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超
【摘 要】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推進,要求學生必須改變以往一味地死讀書,對窗外事毫不關心的狀況,進而追求全面發展。為此,學生也面臨著更高的課程要求。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高中學校更為重視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和傳統的語數外教育比較而言,高中信息技術更為新穎,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而在目前的高中信息課程教育中,依舊存在許多不可回避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進行因材施教。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分層教學 課堂應用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水平的個體差異,單一教學方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分層教學是針對這種現象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本文將對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施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次教學的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有利于創新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币恍└咧行畔⒓夹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教師無法兼顧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這種現象: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感覺信息技術知識不夠學習,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則感覺無法消化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如果不改進教學方法,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與信息技術成績兩極分化現象就會越來越嚴重,十分不利于實現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互相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二、將高中學生進行分層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遺傳、家庭及社會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接受領悟能力和思維能力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后天學習中形成的知識結構上也必然存在著差異。分層教學首先應考慮學生層次的劃分,以學生的學來定教師的教。可以按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況、接收能力及發展空間進行分層。可以把學生分為以下三個層次:A等學生電腦操作基礎好,接收能力強,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厚;B等學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較一般化,課堂學習中能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C等學生雙基情況較差,對電腦沒有興趣,接受能力及學習習慣都比較差。分層應該隨著教學內容和版塊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有些同學擅長文字處理,但未必擅長網頁制作;有些同學專業基礎知識差些,但是可能由于家中有電腦,對上網搜集素材還是操作熟練的。因此,應該在進行每個新的教學版塊之前,通過對上一版塊學習的綜合評價和下一版塊的知識調查,對學生再進行一次分層。也就是說,分層應該是動態的。
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備課教學分層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其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為了實現普遍提高的目的,全面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在備課階段,按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實施分層備課,針對每層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要保證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到部分學生,使整個教學活動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抓住三類學生。針對新課講授和練習過程中所反饋回來的信息,對復習內容作適當調整,對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或個別需要矯正的地方應該將不同學生有效聯系起來,實現教學的系統化和完整化,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知識,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針對學習層次較好的學生,可以在學生完成基礎題的基礎上,設計一些探索類的題目,讓這部分學生進一步思考拔尖。而對于學習層次較差的學生,主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引導學生完成基礎題目,并要求學生在課下注重復習,不斷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對于中等層次學生,要求學生開展自我學習和自我復習,在完成基礎題目時,嘗試練習提高題。
四、積極實施分級式教學手段
教學目標群體、教學目標分級之后,必須積極實施分級式教學手段,才能促使分級教學模式真正落到實處,是整個分層教學的核心所在和關鍵所在,分級教學能否成功,能否真正有效與管用,在于分級式教學手段的積極實施。廣大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分層教學實踐活動中,實施分級教式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尊重個性、因材施教”這一方針,切莫將對個性判斷的情緒融入教學實施過程中,而應積極挖掘每一個學生身上有助于提升他們信息技術素養提升的個性,并加以積極引導,從而更加有效地推進分層教學。例如,組織學生就Flash開展教學過程中,對于那些優先等生可以積極引領他們開展有創藝性作品開發,而對于那些信息技術素養較差的學生,重點是培育他們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關注信息技術基礎學習,讓他們快速夯實基礎之后,再學習具有一定難度的知識。
五、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分層次評價
在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過程中,也要嚴格按照分層教學理念開展。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作用,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對于基礎級學生來說,在采用較高的教學標準和學習標準要求他們的同時,評價要更加科學,注重于學生進步評價,鼓勵學生不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體驗。對于普通級學生來說,主要采用激勵方法,既要說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又要進一步明確他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向著更高水平方向前進。對于提高級學生要采用表揚評價的方法,肯定他們每一次進步,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可以通過作業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后評價等綜合評價方式,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智商和情商協調發展,最終實現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因材擇學,是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就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以及實施后的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
參考文獻
[1]吳有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D].神州,2011(10).
[2]張寧波.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2012(17).
[3]舒曉婭.探析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次教學中的設計和應用[D].新課程,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