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生活,不經意間已滲透到教育中。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微課應用的研究不是很多,多數教師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兼顧傳統課堂、結合幼兒園保育課程特點,以期幼兒園保育課程、微課與傳統課堂三者有效結合,達到最優效用。
[關鍵詞]微課;幼兒園保育;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71-01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向實習、就業崗位一般都從保育員的崗位開始做起。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中,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操知識,然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的學生,他們相對于高中生甚至大學生在理解水平、知識儲備、分析問題、理解概念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加上他們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在校兩年半、實習半年),要求他們掌握大量的理論和實踐是比較難的事情。
鑒于此,筆者通過觀察、學習和思考,發現微課可以使理解力和基礎相對較差的中職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為適應幼兒園保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幼兒園保育課程微課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微課實際應用率低下
據調查,微課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率低下,大部分教師只是為了應付學校舉辦的微課設計比賽。分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微課制作的初衷不是為了課堂應用設計的,這樣的微課應用在課堂很難與課堂結合,既不能發揮出微課的優勢,又不能繼承傳統課堂的優點,可謂得不償失。(2)這種微課不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設計依據,僅僅是為了符合某個理念,博得評委的青睞,所以這樣的微課不適應學生,只是看著很有科技感、新鮮感,沒有實際幫助到學生。
(二)教師對微課的理解欠缺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沒有準備好接受作為教育界新事物的微課,特別是一些中老年教師。對微課的理解較為欠缺,主要原因有:(1)沒有花時間深入研究、參加各級微課培訓、學習專家的看法;(2)與同行之間交流較少,很難借鑒不同觀點的長處。教師只有準確認識微課,才能把微課理解并應用好。
(三)學校微課資源建設欠缺
學校對微課資源的平臺建設重視成度不夠,培訓很少,資源庫建設又不被重視,致使教師獲取微課資源的渠道變窄。通過訪談了解到教師獲得的與課程相適應的微課資源十分有限,(1)從網上獲取,這種方式需要教師搜索、甄別花費大量的時間;(2)教師自己制作,由于時間和技術的限制,收獲與付出不對等,所以微課輔助教學的方式最終被教師放棄。
二、微課應用于幼兒園保育課程的策略
幼兒園保育課程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教授適應幼兒園工作的保育知識和操作技能,課程的設計初衷不是為了培養保育員,而是為了滿足“保教結合”的要求,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結合微課的特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點及幼兒園保育課程的特點,將微課應用于幼兒園保育課程的教學中有一定的實踐基礎。
(一)更新教師觀念,勇于應用微課于教學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我們教師就要潛心學習、正確認識、敢于應用,而且應用的過程中也要發揮創新的精神。微課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教師“填鴨式”的灌輸,學生自己學習微課,教師只是引導和創造環境,這和以往的教學不同,學生如何學習、學習的努力程度、原有的基礎等全都成了我們教師所看重的東西,這樣學生的自我潛能才能被激發。
(二)重視培訓、建立學校微課資源平臺
要用好微課,必須儲備微課資源,教師個人很難將一門課程的微課都制作好,而且微課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網上的資源一般不適用,而且好的資源一般不免費。為了方便教學,學校必須豐富微課教學資源。一線教師是微課資源的主要貢獻者,所以首先要讓教師準確、系統地把握微課教學方式。為此,學校應該聘請有經驗的專家,結合一線教師的建議,從頂層系統設計,打造好學校微課平臺,讓學生和教師都能隨時隨地學習各方面的微課資源,這樣微課的應用就有了生長的土壤,微課才有可能茁壯成長。
(三)重視傳統教學與微課整合
借鑒傳統教學設計微課。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練習、反饋等,都是課前學習型微課設計中的參考因素。課后鞏固型微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做出反思,同時收集學生對微課的反饋、對知識掌握的反饋,對已有微課做進一步的修改,讓微課的效果達到最大。
綜上所述,微課設計的大部分方式都是從傳統教學設計中借鑒過來的,所以我們在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吸收傳統課堂教學的優點。
參考文獻:
[1]李少梅,羅喆.微課在高師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
[2]李燕萍.微課、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究: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