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川
摘 要:高校體育教學目前與日新月異發展的計算機網絡融合得越來越緊密,網絡環境對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帶來了深刻影響,對學校、老師、學生等相關主體均意味著新的挑戰。本文從傳統高校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和網絡環境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特點著手,研究了網絡環境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背景、條件以及實現。
關鍵詞:網絡環境 高校體育教學 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072-02
Abstract:College PE teaching i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with the ever-changing computer network,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mposing new challenges on relevant subjects such as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network environment,analyzes the substantial impact of new information carriers such as websites, Weibo and WeChat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xpounds the relevant technical data of sports in network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dismantling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Mode innovation
基于高校體育課程的根本目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應該更注重介紹并傳授運動技術學習過程中的工具功能,促使學生通過學習運動技術培養其養成運動愛好和專長的目的,采用這種方式的教學有助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并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在傳授運動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以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科學安排運動負荷,安全使用場地器材,給學生上課時營造出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其在學習運動技術時能夠充分發揮理性思維能力與主動性,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效果。否則,體育教學僅在課堂上進行難以達到其引導大學生主動積極地鍛煉身體并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的目的[1]。互聯網(Internet)又稱因特網,即廣域網、城域網、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絡。
1 網絡環境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背景
1.1 網絡技術創新開辟了新的體育教學模式
2002年8月12日國務院教育部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并在部屬高校先期施行,依照《綱要》中的意見指示,部分高校完善了高標準現代化的體育設施,積極鼓勵高校老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倡導讓學生“自由選擇教學內容,自主選擇教學科目,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并促進其健康發展[2]。部分一線體育教師也指出:“體育教學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干起來不要。”針對這些現象,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相關會議上提出指導意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需要做出認真反思,如果學生們缺乏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無法充分發揮主動性,體育課的教育價值無法實現,體育教學面臨存廢之爭。但顯然體育教學存在是絕對必要的,只是問題出在教學上,最關鍵的問題是教學的方式方法,以一種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有興趣、都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而且符合國家全民健身計劃,自然是解決該問題的辦法[3]。當今人們已經離不開網絡技術,網絡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當代大學生有能力熟練地應用網絡,利用網絡學習,且樂于接受網絡技術所傳遞的知識。在此有必要指出,利用網絡技術的創新將提供新的體育教學模式,隨著網絡技術不斷進步,創新的教學模式將更容易被師生所接受。
1.2 利用網絡技術進行體育教學的理念
為了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活動形式,也為了讓學生“愛上體育課”,互聯網無疑是比較合適和經濟實惠的一種選擇。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教學,做好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需要貫徹三大理念。首先,要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理念。高校體育工作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體育素質和技能全面發展。高校體育工作需要將教學工作的重心放在培養學生長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自主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體育教學中技術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目的。其次,要強調“健康第一”的理念。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在開展體育運動非常重要的一點在于引導學生相互之間競爭和對抗的過程中培養其銳意進取、團結協作、堅持不懈等良好品質。在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教學時,也要把健康的理念和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嚴肅活潑、積極向上的氛圍里面領悟體育的精髓思想,摒棄那些封建迷信、淫穢色情等不健康的內容。最后,在傳授體育技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強調“終身體育”的理念。一般來講,高校體育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了解一定體育運動其中蘊含的原理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使他們在畢業后仍能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這樣的高等教育體育教學就是成功的。
2 網絡環境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應用
2.1 采集相關運動數據信息并應用到教學
對于體育鍛煉來說,籃球運動是很常見的運動,現在拿籃球運動的投籃動作舉例說明。我們將投籃動作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起跳階段和結束階段,各階段的訓練,如果借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動作的分析,將對日常訓練的糾偏、糾錯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一是準備階段。主要有上半身與下半身,這里主要描述上半身動作。軀干要端正,大臂與軀干大致成90°角,并且與地面成平行;其次是小臂與大臂成90°角,再就是手掌與小臂成90°,也就是大臂小臂與手掌構成一個U型,同時應當使“U”在一個垂直地面的平面。二是起跳階段。該階段分為2個小段,先是憑借下半身的力量起身,使整個身體擁有向上的加速度;與此同時,小臂以肘關節為中心進行一個向前的旋轉,手掌以腕關節為中心進行一個向前的旋轉。這個動作讓球得到一個平面的速度與一個以球心的自旋的速度,當手腕到達最高位置時,球沿著切線方向飛出。三是結束階段。最后收手時,大臂與軀干大致成150°的角度,(具體因人而異,一般在這個角度誤差為10°以內),小臂與大臂的角度幾乎等于180°,手腕應當盡量向小臂靠攏。
2.2 分解動作并利用網絡技術展示
投籃動作可以分析為3個剛體的平面運動,剛體分別是大臂(圖中為紅線)、小臂(圖中為藍線)與手腕(圖中為綠線)。以肩膀為坐標原點建立坐標系。三個階段可以依次分解為圖1至圖3。
通過3個角度的變化來完整地描述投籃動作的整個過程。從準備階段至投籃結束時,α由90°變為150°,β由90°變為180°,γ由90°變為27°。其中α是紅線與X軸的夾角,β是紅線與藍線的夾角,γ是綠線與藍線的夾角。
2.3 教學過程中相關知識的擴展
利用基于校園網的網絡教學平臺展示相關技術動作的圖像、文檔、音頻資料,可以將籃球中的投籃、運球以及基礎戰術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自身的情況,有選擇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3 體育教學運動技術數據信息的推廣與應用
信息技術與課題整合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課題,應用于教學,與現代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結合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學效率將會得到顯著提高,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加強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主動性,激發探索教師教學的創新性。例如: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僅靠教師的敘述講解是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通過利用網絡技術制作圖片、短視頻等形式,以鮮明的圖像、生動靈活的畫面優化教學過程,達到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教學質量的目的。
4 結語
高校體育教學目前與日新月異發展的計算機網絡融合得越來越緊密,網絡環境對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帶來了深刻影響,對學校、老師、學生等相關主體均意味著新的挑戰。各相關主體均應該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來適應并把握新環境下的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進一步研究既創新又實用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更新教學方法,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 林成亮.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7):5-6.
[2] 龍專.基于創新教育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與理論研究[J].教師,2015(23):54.
[3] 郝曉帆.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時代教育,2017(2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