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時
摘 要:社會的發展推動了農村外出務工的步伐,留守兒童由此產生,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關心愛護,其性格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一些問題,逐步突出的身心問題也阻礙了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根據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進行了適當的探究。
關鍵詞:班主任 留守兒童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前言
我擔任班主任十多年,每年接收的班級中都有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教導,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呈現著學習態度不認真,不遵守課堂紀律,甚至逃課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探究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也成為班主任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合作教育體系
針對留守兒童的性格缺陷,班主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增加對其學習生活的關心愛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以更加尊重、平等的態度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交流,理解留守兒童性格形成原因,為其健康生活、學習心態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在每學期開始之初,班主任可根據自身班級情況進行留守兒童調查表的構建,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狀況、愛好特長進行登記整理,進行完善的留守兒童檔案的構建,同時根據個別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檔案構建,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依據。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可定期組織班級同學進行班級會議的開展,利用班級會議這個良好的平臺,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促使留守兒童正確認識其父母外出工作的不易,并通過自律、自強的教育活動逐步提高留守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引導留守兒童進行正確學習發展目標的構建,實施正確的自身言行調控管理,為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依據。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可組織其他科任老師提高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愛護,督促留守兒童明確自身發展方向,促使留守兒童逐步跨越成長困境[1]。最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是社會正常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因此在保證班主任良好的校內教育的同時,班主任應努力爭取校外社會教育的參與力度,如通過邀請法制副校長、老黨員、社區等校外輔導人員對留守兒童實際情況進行定期文明普法教育,提高留守兒童的社會認識。
二、完善留守兒童自我展示平臺
留守兒童大多是與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戚生活,這些監護人員并不能像父母一樣對孩子采取及時全面的監督指導,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加多樣完善的自我展示平臺,為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利的依據。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班級內部開展各種集體活動,如道德講堂、中隊活動、舞蹈、兒童劇、愛心義賣等。同時結合童趣運動會、關愛周計劃、營養早餐計劃等集體活動,可以更加全面的對留守兒童進行關心愛護[2]。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除了組織豐富的集體活動為留守兒童構建自我展示平臺之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留守兒童的生活陪伴,為留守兒童提供精神的安慰,彌補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而缺失的安全感,如關愛周計劃。關愛周計劃即組織班級同學與留守兒童進行合作交流,讓留守兒童與班級同學成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學習,一起游戲,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來自小伙伴的關懷與溫暖,推動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大多性格較孤僻,而通過留守兒童自我展示平臺的構建可以有效發掘留守兒童優點,為留守兒童性格優化提供有利的依據。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一名留守兒童王海榮,王海榮智力不差,但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卑,經常不愿意上學,不愿意跟同學玩,但是他具有非常優異的籃球技術,在某次籃球友誼賽上由于其與其他幾個同學良好的配合默契,為我班友誼賽的勝利提供了獨特的優勢,所有同學都非常感謝王海榮,在比賽結束之后我鼓勵王海榮將籃球運動的精神運用到日常學習生活中去,并指定一個成績優秀的同學對王海榮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每個星期打電話與他的家長溝通,讓王海榮感受到老師、同學、父母的關心。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王海榮逐漸成為一名多方面發展的學生,期末考試拿到了優秀的成績,并獲得了由區教育局頒發的“思想進步之星”獎。為其他留守兒童的優異轉化提供了有利的依據。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育氛圍
愛是課堂教育順利進行的基礎和保障,因此班主任應正確認識愛心教學在班級管理中的正確作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大對留守兒童心理情況的觀察了解,從細微出發第一時間發現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第一時間采取相應措施解決。針對留守兒童出現的錯誤,班主任教師應以寬容的態度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進行優先對待,因為留守兒童因其父母不在身邊,各方面都比較差,尤其是在學習上,做家庭作業時,遇到不懂也沒有父母在旁指導。所以班主任要優先輔導留守兒童,在課堂上多提問、多觀察他們,并利用下課時間對留守兒童進行單獨輔導。同時讓留守兒童與其他同學進行友好交流溝通,全面營造溫暖溫馨的課堂教學氛圍,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提供有利的依據。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幾名留守兒童,通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這幾名留守兒童言行的觀察了解,結合其他學生的客觀評價,我總結了這些留守兒童的共性,即感情冷漠、內心封閉,且性格不太合群,缺乏與其他學生的交流溝通,學習基礎也不太牢固。針對這些問題,我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加大了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愛護,并組織其他同學與留守兒童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為留守兒童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渠道。隨著合作學習模式的不斷開展,我所在班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總結
綜上所述,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關心愛護,導致其自卑懦弱、內心封閉、情感冷漠,對于其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加大對留守兒童身心動態的觀察了解,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并通過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多層留守兒童教育關愛體系,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洪富. 點亮留守兒童心燈揚啟心靈成長之帆--淺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J].新課程:上, 2014(11):140-141.
[2]魯文明. 用微信點亮留守兒童心中的明燈[J]. 教師, 2017(14):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