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爽
摘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音樂教育的宗旨在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小學的音樂教育應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音樂實踐。
關鍵詞:低年級;音樂教育;審美體驗
在小學音樂教育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關系著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音樂課程標準》中對小學音樂課程的總目標做了明確地闡述:“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就音樂審美體驗而言,小學要切實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小學審美體驗能力。現將從以人民音樂出版社二年級第7課《云》為例作出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音樂審美體驗的理論內涵
體驗是人們親身經歷的感受,應是由人的各種心理功能和諧運動而產生愉快的,才是美感體驗。音樂的體驗學習主要是通過對學生學習音樂興趣愛好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其審美。小學音樂教育“體驗學習”就是教師運用一系列的外部刺激手段,使學生在外力作用下感知音樂藝術,通過心理體驗不斷升華認知將其內化為自身能力的過程。 小學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轉變的過程,需要體驗實踐來積累,并且他們喜歡體驗,樂于參與活動。
二、審美體驗在低年級音樂課堂的實踐
1、課堂導入中的審美體驗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堂精彩的音樂課堂的導入就好比是“敲門磚。”低段小學生正處于兒童時期,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很強,若導入的生動有趣,可以在第一時間激發他們的興趣。首先情景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可以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審美,并且為其提供真實的情感和音樂審美體驗。例如在學習《云》時,用故事情境導入的方式進入課堂:在天空深處有一個專門制作云的夢工廠,有設計師設計云的形狀,為云朵涂上漂亮的顏色,再送到雕塑師的手里,將云的形狀雕塑出來吹到天空中……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提高了興趣也提高了審美情趣體驗。發聲練習也可以作為導入的一種方式,給學生營造了一種藍天白云,魚蝦滿船生機勃勃的畫面,發聲練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變成了朵朵白云,在天空中,身體越來越輕,向上飄去……教師問:“你們聽過云在歌唱嗎?”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置身在教師所營造的氣氛中,此時再輕輕的練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新知教學中的審美體驗
《云》這一課旋律本身就是很美的,所以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這首歌的特點——對云這首歌的審美體驗,接下來就從《云》的新知教學這一方面作出分析:
例:旋律體驗(初聽伴奏):
藍藍的天空就好像是位魔術師,這些白云便是魔術師的杰作,我們就來欣賞這千變萬化的云,在欣賞的過程中,你們想象自己變成了云在天上慢慢地飄蕩。
(設計意圖:這些優美的語言,可以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最后一句“想象自己變成了云在天上慢慢地飄蕩”可以讓學生身體跟著隨著教師一起律動,初步感受三拍子,通過學生的參與實踐,讓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養成正確的音樂審美能力)
云在天空中天空中緩慢的飄蕩,現在我們加上優美的動作再來欣賞這天空中的云朵。(師隨音樂律動,在每一個樂句結束發出邀請)
這幾朵云輕盈嗎?請所有的云朵步伐輕盈,偏偏起舞吧!云朵和云朵不相互碰撞,保持自己的領地呦。
(設計意圖:音樂的審美體驗過程是用心感知的過程,這個環節不僅可以表現二年級學生活潑的性格,還可以個別學生體驗音樂給其他小朋友示范后再上升到所有學生集體體驗音樂,用輕盈的步伐進一步體會三拍子,并且不互相碰撞更是進一步樹立規則意識。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親自體驗,只有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才能更好地用心感知音樂,使學生獲得最真實、最到位的審美體驗。)
我們就一朵朵白云,置身在藍藍的天空中。(學生輕輕用lu哼唱)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學生唱lu更容易找到位置,審美能力其中就包括對音色美的控制,學生用lu學唱歌曲旋律的同時,也讓學生在聲音中加深對旋律的感觸,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看,云朵們慢慢地在藍天中散步,多么舒服呀我們悄悄的跟上他們吧。(輕柔的唱)
云朵們又去做游戲了,他們在天空中跳起快樂的舞蹈,我們快點加入他們吧!(快樂的唱)
(設計意圖:歌曲的情緒如采取直接的灌輸,學生不易掌握,如采用自己反復聆聽,讓他們參與演唱表現和體驗歌曲的情緒,更能使學生充分的體驗蘊含音樂中更美更豐富的情感。)
3、鞏固拓展中的審美體驗
音樂的審美過程是人們用心感知的過程,只有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才能更好地用心感知音樂,認真地理解和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進而實現對音樂的再創造。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自主參與性來提高其審美感知體驗,鼓勵學生參加到音樂課堂表演中去,例如《云》的模仿表演,讓學生自己成為一朵云,漂浮在天空中,讓他們自由發揮,自己模仿表演出各種形態的云朵,這樣的表演促進了學生們的個性思維,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三、審美體驗在低年級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
1、提升學生的感受力
人民音樂出版社二年級下冊《大海的歌》這一單元主要以“大海”為主題,選取了兩首不同風格并且有強烈對比的欣賞曲目,以及兩首優美抒情的歌曲。兩首欣賞曲《海上風暴》和《大海搖籃》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上本節欣賞課時,我讓學生先完整地聆聽作品,學生初步感受兩首音樂不同的情緒,當再次聆聽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要素(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節奏等)給音樂形象塑造帶來的效果。
2、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小學這一階段,音樂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通過音樂的節奏,音色,強弱等等音樂要素聽出鳥語花香、狂風暴雨等等。怎樣引導學生們在音樂意境中提高想象力?當然除了聲音和畫面直接帶來的沖擊之外,還有豐富的想象力,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展開想象翅膀,理解音樂深層的意義,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想象力。
3、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音樂是富有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學習也是富有創造性的活動,音樂審美可以通過音樂創造來表現,小學也是形成創造力的核心階段。課堂中,不同的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不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的理解來創編動作,或者進行二次創作,從而不斷的提高其審美。
4、提升學生的表現力
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表現力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動作,不管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還是風平浪靜的大海,通過教師的指導,形象的表現出來,例如風平浪靜的大海可以用手臂等體態動作表現大海如“搖籃”般寧靜蕩漾,有了肢體動作的輔助,學生不僅更清晰的理解歌曲的旋律線條,在優美的音樂中也提升他們的表現力。
(二)對課堂教學的促進性
1、促進課堂師生、生生合作
音樂是聽覺藝術,教師帶給學生的一定是美的聽覺。初聽《云》時,首先讓學生自己聆聽感受節拍規律,是四二拍還是四三拍,學生和老師共同探索,感受四三拍強弱弱的規律,三拍子的韻律感染學生的聽覺。
2、促進教師自身能力培養
教師應加強對音樂的課堂設計,在設計課堂教學中,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吸引其注意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和審美情趣,當學生喜歡音樂并且參與到音樂和音樂審美體驗中去,這便成功了一半。
3、促進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引導
在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叫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審美教育意義,注重思維的引導。 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但往往有時候,教師會忽略,按照自己固定的思維進行教學,在音樂審美教學中,很多時候學生發現的會是與眾不同的發現,如果此時教師給予學生思維方式的引導和肯定,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會越來越注重身邊美的發現,提高審美并且在課堂中發現美。
四、結語
小學生這一段是音樂教學的起步階段,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形象思維,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音樂體驗學習是音樂審美與音樂能力培養的必然要求,音樂教師作為音樂美的傳播者,應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讓小學生真正的走入音樂,欣賞體驗音樂中的美,發現和挖掘美的涵義,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嘉幸.《中小學音樂審美能力》[M].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2014.
[2]樊麗琴.《音樂課的意境教學》[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0.
[3]關心.《論音樂審美體驗的獲得》[J].美與時代,2003.
[4]孔桂芬.《試析音樂審美體驗中音樂音色要素的特殊品質》[J].作家,2012.
[5]張瑕.《論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審美體驗”》[J].湖南師范大學,2009.
[6]趙文靜.《音樂審美教育若干問題淺析》[J].音樂時空,2014
[7]尹愛青.《音樂審美心理結構的建立》[J].中國音樂教育,2004.
[8]《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課程中的審美教育》劉建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第1頁.
[9]《小學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認識與實踐》徐麗[J]戲劇之家.2014第3頁.
[10]《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北方文學(下旬刊)》[J]劉寶文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