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摘要]“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是由我國著名的現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這一教學理論的主要內涵是指要將教學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體現“生活即學習”的教學思想,以“做”引導“學”,以“學”決定“教”,三者之中,“做”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學”與“教”都是圍繞“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怎樣”展開的。這一教育理論的提出雖然已有多年,但在今天的中職實訓教學中依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探討這一教學理論在中職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做學教合一”;模式;中職;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07-01
一、“做學教合一”模式的內涵及其在中職實訓教學中應用的現實意義
最初提出“做學教合一”模式的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后來的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模式的內涵進行了探討與分析。發展至今,這一教學模式已經有著豐富的教學理論作為支持,筆者對其內涵進行了簡要的概括,內容如下。
“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首先強調教育目標,即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才,使其能夠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有所貢獻;其次是教育的要素,“做”是結果和目的,“學”是過程與方法,“教”是指導與監督;最后是教育的方式,要保證人才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就要結合人才發展的要求引導學生學習,也就是說學生的“做”是“學”的目的;而“教”又要圍繞“學”開展,所謂“以做定學,以學定教,以教促學”。從這一模式的內涵來看,將這一模式應用于中職實訓教學是與實訓教學的根本目的相契合的。中職實訓教學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傳統的實訓教學之所以效果多不盡如人意,主要是由于實訓過程中“做、學、教”三者的關系不夠明確,大多數教師將完成教學任務作為教學目標,在實訓教學中只關注自己是否教了,卻不管學生是否學了、是否學會;在學生實習階段,同樣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實習企業為了避免學生的實習影響其正常的工作,為學生安排的實習工作只是徒有其名,卻無法起到鍛煉學生能力的作用,“教”完成得似乎很到位,但學生的“學”和“做”被嚴重忽視,實訓效果自然就無法顯現,由此可見,在中職實訓教學中開展“做學教合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做學教合一”模式的在中職實訓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依據,確定實訓內容
“做學教合一”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的“做”來帶動學和教,具體到中職實訓教學的具體設計上,就是要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相應的實訓目標,安排實訓內容。因此,在實訓開始之前,學校以及相關專業的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專業以及當前企業的用人狀況展開廣泛的調研,通過調研明確該專業實訓過程中應當安排的實訓項目以及相應的實訓方式和實訓途徑。以中職汽修專業為例,調研中發現,汽車生產與制造、汽車維修、汽車銷售等方面的人才都是當前用人單位所比較缺少的,因此,學校就可以結合這幾個方面的教學內容設置和安排相應的實訓練習。同時將汽修知識的教學與之融合,除了在學校進行常規的實訓之外,學校還可以與相關企業展開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從而保證學生實訓的效果,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圍繞“做學教合一”模式,優化實訓方式
當前,中職實訓的方式主要是在學校進行訓練以及到企業進行實習兩種類型,“做學教合一”模式強調使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學生的做中教,因此,學校與教師要注意優化實訓的方式,更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實訓積極性,使學生的“做”落到實處。在學校實訓期間,教師可以靈活使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等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實訓創設盡量真實的情境、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通過實訓切身感受到將來的工作特點、了解到將來的工作內容,從而掌握更加扎實的專業技能;企業實習期間,學校和教師要注意密切對企業與實習學生的監督,要求企業為學生安排適合的崗位,教師還要為學生進行適時地心理疏導,從而提高企業實習的真實度,一切以學生有所得為目的。
(三)注重過程性評價,健全考核體系
“做學教合一”模式的應用體現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要求學校和教師更加重注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加優秀的表現。因此,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認真程度、吃苦耐勞精神、完成實訓任務的積極性等項目列入評價細則,制定相應的評價細則。從而使評價更加科學,起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
總之,“做學教合一”模式在中職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更好地體現實訓教學的意義,促進實訓教學的科學開展,我們的中職學校與相關教師應當在深入研究其內涵的基礎上為其賦予新的內容,使這一模式在不斷發展創新過程中推動中職實訓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德鑫.陶行知教育思想讀本[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
[2]陳躍英.“教、學、做合一”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點滴嘗試[J].職業技術,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