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戴娜

[摘要]受教師教學理念、教材、課時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口語課基本上成了普通話應試訓練課,而且教學模式也是傳統單一的老師講、學生練。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運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和教育教學的能力,將翻轉課堂、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及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平時檢測與期末考核相結合,嘗試對傳統的教師口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關鍵詞]職業能力;教師口語;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70-02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面對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的教學應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教師口語表達技能是師范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項具有核心地位的職業技能。作為培養師范教育專業學生口語表達技能的教師口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和職業性很強的課,它除了訓練和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還擔當著訓練學生運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和教育教學技能的任務。但由于受教師教學理念、教材、課時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口語課基本上成了普通話應試訓練課,而且教學模式也是傳統而單一的老師講、學生練。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運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和教育教學的能力,筆者所在的教師口語課程團隊將翻轉課堂和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及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平時檢測與期末考核相結合,嘗試對傳統的教師口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一、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
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職業口語能力,我們采用翻轉課堂、任務驅動、小組討論、情景演練、組間互評等教學方法,充分運用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如,教師口語精品課程網、世界大學城空間、藍墨云班課、配音秀、微課、QQ、微信等,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我們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上傳資源、布置任務、分組討論、角色演練;課中:上臺展示、組間互評、老師點評、歸納總結;課后:改進完善、上傳設計稿和視頻、交流分享。
例如,在進行口語中的“表揚語和激勵語”這一內容的講授時,課前,我們會先將表揚語和激勵語的課件、視頻、經典案例、測試題等相關課程資源上傳到藍墨云班課,并且給出兩個教育情境供學生選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進行討論、撰寫設計稿、制作PPT、分角色進行情境演練。
教育情境一:今天是少先隊活動日,班級同學分成好幾個小組去開展“小手送溫暖活動”,在學校大門口,班主任遇到班長帶領的一個小組,他們準備前往一位孤寡老人家打掃衛生。請你:
1.采用“隨時夸獎”的方式,對幾位同學進行表揚。
2.遵循公正性原則,在第二天的班會課上對他們進行當眾表揚,并激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教育情境二:每周一集體晨會時,都要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光榮的升旗手是由各班同學輪流擔任。下周就輪到3(1)班了,這可是第一次,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能擔任。班主任擬舉行“評選光榮升旗手”的晨會,以此激勵學生的榮譽感和進取心。請你:
1.設計活動開始時的激勵語。
2.設計活動結束時的表揚語和激勵語。
這樣,學生既可以充分利用課余碎片化時間進行自學,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大大節省了課堂老師理論講授的時間;與小組成員討論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取長補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撰寫設計稿、制作PPT,可以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分角色進行情境演練,可以培養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言、語氣語調及態勢語表現不同角色的身份及性格特點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口語技能。
課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上臺展示本組的教育情境,每組展示完后,其他組的學生對該組提問或進行點評,老師補充點評并當場評分,最后由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本次課的重點內容和實踐時的注意事項。老師運用藍墨云班課的簽到、舉手發言、搶答、選人等功能進行課堂管理和課堂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學生通過展示,鍛煉了自己的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更深刻體會自己角色的口語特點,尤其是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該如何表揚和激勵學生,為今后的教育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點評的過程中,通過組與組之間的比較,更清楚地看到了別人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老師最后的歸納總結則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加深印象。
課后,各組根據老師和同學的建議對設計稿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并將其上傳到藍墨云班課,課堂展示表現優秀的小組也將展示內容拍成視頻分享到藍墨云班課,供大家學習和交流,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二、課內、課外教學相結合
為了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提升職業能力,我們將課內與課外教學有機結合。課內,我們安排了課前10分鐘檢測、繞口令比賽、作品朗讀、命題說話、故事會、情境演練等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課外,我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形成了三個活動序列。(1)與專業社團建設相結合,我們成立了“春暉語言藝術團”,下面分為主持人社、曲藝社、朗誦社、演講社、講故事社和表演社6個分社,社團成員由各個院系熱愛語言表達的學生組成,每個分社由分社長組織日常的訓練,每周1~2次,分社與分社之間也可以舉辦小型的聯誼會,定期請專業老師指導、講座。每個學期期末社團都會舉辦一場匯報演出,每個分社必須選送優秀節目參演。這樣,學生在普通話、口頭表達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鍛煉和展示機會。(2)與專業文化建設相結合,上半年我們會舉行全校性的演講、講故事、中華經典誦讀比賽等單項比賽活動,下半年舉行“推普周活動”和“語言藝術晚會”等,從每個班級的初選,到院系的初賽,再到全校的復賽和決賽,歷經層層選拔,專業老師手把手指導,最后將精彩的節目呈現在全校師生面前,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還促進了專業文化建設,同時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讓全校師生都愛上普通話,愛上語言藝術。(3)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我們每周帶領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下到當地小學支教,并對他們的教學口語和教育口語進行悉心指導,從而使學生的職業口語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平時檢測與期末考核相結合
本著“以測促訓”的原則,我們已經形成一個“常態化、階段化、系統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根據教學內容,我們分階段、分項目對學生進行考核,將平時檢測與期末考核有機結合,多方位對學生進行評價。
我們的平時檢測采取過程性考核,包括兩大部分:(1)課前10分鐘檢測;(2)平時表現,包括出勤、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等。課前10分鐘檢測是學生按學號順序依次進行的,第一學期考朗讀作品,第二學期考詩歌朗誦(平時在配音秀APP上練習)。期末考核采取每訓練完一個項目就進行考核,每位學生上傳考試視頻至藍墨云班課,老師和學生評委共同打分,最后平均分為該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第一學期考命題說話,第二學期考講故事、演講和片段教學。此外,我們還通過加平時分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語言類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迅速成長。
總之,學校和老師應該重視教師口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信息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中迅速成長,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職業口語能力,確保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尚東玲.高校口才課實訓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5(15).
[2]任莉.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構想[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