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珍
[摘? ? ? ? ? ?要] 在中職教育活動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與基礎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可。近年來,國家也對中職語文教學投入了更多關注,并從教學模式、內容以及教學理念等方面作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時在《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利用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中輔以信息化教學勢在必行。
[關? ? 鍵? ?詞]? 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70-02
語文學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是極為廣泛的。中職學生通過在校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一方面可以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可將語文學科作為一項實用技能應用在其他學科方面,幫助他們學好其他專業(yè)性學科知識,培養(yǎng)全面的職業(yè)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筆者針對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較為詳盡的分析,同時進行相關探索,力求找到優(yōu)化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此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職學校生源質量堪憂
如今,人們對人才的要求與標準已經(jīng)越發(fā)多元化,青年人的發(fā)展方向也不再局限于考大學這一途徑,更多學生進入中職院校接受更多專業(yè)化的知識學習。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對基礎課的學習更是不重視,長此以往也就造成了語文教學質量的下降。
(二)教學理念與目標存在偏差
中職學校教學目標的定位強調技能的實用性與技術的專業(yè)性,因此在很多中職學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容易忽略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轉而將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專業(yè)學科活動中。很明顯,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思想。如果教育工作者不重視基礎性知識的引導,會對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中職語文教學課堂上,廣大語文教師并未將學生的主體性凸顯出來,這也與教育部門提倡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
(三)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
在現(xiàn)階段職業(yè)院校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偏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語文教學質量以及深入的教學內涵的擴展,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使學生滿足于單純語言的應用以及簡單應用文的書寫,使學生形成一個錯誤的學習觀點,也無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教學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網(wǎng)絡的迅猛發(fā)展使信息化已經(jīng)覆蓋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無形之中對教育教學活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雖然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仍然有很多優(yōu)勢,然而受整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沖擊,已經(jīng)落后于時代步伐。信息化教學已經(jīng)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中職語文教師應以課堂教學為依托,在教學過程中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其中,用心培養(yǎng)學生掌握更多社會所需要的專業(yè)化技能。
(二)信息化教學凸顯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信息化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借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拓展教學內容,深化教育理念。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更多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出現(xiàn)在學習者的視野中,特別是對中職學生而言,符合時代氣息、針對性更強的學習資源對學生的成長是極為有利的。這種情況下,師生間的關系不再是固化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這不僅符合《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更貼近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21世紀的青少年有許多獨特的想法與全新的學習理念,如果還是要求他們按照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學習知識,勢必會損害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網(wǎng)絡信息的普遍使更多學生擁有了發(fā)言權與實踐機會,他們也可以在更加寬松以及自主的氛圍下研究與探索,從而提升情感體驗的過程并實現(xiàn)知識理解的遷移。
三、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以信息化教學為依托,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
中職學生的語文教學活動內容與普通學校學生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應重視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從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中職語文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更應將中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目標充分考慮進來,設計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中職學生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也對語文教師教學資源的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學生文學基礎較為薄弱,對教學內容中的文學手法與藝術特色也并不關注。所以,教師可以改變分析寫作技巧、分析文學特征等傳統(tǒng)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找到人生的方向。結合這一特點,教學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情感體驗,加深自己對優(yōu)秀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與心緒情感,先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書法作品,并將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過程以及當時所居住的環(huán)境與處境以立體構圖的方式逐層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請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找到與文中相對應的詩句,并深入體味作者的感情。學生通過觀看一幅幅壯麗的畫面以及閱讀文中重點詞句的解釋,從中體會到了作者登上赤壁面對長江,望著這翻涌不息的江水而發(fā)出的無限感嘆,仿佛自己也置身在了那個極為廣闊而又悠遠的時間背景中。在此基礎上,筆者請學生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的多媒體視頻,請他們將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景觀圖片、人物圖片與詩的內容相聯(lián)系,找到作者寫詩過程中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較為全面地理解作者寫景、懷古、抒情的過程,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最后,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起思考現(xiàn)實,反觀自身,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由此可見,文學藝術作品特別是詩詞歌賦,因為充滿了深刻的情感,如果單憑口頭講解并不容易使學生理解,而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可以從動態(tài)圖畫、視頻等方面入手構建多樣的情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掌握課本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人生,收獲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二)以信息化教學為前提,豐富教學活動內容
信息化教學特別指出了對學生這一單獨學習個體的重視,鼓勵他們在“做中學”。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不應只是將理論化的知識單一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應引導他們在積極的課堂學習活動中掌握學習內容,收獲自信與熱情。教師在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應科學地編排語文教學活動,使學生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平臺,掌握知識的要領,自主、自發(fā)地進行學習與交流。部分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語文學習興趣也不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內容,這也是信息化教學區(qū)別于普通教學活動的顯著特征之一。
例如,中職語文教科書中有一些與科技發(fā)展息息相關的文章,如《奇妙的克隆》《騎車暢游紫禁城——虛擬技術漫談》等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將這些文章主題很好地融合進去,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并結合課文運用信息技術設計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有的事先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了相關的科技素材,制作出了帶有音樂效果的精美幻燈片作品,有的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錄制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高科技產(chǎn)品在人們生活中的使用情況,還有的在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下制作了簡單的科技小程序。不論是哪種方式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自我知識建構,并進一步推動了學生自主探索意識的提升。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使用更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與豐富。以往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對課本內容產(chǎn)生抵觸心理,無法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中職語文教師策略性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可以幫助他們迅速捕捉到知識信息,增強其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以信息化教學為手段,完善教學評價設計
有人說語文學科是一門最貼近生活的學科,也有人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有效落實,語文考核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不能依靠單一的學分加以判定。信息化教學不僅為學生的自主評價與反饋復習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平臺,還使學習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信息化課堂中的評價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過程性評價,這也說明了課堂評價的重點在學習的過程中,而非只存在于結果中。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沁園春·長沙》《山居秋暝》等詩時,會背古詩,理解其大概含義只是教學的初級目標,有些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理清了作品的脈絡,有的則對詩作體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如根據(jù)教師精心準備的PPT以及課件,深入了解了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流變過程以及古體詩中的歌、行、吟和近體詩中的絕句、律詩,極大地擴充了自身的文學知識素養(yǎng)。教師也可以從詩作中的情感價值觀入手,鼓勵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與同學一同探索、一同體會,從而形成積極上進的學習觀,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激發(fā)內心深處對理想、抱負的真摯追求。
中職語文教學受到中職學生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方面的影響,也導致了教學評價的多樣性。因此,教師更應在教學評價中體現(xiàn)反饋、激勵和導向的相關功能,運用信息化教學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更高階段的能力。教師在布置、實施信息化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涉及的每項學習活動內容,實施的每項學習任務目標都應圍繞評價目標而展開,并關注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與活動內容中的各種表現(xiàn),將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反饋出來。
總而言之,教學改革的重點不應只集中在普通高中教學活動中,更應跟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在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生源特點的基礎上,探索出一套更加適用于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的方法。將信息化教學應用于中職語文課堂,對增強中職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熱情都具有重大意義,廣大中職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找到更多科學的策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國權.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語文詩歌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職業(yè),2017(10):108-109.
[2]繆洪江.役其所長,避其所短: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探討[J].漢字文化,2018(7):60-61.
[3]許俠.信息化教學設計讓中職語文課堂更精彩[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