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斐斐
[摘? ? ? ? ? ?要]? 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有了較大發展,國家在經費撥款、資源配置等方面對中等專業教育加大了投入,使中等職業學校的“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規模的擴大、內涵的建設并沒有跟上步伐,特別是學校的德育管理沒有抓好,出現了“硬件”與“軟件”不協調的問題。加之近年來“普高熱”的不斷升溫,導致中等職業學校生源質量下降、學生品行下滑的事實和趨勢。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管理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果仍按“千人一面”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不對德育工作進行改革,無益于學生的健康發展,也終將影響中等職業學校的健康發展。
[關? ? 鍵? ?詞]? 中職學校;德育管理;現狀;發展趨勢;吳江區域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88-02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現狀
(一)調查方法和調查對象
本文以吳江區域內的中等職業學校為案例,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對3所中等職業學校的450名在校生進行了德育現狀調查,以班級為單位,以團體施測的方式,發出問卷450份,收回419份,有效問卷417份,其中男生246名,女生171名,一、二、三年級的學生比例為1∶1∶1.7,問卷有效率92.7%。
(二)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共30個問題,主要從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行為、職業素養、網絡影響以及對學校德育管理的看法五方面進行調查,以充分反映出學生的道德傾向和學校德育管理的現狀。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價值觀趨于功利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周圍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在對“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的調查中,選擇“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學生占59%,選擇“追求金錢和權力”的占49%。對“你學習的最主要目的”,大多數學生都希望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是正確的價值觀,但為了找工作、掙錢,存在過分的功利追求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在對“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看法中,持“基本同意”和“事實就是這樣”的學生占到了65%,幾乎為全部學生的三分之二。學生對金錢態度的反映,說明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存在偏差,容易導致行為失范,誤入歧途。
2.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脫節
調查結果顯示,有69%的學生對當前社會的道德現狀比較滿意,但當自己面臨道德選擇時,不少學生卻表現出了冷漠、事不關己的態度,社會責任感淡薄。在對“在公共場合看到打架斗毆或違法行為,你的態度”的問題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挺身而出”,剩下的學生選擇“不管閑事”(56%)和“看看熱鬧”(15%),這說明,雖然學校的教育能使學生在校遵守一定的規范,但是僅僅使學生成為一個聽話的學生。學生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存在一定的差距。
3.職業素養缺乏
在調查中發現,學生缺乏學習內在的動因,失去學習興趣,或者迫于成績差,只能選擇該專業,這些因素都導致學生專業學習興致不高,學習成績下滑,甚至厭學的情緒。在對“你在選擇職業時,主要考慮的因素”的問題中,選擇比例最高的是“工作條件及環境”(80%),而不是“個人的發展”(77%),學生也很看重“工資福利待遇”(73%),而所學的專業對不對口,被選的比例是最低的(56%),說明學生對工作的選擇和要求是很現實的,但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掌握了多少、是否能適應工作需要,卻不在意。
4.學生課外生活貧乏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能將德育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活動中,可以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對學生課外生活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等社會實踐的機會較少,除了在校學習理論知識,接觸社會的時間不多,看電視、玩手機已成為學生的主要活動(86%),看小說、雜志的也不在少數(72%),而參加文體活動或兼職打工的學生只占30%和3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巨量的信息沖擊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一旦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那些負面不良的信息就會侵蝕中職生的心靈。
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管理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德育工作效果不明顯,德育實效性低
在“你喜歡現在學校設置的德育課程嗎?”的調查中,有61%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喜歡”,這表明學校設置的德育課程吸引不了大多數的學生。57%的學生認為學校德育對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很小或基本沒有影響,這個回答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也許正說明學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對學生內在性的影響甚微,效果不明顯,實效性較低。
(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師資隊伍狀況與德育工作要求不相適應
1.德育師資合力不夠
在調查中發現,一半以上(54%)的學生認為,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在管。德育不僅僅是德育主任、班主任或是德育老師的工作,任課老師等所有教職員工都應參與進來,結合自己的所教課程進行德育滲透,潛移默化地達成德育目標。
2.表現在德育教師專業素養不高
以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全校德育教師共19人,專職8人,備案制2人,代課9人。其中思想政治專業畢業的為10人。代課兼職的德育老師比重大,非專業的“半路出家”者居多。
(三)德育課程內容單調,方法和模式單一
課堂教學是實現德育目標的主渠道,所以教學方法對課程的效果至關重要。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學校的德育課堂主要還停留在簡單的說教和硬性的灌輸方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和多樣性考慮不多。德育課程內容單調,教材教師講、學生聽,形式單一。
(四)德育活動缺乏特色,知識與實踐脫節
通過調查發現,學校除了安排德育課程,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開展得非常少。知識與實踐嚴重脫節。讓德育工作返回現實生活,不僅是現代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成長發展的客觀需要。只有讓學生從日常的學習、實踐中磨煉,才能實現“內化外顯”的升華過程。
三、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實效
1.去蕪存菁,轉變落后的德育觀念
中職生正處于價值觀的建設期,邏輯思維趨于成熟,隨著對外界社會的交流和接觸增多,尤其是網絡的幫助,學校一味地向學生灌輸道德知識和規范,容易使他們產生書本知識和現實社會之間的矛盾和不解。在德育工作中,教師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社會的真實情況,去蕪存菁,轉變落后的德育觀念,結合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將課本知識化為真正有用的對學生有益的東西,培養學生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2.腳踏實地,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提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開發德育校本課程是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以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為例,2017年學校組織有關教師一同開發和編寫一套“知·行”系列校本教材。目前,“知”系列已經成書出版,分為《美麗家鄉》《出彩校園》《工匠搖籃》等三個部分,從了解吳江、了解學校、了解專業等方面進行了具體全面的介紹,讓學生受益匪淺,起到了思想教育、專業教育、心理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靶小毕盗邪▽I踐行、文化踐行、家教踐行三個內容。這套教材編寫的本意就是讓學生通過更好的“知”來催生將來更多的“行”。
(二)實行全員育人,加強隊伍建設
1.組建全面的德育工作隊伍
全員育人,即人人都成為真正的德育實施者。除了專業的德育教師,其他老師也是德育的工作者,承擔著學校德育的教育任務。除了在德育課、班會課中傳授德育思想,其他所有的學科都應該重視德育思想的滲透,要善于借助多樣的課程、豐富的平臺,開展各種德育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庭、社區、企業等都可以參與進來,形成一支全面的德育工作隊伍。
2.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專業素養
以身示范是教師這個職業明顯區別于其他職業的最大特點。市場經濟環境使某些教師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學生。尤其是德育教師,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發揮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從整體上說,要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示范作用,必須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不僅要加強師德建設,還應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三)改革課堂教學,拓寬德育途徑
1.創設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梢詮脑O置問題情境、創設模擬情境、提供現實情境等方面入手,使學生的心理機制得到充分的發展。如榜樣作用、角色扮演、詩歌朗誦、音樂欣賞,甚至是旅游觀光等,都可以將教學內容融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
2.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重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通過模擬或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或爭論,形成互動與交流,達到碰撞觀點和啟迪思維的目的。經過思考,學生將知識內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形成了能力上的升華。
3.師生互動
要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率,必須合理地調劑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就要科學地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教師可以提前選擇并布置題目,讓學生預習準備,在課堂上組織討論,教師把握好討論的節奏,扮演好組織者、協調者的角色,適當地指導、啟發,最后進行總結。一次完整的課堂討論是一個師生互動過程,也是師生之間心靈碰撞的過程。
(四)加強德育實踐,提高學生素養
1.德育活動的豐富性
創新德育工作的載體,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把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小到一堂主題班會課,大到一次全校性的集體德育活動,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指導。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可以開展“七一”“國慶”等慶?;顒?,在專業教育中,新生教育報告會、畢業生成功創業經驗會、中職生技能大賽等都可以起到感染熏陶的作用。
2.德育活動的主體性
德育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德育活動的開展為的是增強學生的自治能力,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倡并支持學生自行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學校的學生自我管理團體——學生會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讓一部分優秀的高素質的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學生管理的隊伍中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活動的整合性
學校是開展德育活動的主陣地,但在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代,德育活動開展的營地已從校園走向了社會。步入社會、走進企業,其實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學校的德育活動要突破界限,放開眼光,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整合起來,學校、家庭、社區、企業,都是可以展開德育活動的陣地。
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德育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不能只看成績而不顧其他,現代社會尤其是網絡上各種思想魚龍混雜,學生沒有分辨能力,容易被不良思想帶偏,我們要堅持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杜海潔.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9(2):57-62.
[2]郭如,藍欣.回歸生活: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徑[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7,19(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