動,從而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與綜合能力。除此以外,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把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結合起來,既要搞好課內的書本知識教學,又要處理好對學生的課外延伸知識的指導。例如某些學校開展的閱讀校本課程,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好學生對經典課文的閱讀學習,以及開展的寫作、朗讀經典文章等語文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應該處在一個平等的關系上。從改善學習環境、營造文化氛圍入手,使學生進行廣泛的知識積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四)創新語文教學考核制度
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考核制度一般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的唯一硬性指標,然而對于“小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這一新理念,導致這種考核制度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一定的不利影響,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創新傳統的教學考核制度,應該要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考核。例如,期末考核時需要綜合考慮學生在本學期的考試成績、平時課堂表現、課下遵守班規校規等全面的信息,對不同指標給與不同的權重進行最終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新時代發展的社會,對于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開展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我國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然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從小學開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語文教師要樹立起重視的態度,及時改變教學理念與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是要實時更新自身的核心素養;再者,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充分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并通過朗讀、寫作中,積累語言,學會語言表達運用方式,拓展知識,學習中國文化,從而有效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雅君.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學科教育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7(9):74-75.
[2]萬智微.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之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3):0170-0170.
[3]沈文達.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7(9):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