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
摘 要:目前,在體育活動交往中懂禮、守禮、用禮的呼聲日益高漲,了解各項體育的規范禮儀和各民族項目的禮儀習俗,并尊重世界各國的風俗習慣、日常交往以及宗教信仰,更好地進行體育交往,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人們在體育比賽和活動中的儀容、儀態、儀表、言談舉止不僅反映著個人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態度,還影響到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形象,甚至一個民族的榮譽。為了全面提升國人素質,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地調查法等方法對蘇州市吳江區的部分小學開展禮儀教育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校的體育教學只停留在教授動作這一階段,對于體育運動中禮儀規范的滲透較少。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改進措施:(1)體育教師的言傳身教;(2)同學間的相互學習;(3)大眾媒體的宣傳;(4)家庭、學校、社會的三者統一。
關鍵詞:小學 體育教學 禮儀教育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a)-0104-02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不再只滿足于吃飽穿暖,而是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因此,體育、健身等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在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今天,學生的禮儀修養、道德素質似乎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思想水平和綜合素質。體育教學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不僅發揮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體育項目中培養尊重對手、遵守規則、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文章以吳江區部分小學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的必要性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閱讀有關書籍,搜集到關于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和禮儀教育的實施等方面的相關資料,并通過中國知網以“禮儀教育”和“體育教學”為關鍵詞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
(2)實地考察法:通過對吳江區部分小學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到目前各小學體育課實施的情況較好,體育教師能夠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學生每天的鍛煉時間和強度能夠得到保障。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幾乎所有教師只停留在教授動作階段,忽略了對體育運動中禮儀規范的教育。
(3)訪談法:選取吳江區實驗小學、山湖花園小學、汾湖實驗小學、盛澤小學、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為重點調查對象。采用電話預約的方式對這些學校的體育教研組長和體育教師進行訪談,了解該學校體育課程的實施情況和在實施的過程中對于禮儀教育的滲透情況。
(4)問卷調查法:對吳江區實驗小學、山湖花園小學、汾湖實驗小學、盛澤小學、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450份問卷,每個學校90份,分別從學生對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認可程度、對體育教師上課內容的滿意程度、對體育教師上課方法的總體評價、對體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禮儀規范的滲透程度三方面進行調查,從側面了解體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于禮儀規范的重視程度。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的現狀
時下,雖然體育禮儀知識的傳播與良好行為的建設已越來越受到人們普遍重視和關注,但是,當前大學生體育禮儀修養現狀卻令人堪憂。在大學體育課堂中,時常出現傳統課堂禮節的缺失,如課前師生問好,課后師生道別已逐漸被淡出課堂。體育課堂中,上課遲到、早退,服裝穿著不符合上課要求,甚至有學生在課堂中任意接打電話、聽音樂等。在體育比賽和活動中,頂撞裁判員、故意沖撞對方隊員、觀眾蓄意打架斗毆等不文明現象屢見不鮮。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學生從小沒有形成良好的禮儀規范。
但是,目前小學的體育教學情況令人擔憂。每周3節,一節40min的體育課,試問學生能學到哪些技能?哪些行為規范?而且中學生面臨的更多的是升學壓力,“考什么,教什么”,這便是目前大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現狀。面對國家體質測試、中考的壓力,學校只能把重心放在了這些應試項目上,而對于體育活動中應該遵守的禮儀規范教授地很少,大多只是一帶而過。
2.2 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2.2.1 有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形象不僅指一個人外在的端莊大方,更多地是指內在的修養。從幼兒園開始學習站姿、坐姿到小學的隊列隊形、身體形態,再到體育項目規則,無不傾注了體育教師的心血。而在體育比賽和活動中應該遵守的禮儀規范同樣適用于生活中。如體育舞蹈的練習對學生的身體形態有很高的要求,無論是站姿、坐姿,還是走路的姿態,無不折射出一個學生的形象氣質。又如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不僅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而且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其蘊含的中國傳統精神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
2.2.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都在無形中培養練習者不一樣的品質。籃球、排球、足球都是多人對峙,因此,有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同時,由于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乒乓球、羽毛球更多的是提高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機智靈活的頭腦。武術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著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禮貌謙讓的優良品質。這些隱含的、積極的含義是要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傳達給學生的,而不只是為了增強體質或取得優勝。如在籃球比賽中,尊重對手,尊重裁判,積極競爭等一系列比賽準則,對學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良好品質的形成同樣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2.3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馬克思曾說:“一種美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藥更能解決身體上的疲勞和痛苦。”然而由于初中生處在青春期,心理較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很容易出現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會引起各種疾病,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體育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文化課教學,教學方式主要以身體練習為主,教學地點主要在室外,通過各項活動和比賽,提高自己的技能,放松自己的心境,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2.2.4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即人的智力、體力的充分、統一的發展,同時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發展。體育教學主要以身體練習為主,理所當然地對學生的身體健康起到了促進作用,而教學中的跑、跳、投等提高了學生的身體平衡性和協調性,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智力。但是,學生的道德品質僅僅依靠思想品德課程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于理論課程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反而更傾向戶外的體育課程,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可以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友愛、公平競爭等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 在體育教學中加強禮儀教育的措施
2.3.1 體育教師的言傳身教
學生每天有近一半的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言行舉止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小學生,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身心還不成熟,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這一時期,教師一些好的言行對學生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如教師整潔大方的儀容儀表;教師對待學生平易近人的態度等。同樣,教師一些不恰當的言行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如上課著裝不規范,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等。
2.3.2 同學間的相互學習
班級授課制使“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成為可能。因此,高效率成為班級授課制的主要特征。人是生活在集體中的個體,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不管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而小學生的競爭意識較強,模仿和學習的能力同樣較強,如果說,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那么,同學的言行舉止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班級班風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讓表現不太好的學生以此為榜樣和目標,爭取更大的進步。
2.3.3 大眾媒體的宣傳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的時代,教學模式也從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成了多種形式并存的教學模式。因此,體育教師在滲透禮儀規范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收聽教育類的調頻廣播;播放教育類的電影視頻;觀看體育類的賽事等。學生面對千篇一律的上課模式,也許早已心生厭倦,只要我們作為教師,適當地轉變教學方法,將單調乏味的課堂變成多姿多彩的師生合作,將大大提升學生的上課熱情。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講解,將視頻中隱含的教育意義傳達給學生,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興趣,還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義。
2.3.4 家庭、學校、社會的三者統一
禮儀規范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憑借一己之力就能養成的。在嬰幼兒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一時期,父母應當肩負起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責任,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鼓勵,給孩子一個快樂、積極的家庭氛圍。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當學生踏進學校大門,這時,教師在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學生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教師給予指導和鼓勵。當學生走向社會時,他們基本的禮儀規范早已養成,這時,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對于個人禮儀規范的保持是必要且重要的。
3 結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體育禮儀已成為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人的文化素養、道德情操和行為模式。作為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規范自己的行為,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作為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應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讓學生在不同的體育項目中養成不同的道德品質。最后禮儀規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穆廷云.對中學生禮儀教育的內容與措施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137-138.
[2] 王賀蘭.當代中國青少年禮儀教育的反思與建構[D].河北師范大學,2010.
[3] 胡超.普及競技體育禮儀教育之探討[D].湖南師范大學,2010.
[4] 劉敬.中學生禮儀教育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