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慧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當今社會,信息化教學給高職的教學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高職教育有了更廣泛、更新鮮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服務作用,構建高科技時代、多空間交互的教學環境,改變學生的學習被動狀態。
關鍵詞;高職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手段;空間交互;教學環境
一、高職課程信息化研究背景
高職的發展一直被國家所重視,高職學生從生源上和培養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點。學生對傳統的教師傳授手段和教學體系不買帳,對教學不斷提出新的創新要求。如何讓教學的方法和內容,都要更加的靈活,更直接,更具可操作性,以適應這類學生的學習特點。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當今社會,信息化教學給高職的教學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高職教育有了更廣泛、更新鮮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服務作用,構建高科技時代、多空間交互的教學環境,改變學生的學習被動狀態。
教學信息化不斷的發展和推進,在教學活動過程當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使理論講授、技能演示更直觀,并對學生的預習和復習的師生交互起到協助作用,在整個的教學過程當中,從教學組織,理論和技能的講授演示、結果的分析和評價以及學生的復習過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于高職學生的教學活動起到積極影響,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發揮。
二、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和優勢.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教育和教學方法講究知識的傳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傳統的教育方式,以知識和技能的的傳授為主,老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接受。主要的教學環節分為:導入--復習鞏固--講授新知識--檢查與評價等環節,在整個的過程當中,學生被動的接受,老師填鴨式的賣力教學,卻總是不被學生所認可,學習結果不夠理想。
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的應用,不是單純的將計算機或是信息設備引進課堂,在課堂的設計以及知識的儲備和應對能力等方面,對于教育者要有更高的的要求。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吸收知識的同時,發現自己不懂或不能掌握的問題,再到老師出場解決問題。大量豐富的信息源、有利于為學生打開一個最貼切、最別開生面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互聯網可以更好的建立師生互動,讓整個課堂可以無限的延伸。拉近知識與學生的距離,
三、信息化教學在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手段和方法。
美術基礎課作為我們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內容綜合了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知識,教學一直以來都舉步為艱,面對不會學習,沒有基礎的學生群, 怎么在美術基礎課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提高審美能力和培養一定的表現技能。學會一定的應用技巧。成了教師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信息化教學應用與這門課程后,對課程的組織和設計有了很大的改觀,盤活了一門枯燥的課程。
1、引人入勝的美術殿堂,讓學生燥起來
在每節課的開始會以一個“逛逛美術館”的環節,來調動學生的藝術細胞,可以說這是一個導入環節,也可以說這是一個預熱環節,在這個環節里各大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各個主題的美術巨作以及各個畫作背后的故事,將學生帶入到一個生動的學習環境,從審美和表現技法方面的引導和欣賞,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幫助下,接觸大量的藝術信息,開拓視野、點燃激情。
2、組建微信、QQ群,加強師生互動
在信息化教學中,師生的交互平臺極大的方便了交流和互動。將課堂無限延伸,這個平臺可以討論、可以各抒己見、可以自我展示,也可以對課上的問題,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隨時進行交流,信息化教學讓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沒界限,讓教師的三尺講臺可以無限大,無處不在。
3、微課堂、小視頻、小評論發布,加強重點、難點知識的滲透和復習。
信息化教學讓師生的交互零距離,也打開了教師傳授方法的新局面,微課堂--將知識重點做成生動的小教學視頻或演示文稿,目的在于加強重點與難點的應用和吸收,集中解決重點問題,不繁瑣、不拖沓,直觀好上手;小視頻--可以是教師或學生隨手拍的演示視頻、也可以是教師為促進知識吸收的一些引導視頻還可以是網上高手的神操作;小評論--促進師生和學生間的互動和互評。
4、課堂上的教學平臺應用,使分組討論和點評,更直觀更自由,讓學生張開嘴成為課堂主人。
課堂上多媒體教學平臺的應用,將課堂多維化,可以在平臺的幫助下,將課堂多維化,把課堂交給學生,發現問題和難點再去尋求教師的講授和解答,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突出。
5、網絡上征稿參與,直觀檢驗學習成果,比教師的評語更有說服力。
新時代的高職學生,多數對學習和自己沒有自信或是過份自信,各互聯網征稿和評選可以把學生直接拉到社會大舞臺進行展示,好與壞,公道自在人心,比老師的千言成語更具說服力。
四、教學效果及應用體驗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的教學過程當中,對信息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有一定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緩和了課堂上老師大家長,針鋒相對的對立局面,課堂內容更加廣泛豐富,學生的興趣深厚,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對知識的渴求和學習的主動性,使得課堂的整體氛圍更和協,更具上向精神。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定能有更多精彩的表現,必定對今后的教學格局有更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