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言
【摘要】在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是基礎類課程,最本質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提高學生文化涵養。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美術課堂上實施互動教學的教學目標、備課設計、導入課程以及活動感悟,然后研究了互動教學的實踐應用,以期能夠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推動教育改革。
【關鍵詞】小學美術;互動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實踐
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互動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能夠提高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參與度,讓學生集中學習的時間更長。因此,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通過互動環節的設計,發揮學生在美術課上的主觀能動性,讓美術教學提升教學質量,保證互動課堂的實施效果。
一、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一)教學目標
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參與到互動教學中,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互動活動得以實現。教師要關注學生美術綜合能力,在互動課堂的應用下,提供充分的展示機會。通過互動來培養學生自主性,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自主的發展。
(二)課前準備
在備課環節中,教師不僅需要做好教學的備課,還需要做好互動環節的設計,創設出教學情境,從學生興趣出發,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和教師進行互動。課前準備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資料準備,活動設計也需要考慮到各種情況,充分利用游戲、問題等環節,吸引學生的參與。
(三)導課環節
在互動課堂上,導課環節十分關鍵,具備良好的課堂導入,互動教學更容易順利的實施。教師導人課程需要從學生興趣著手,在興趣吸引下,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引導,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互動。如教師使用搶答游戲進行課程導入,小學生樂于玩游戲,通過游戲的設計,學生更愿意參與課程互動,有效的推動了互動課堂的實現。
(四)活動感悟
教師在互動課堂上,要積極利用小組討論的模式,讓學生能夠自由進行互動,通過小組活動實現互相補充和啟發,從而能夠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從美術教學角度來講,互動課堂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學生之間也需要進行互動。教師進行的互動需要能夠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需要讓學生能夠受到啟發,在互動中展開學習。
二、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一)營造活躍的互動氛圍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首先要注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師核心轉變為學生核心。教師可以選擇小學生有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注意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以期激發學生潛能。教師只有在課堂上融入學生的興趣,才能吸引到學生注意力,有利于課堂互動的開展。要想順利進行互動課堂,融入趣味元素十分重要,通過趣味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熱情,讓學生對互動課堂積極參與,能夠提到互動有效性,營造出活躍的互動氛圍,實現最佳的美術教學效果。例如:在導課階段,教師可以利用開放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在營造互動氛圍的同時,讓學生在引導下進入課堂情境。如在繪畫動物的教學中,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哪些品種的小狗呢?”學生爭相回答,開放性問題能夠激發學生互動的熱情,讓學生能受到教師引導,進入到課堂教學中。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
多媒體以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近些年來,教師常使用PPT、Flash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清晰地呈現教學內容,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內容,讓教學效果得到保證。在互動課堂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仍然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趣味元素,利用多媒體中的動畫和圖片,提供給師生互動的必要條件。例如:在繪畫動物教學中,教師使用開放性問題,同時在多媒體上播放出不同種類小狗的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小狗的特征。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可以更快速的了解教學內容。
(三)強調生活化教學
教育需要和生活相融合,小學生所處的環境就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陣地,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景物都能當做是美術元素,在教學中使用互動模式,也需要融入生活特色,需要利用生活美術元素進行教學。這樣能夠讓美術課堂富有生活,學生進行美術學習能夠更加貼近生活,讓美術知識更具有應用意義。通過融合生活元素,利用這些學生更熟悉的元素,學生能夠表達的想法就越多,互動課堂也能夠順利進行。例如:在繪畫動物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攜帶自己家里或者社區里小狗的照片,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對照片進行講解,然后要求學生對小狗進行繪畫,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小狗,進行繪畫。這樣不僅能夠讓觀察能力得到培養,能夠激發出學生繪畫的熱情,讓學生更積極地進行學習,提升繪畫水平。
三、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對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教師需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使用多種方式導入課程,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活動感悟。在互動教學的實踐應用中,教師為了更好地實現互動教學,需要積極營造活躍的互動氛圍,提供給學生必要的互動條件;多利用多媒體手段,引起學生持續關注,提高學生注意力;強調生活化教學,從學生熟悉的元素中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