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翊伶
[摘要]中高職銜接模式漸漸走入我們的視野,它的產生得到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并在實踐中得到了發展。但在實踐過程中,銜接的成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問題是高職學校與中職學校之間缺少聯系,各自為政,不能很好的銜接與統籌。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中職物流;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230-01
近年來,隨著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各自遭遇的瓶頸,“中高職銜接”這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教育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僅以我校物流專業“3+3”中高職銜接的試行情況從五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材的選用與編制
由于物流專業發展的時間不長,教材整體的系統性、理論性、針對性都不強,教材之間雷同、重復較多,內容陳舊,無法滿足社會對學生的就業要求。很多課程的教材是面對中高職學生群體的,顯然這樣的劃分太粗略,完全無視中職和高職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樣的教材是否有利用價值或者該如何選用其中的教學內容都是需要商榷的。隨著職業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我校的物流專業也納入學業水平測試,省教育廳指定了考試科目的教材——《物流基礎》和《倉儲配送實務》,但是其余的大量教材問題仍懸而未決。基于這些一時無法改變的現狀,我們要緊跟當前物流業的熱點難點,加速知識更新。我們可以還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認知水平,編制校本教材。
二、課程標準的設置
中高職銜接之后,兩校對課程標準的設置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充分考慮中高職兩個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層次差別。中職注重實際應用和強化學生基礎為目標,制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時,秉著“銜接貫通、統籌兼顧”的思想原則,將中高職兩階段做了嚴格的劃分,使我們原先制定的課程標準更精細、明確。剔除了理論性較強,需要運用大量英語、數學等文化知識體系的部分內容,并把較難的內容進行簡化,只要求學生認識、了解,作為高職階段學習的入門與引導。
三、數字化資源的開發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校園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鑒于目前我校的基本情況,雖無力打造獨立的物流專業網站,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資源,打造屬于自己專業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開發物流新聞、發展動態、自主學習、成績查詢等模塊,建立一些知名物流網站的鏈接,給學生提供一些自學的素材與途徑。除了課后資源的補充,課堂上還可以引入微課、云班課、錄頻等來提高課堂效率。特別是錄頻,學生可以自己取材,自己錄制,完成后在課堂上播放,引出課題,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方法能極大地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
四、師資力量的提升
師資力量不僅是完成職業教育教學計劃的關鍵,更是職業學校能否辦出特色、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力量體現在兩個層面:團體數量和個體質量。而反觀我們的現狀,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專業課老師從理論教學到實訓課,從職業資格考試考前培訓到技能大賽輔導訓練,無所不包,這樣的“廣度”必然導致“深度”的不足。又由于資金等客觀原因,教師外出培訓、進修的機會很少,也缺乏去企業掛職、實踐的機會,質量提升也無法保障。除了教師利用工作之余自學,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和學歷結構以外,學校可以把教師送到對口企業進行短、中期掛職鍛煉,使專業課教師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還可以通過完善教師管理制度,改進教師評價體系來提升教師素質,多管齊下方能取得成效。
五、實訓基地的建設
近年,由于生源的不斷擴大、教師教學的訴求和學校領導的重視,現代物流進出庫和單證處理兩個實訓項目先后進駐我校,這些設施設備的引進,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學生在課堂上學得的理論知識在實訓室得到了應用,并在操作設備的過程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實訓項目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增進了教師的教學,給枯燥的理論學習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但目前的進出庫實訓室存在場地小、設備簡陋、系統不穩定等問題,而單證處理系統存在一些材料陳舊、更新慢,學生無法查看自己的答題正誤情況及正確答案,給學生的糾偏造成很大的困擾。
綜上,學校在實訓方面的不足,可以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來彌補。尤其是中高職銜接的院校之間更應該充分實現資源共享,以期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高的產出。中高職銜接對我們教學的促進、提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問題同樣顯著地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自下而上,由一線的教師發現問題,提出各項改進措施,并自上而下地由政府、教育局、校領導予以重視并不斷改革,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新型的職業技術人才,將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仁華.中高職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的探討:以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科技視界,2015(3).
[2]張曉燕.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以物流專業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