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蕾
【摘要】本文為了準確把握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現狀進行隨機調查,從而提出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對高職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陣地。為了準確把握現實狀況,“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的提升路徑研究課題組(簡稱課題組)對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5所高職院校的高職學生進行了隨機性問卷調查,同時走訪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學生處長、學生工作主任、高職學生等征詢意見;走訪本科院校的專家、學生、學生工作者等征詢意見。對27家企業通過進行了調研,走訪企業主管、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等對高職畢業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與法治素質的訴求。課題組找到以下思政課改革方向及對策:(1)采取三種信息化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2)強化在做中學訓練。(3)探索新型教學模式。(4)編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導學作為配套材料提高的實效性。(5)采取三種實踐教學方式。(6)充分利用網絡獲取課程相關資料。(7)以模塊形式對任務進行劃分進一步完善課程建設資料。已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2000后高職學生學習的需要,信息化手段需要加強。這樣有利于有效推進思政課建設向更深層次發展。
課題研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課題組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質量提升路徑展開研究,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在信息化教學目標與理念方面,打造高職院校“三有課堂”即有趣、有用、有效,培養“四會”即會做人、會做事、會共處、會求知的可靠社會主義接班人。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識點相關的教學資源,善于開發、引用學習情景和典型案例,巧妙地設置與知識點密切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智慧上的挑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體現“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設計MOOC在線平臺建設方案。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慕課授課形式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MOOC資源庫結合學生實際,服務于職業化,內容貼近學生實際,解決學生學習與生話中的實際問題。內容選取考慮三方面因素即中央文件精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企業崗位需求。在信息化教學方法方面,采用網上授課、答疑、輔助學習資料的傳送、提交作業等運用。藍墨云班課、微信平臺等綜合運用貫穿主要理論內容。多媒體的使用,如簡化與精美的PPT制作、音頻視頻的選取、動畫、微課等運用,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化評價標準方面,研制評價APP,網絡自我評價方式,學生可以反復練習,每次可以進行鼓勵式自我評價,填補了課堂教學中,高職學生認知能力弱,一次評價定性問題。通過三種信息和手段即在線信息化平臺建設、無線終端手段的應用、多媒體的使用形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特色。
這條路徑以在線教學與學習為平臺,體現職業性、應用性與實效性。按照目標分解的辦法,在總目標統領下設置任務,在每個任務下設置多個能力目標,目標設置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未來的職業,通過目標分解與實現,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實際效果。為了適應信息化需要,課題組進行了信息化資源庫資料的建設,同時重點突出微課的淺顯易懂和吸引眼球。
這條路徑有三大意義:第一,激發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情感,提升其政治素質、道德的素質、法治素質。第二,提高高職院校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第三,研究、探索“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課程質量提升的方法、途徑與評價方法,為高職學生政治素質、道德的素質、法治素質培養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實踐借鑒和理論參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打牢學生成長成才的科學思想基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社會主義信仰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為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奠定思想認識基礎。理念與目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的重要基礎,教學方法是重要渠道,正確評價是重要保障,信息化手段是關鍵。經過一年的實驗發現,此培養路徑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當前,舉全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守牢主陣地和責任田。課題組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的總體要求,增強時代感、責任感、使命感,打造接地氣的“互聯網+思政教育”新形態,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全員立體化育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