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 要: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教育的時候,主要是以傳統教學方式對其進行體育知識的講解和動作訓練,通常是以籃球、排球和跑步訓練為主。學生雖然可以在體育課程中實現身體的鍛煉,但是整體的學習能力較差,學生也很難形成終身體育的科學意識。為此高校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智慧體育納入到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可以對體育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運動的科學意識。所以本文對當前社會體育在高校的體育課程中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體育教學 智慧體育 授課模式 信息平臺 課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98-02
體育課程是當前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講解中一項需要進行全面學習的課程,不僅在學生的學分中占據較大的比重,也可以為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培養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基于當前素質教育以及多項教學媒介的應用,高校必須要改變傳統性的體育教學方法,依據大學生所呈現的運動需求和認知能力,以創新性的思維對他們進行體育基本知識的講解,引導他們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這樣可以強化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智慧體育是當前一項備受寵愛的教學方式,需要將該種教學理念納入到體育課堂貢獻中,為學生創建更優質和科學的體育課程。
1 對智慧體育進行分析
智慧體育是當前對體育教學進行資源改革的方式,它的發展基礎是創新性的信息技術。智慧體育可以滿足眾多運動參與者所呈現的需求,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方式,這樣可以對體育教學中的多項資源進行持續性的利用,以此強化體育運動教學的質量。智慧體育同時也是一項具有智能性的、滿意程度比較高的參與方式,其本質是將當前創新性的各種科學技術應用到體育教育中。這樣可以創新以往體育管理的模式,有效改進體育體驗的方式,最終可以實現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讓體育服務更加具有現代性。
2 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當前高校在實施體育教學時存在多種問題。
首先,過分強調體育考試的結果。過分關注體育考試在課程教育中的位置,導致體育教師所開展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圍繞期末考試的內容而進行講解的,很難讓大學生參與到體育知識的學習中。例如,排球期末考試的內容是顛球數量,學生可以連續顛50個球就會獲得優秀成績;連續顛40個排球成績為良好;如果不能連續顛30個球,就不能取得合格成績。在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就會讓學生進行顛球訓練,這樣很難調動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觀性。
其次,教學內容存在明顯的單調性。在進行體育知識講解時,教師未能依據當前時代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不能滿足大學生所呈現的個性化運動需求。體育教師主要講解運動需要的技巧,讓學生依據教師的講解進行球類運動,課程教育體現很大的沉悶性。
最后,體育教師不具有創新意識[1]。教師一直沿襲自己的傳統教學方法,未能根據當前時代變化進行教學理念的合理創新,更加不能理解大學生所呈現的運動資質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所采用的課程教育具有很強的局限性,運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實施知識傳輸,不能依據學生需求開展科學的運動指導。
3 高校在體育課堂中應用智慧體育的分析
3.1 需得到政策支持
高校要想在體育課程中更好地應用智慧體育,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要想讓智慧體育應用到體育教學中,高校必須要得到政策支持。對體育課程進行創新并將智慧體育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應用到課堂講解中,需要教育部門依據地區發展情況制定科學的推廣政策,經部門領導審批合格之后下發到高校。學校管理者依照上級機構所制定的執行計劃,實施智慧體育的課程創新工作,對教學方式等內容進行改進。這需要對成績考核模式進行創新,將手機APP和最終的期末成績進行掛鉤。
3.2 設備
高校要想在體育課程中應用智慧體育,也需要得到設備層面的支持。校園網絡可以為社會體育的應用奠定網絡基礎條件,在此基礎高校需要對網絡平臺進行改革,需要實現校園范圍的無線網絡全面覆蓋。這樣可以保障體育教師在進行課外教學的時候,學生可以依據體育教師的具體指導下載運動APP,根據課程需求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應用。同時高校在進行APP設備選擇時,需要依據校園條件和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進行合理的選擇,不能盲目進行運動軟件的選擇。當前,市場上出現的運動APP比較多,如虎撲跑步、悅動圈以及咕咚等[2]。不同運動軟件都有著應用優勢和不足,需要合理地應用這些運動APP,才可以促使智慧體育更好地走進體育課程中。
3.3 教師改變授課模式
依據智慧體育所呈現的需求和應用特點,體育教師需要改變授課模式,依據自己所要講解的體育內容確定運動APP。體育教師需要將此款運動APP進行細致的了解,探究如何運用APP進行體育教學,如何立足此款運動APP對課程進行合理的管理。只有科學的將APP納入到體育教育中,才可以改變傳統體育課程的構建模式,讓課程教育更加體現科學性[3]。體育教師將APP上的使用數據記錄到學生的日常考核中,依據APP上的運動數據和學生理論知識的傳輸實施綜合性的考核。這里需要注意一點,運用運動APP進行課程構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需要運用統一的應用模式進行教學。體育教師需要依據課程內容以及學生所呈現的身體條件進行靈活的調整,這樣才可以讓體育課程更加具有智慧性和靈活性。
3.4 學生接受
智慧體育要想更好地走入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也需要學生接受此種教育模式。通過對當前大學生的運動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發現他們對一些新鮮事物所呈現的接受能力是比較高的,也愿意在體育教學中獲得了創新性的知識講解。大學生希望通過科學的鍛煉來保證身體的健康性,讓身體素質更高。所以,將運動APP納入到體育教學中是具有可行性的[4]。依據學生所呈現的運動需求和心理特點對APP進行合理的應用,體育教師能夠對學生在學校中的運動情況進行實時記錄,也能掌握學生在運動狀中所體現的身體狀態。這樣不僅可以讓體育教師掌握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所呈現的各種數據,也能夠讓大學生更清晰地認知自身的運動情況,對于體育鍛煉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4 智慧體育有效走進高校體育課程教育的難點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知道,要想讓智慧體育納入到課程教學中,需要獲得多個層面的支持,如政策支持和設備支持。這些設備的投入則需要高校花費一定的教育資金,也需要高校組建一些專業體育人才,這樣就會增加高校在教學改革中所要投入的金額,這就是當前智慧體育納入課程教育中所呈現的多項難點。高校只有有效解決上述智慧體育的應用難點,才可以更好地推動智慧體育的應用效果。
5 結語
智慧體育可以滿足眾多運動參與者的需求,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體育鍛煉的方式,促使課程教育更加體現創新性與科學性。同時,智慧體育的有效應用需要高校轉變傳統的課堂構建途徑,需要將新技術性、新人才、新設備等納入到課堂構建中。通過解決這些應用問題,才可以創新以往體育管理的模式,有效改進體育體驗的方式,讓大學生獲得更好的運動體驗。這樣可以實現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讓體育服務更加具有現代性。
參考文獻
[1] 史艷艷,張慧敏.智慧體育走進高校體育課堂的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0):110-111.
[2] 張斌,訾向,朱曉鳴,等.基于智慧校園的高校體育信息平臺的構建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2):84-88.
[3] 李瑞珍.智慧體育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7(9):112,148-149.
[4] 董良山,劉冰冰,吳穎杰.高校智慧校園體育移動應用開發的實踐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華大sports”APP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4):28-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