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教學為主要特征的學科,小學生科學素養、科學思維的培養,離不開科學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提倡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但是實際教學情況卻不容客觀。以下就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改善措施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育;科學實驗教學;問題;措施
序言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地位日漸突出。就小學科學教學來說,實驗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科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是通過實踐操作、實驗模擬的方式來進行展示。然而因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各種科學實驗的內容非常容易受到制約,實驗教學暴露出諸多問題,效果并不理想。找出問題、分析問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將是小學科學教師的首要任務。
1科學實驗教學對于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1.1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一切自然科學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沒有實驗,就算對中低年級的小學生,都難以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認識和辨別能力,也難以引導高年級學生認識各種自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變化規律和原因,于是就難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相反,有了實驗,學生認識自然現象就有了發現問題、分析成因的過程和假設、探究、驗證的發明創造實驗操作過程。
1.2利于強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淺,實踐經驗少,抽象思維能力不強,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思維對實驗的強烈依賴。因此,要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我們就必須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在各種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經驗,使認識不斷深化,從而獲得與科學有關的真知灼見。
2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透視
2.1教學與生活缺乏聯系
當前,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很多教師依靠主觀經驗開展教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脫離,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造思維的發展。
2.2合作學習實效性不強
當前,在具體教學中,一些教師雖然引入了合作學習模式,但也只是簡單的對學生分組,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實驗操作,并且沒有深入挖掘合作形式,致使合作學習效率低下、質量不高,沒有發揮其積極作用。
2.3探究能力培養不足
當下部分教師對于探究能力培養的重視不足,實驗教學的實踐環節都是讓學生按部就班的進行操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無非就是重復一遍教師的操作,缺乏有效的探究認知,制約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2.4實驗記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在小學科學教學實驗課堂上,仍有很多學生認識不到實驗記錄的重要性,存在只看重實驗,而忽略記錄的錯誤認知。這樣就會導致課堂效率降低,課堂實驗資源的浪費,對新知識的學習也有很不好的影響。
3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改善措施探討
3.1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立足于學生的需求,拓展的內容來源于學生,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能解決孩子的一個個為什么探究的內容,除了科學教材里的,還可以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如《沉浮》單元里有一個實驗,要求觀察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我們把胡蘿卜放入水中,發現它是沉的,但課本上卻說明胡蘿卜在水中是應該是浮的。這是怎么回事呢?都是胡蘿卜,按理成分大致應該是一樣的。出現不同的現象,可能在于同體積的胡蘿卜含水量的不同。為了弄明白胡蘿卜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學生打算采用蒸發水分的方法,用幾種胡蘿卜進行試驗,找出答案。由于問題來源于學生對身邊世界的思考,研究方法的選擇、對證據的分析和解釋、成果表達的方式等均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生真正掌握了探究的主動權。因其更富有挑戰性,因此也跟更能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3.2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科學實驗時最常用的組織形式,可以保證人人參與實驗。提高小組合作實效性的方法,就是要增強每個組員的責任意識。開展探究活動時,學生往往會因為分工的不合理而出現不及時探究、爭執不下的場面。為此,我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按號分工,組長輪流當,實驗輪流做,材料輪流管,成果輪流匯報,這樣給學生明確的分工,并對每個角色的職責加以說明,使得在實驗的過程中“人人有任務,人人都參與”。參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任務的驅動下,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組織,一個研究的組織,學會在分工合作中探究。
同時,教師為學生分組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和個性特點,學生的學習成績狀況,盡量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搭配方式,形成學生間互相學習的氛圍,通過合理的調配把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使小組合作真正有分工,有合作。
3.3引導學生進行學生自主實驗探究
正如上文所述,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否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科學實驗本身具有探究性,其能夠讓學生在提出生活事實的基礎上,對照已經構建的原有理念,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然后利用各種儀器、設備進行探究性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對教師來說,在實驗教學中應當給予學生充足的實驗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此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4督促學生記錄科學實驗結果
教師在實驗課堂上,不僅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并且安全的實驗、動員學生提高對實驗的興趣,也要督促學生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科學實驗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意義非凡,它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創新能力,實驗過程中,同學能否準確發現并且牢記實驗成果,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同學將實驗各項步驟以及不同階段的不同效果記錄在實驗手冊上,一邊實驗,一邊記錄,這樣不僅能保證實驗的有序進行,也能使同學在記錄過程中加深印象。
同時,教師也要及時檢查學生的記錄手冊,查看里面是否存在錯誤,務必確保實驗記錄準確無誤、面面俱到,才能提高實驗課教學的質量。
結語:綜上,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深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亦要跟上教改步伐,教師要深刻認識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結合教學實踐,總結教學經驗,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優化教學策略,不斷提高科學實驗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春艷.激勵探究體驗評價——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有效性例談[J].考試周刊,2018(31):7+62.
[2]蓋軍.小學科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微探[J].新課程(上),2018(01):66.
[3]王少霞.關于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8(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