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鳳云
摘要:本文以小學數學簡便運算為研究重心,通過介紹小學數學簡便運算的概念及價值,分析現階段學生簡便運算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最后提出相關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簡便運算;數學思維
一、小學數學簡便運算的概念及價值
在數學學科中,其推理、總結、歸納、比較等抽象思維的體現都需要通過運算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說數學運算是數學學科中最為重要與關鍵的內容,這一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同樣適用。在強調實踐性與應用性的現代教育中,運算不僅指向運算結果的正確性還指向運算的速度,也即是運算需以簡潔、便利為前提,也就是所稱的簡便運算。簡便運算對于小學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1.培養數學思維
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革推動了以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數學科目的教學上也由強調解題模型向培養數學思維轉變。數學思維是一種抽象能力,可以分解為觀察、猜想、推導、歸納、演繹、類比等能力,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夠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且能夠運用數學的概念、思維和方法,認識數學本質及數學各模塊之間的關系質。小學數學簡便運算能夠幫助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體驗數形變化,推斷知識點之間聯系,通過對多種解題思路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最為快捷便利的方式,體現著數學思維的核心—最優解思想[1]。
2.提高解題速度
簡便運算教學的出現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一種挑戰,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強調大量練習的重要性,即通過大量練習來達到自動反映目的從而提高解題速度,但小學生往往對這種模式接受度較低,因此效果并不好。簡便運算的提出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尋找學科內部及體系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并在此基礎之上用簡便運算思想進行串聯,采用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將數學題目進行轉化、簡化,從而提高解題速度,對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十分有利。
3.減輕學習負擔
數學課程標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表述為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將這種全面發展理念進行拓展后應當是以素質培養為目標,以自由為環境,身心全面的發展,體現著國家對小學生減負的關注。小學數學簡便運算教學大大提高了運算速度,能夠幫助學生節約用于數學學習上的精力與時間,將之用于自身的其他方面發展,間接地達到了減輕學習負擔的目標[2]。
二、小學數學簡便運算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小學數學簡便運算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習效率,但是就目前教學狀況來看,其價值并未發揮出來,歸根結底在于學生在使用時存在著以下幾種問題:
1.混淆運算法則
簡便運算的優勢在于學生能夠通過對公式的轉化快速得出計算結果,這就是教育心理學中所提到的學習的“舒適區”,學生會因為這個“舒適區”的存在而刻意將其他類似的題目向此種方法靠近。例如簡便運算中226÷20-26÷20=(226-26)÷20=200÷20=10或165×14+35×14=(165+35)×14=200×14=2800,是通過利用乘法/除法的分配率來輔助運算達到簡便的目的,而學生在學會之后往往對于120÷25-120÷5=120÷(25-5)=6這類題目做出錯誤的計算,就是為了尋找“舒適區”而混淆了運算法則的規定[3]。
2.忽略運算關鍵點
運算法則的錯誤使用是較為表面的可能出現錯誤,而更為深層次的錯誤則學生自身很難發現,這就使得學生即使應用了簡便運算,也不能夠得出正確答案。例如在解析“一只小猴子想要爬到樹上摘水果,這棵樹高達20米,小猴子白天可以爬4米,但晚上睡覺時會向下滑2米,那么請問小猴子需要幾天才能摘到樹頂上的水果呢?”在這道題目中學生會采用20÷(4-2)=10天的方法來進行簡便運算,但是這道題目的關鍵點是在于小猴子的爬行是分時段的,也就是在第第九天的白天小猴子就已經到達了樹頂。
3.未對規律進行總結
除以上兩點之外,簡便運算的關鍵點是在于對數學運算規律的掌握,這些規律有時只是對彼此的變形,而學生在應用簡便運算時只是就教師給出的方法進行練習,卻沒有下意識的對這些規律進行總結,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乘法分配律,對于除法依然適用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其實并未達到簡便運算的教學目的[4]。
三、優化小學數學簡便運算的措施
學生在簡便運算上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不足之處,面對這些問題應當如何對小學數學簡便運算教學進行優化成為關鍵,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對運算法則進行解析
學生對于運算法則的使用錯誤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只是對運算法則的使用方法進行教授,卻未對其為何能夠這樣進行運算進行解析。例如加法交換律中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但減法中卻不能夠如此使用,是因為加法計算的是將原本獨立的兩部分進行合并運算,這兩部分無論是1+2,還是2+1獲得的結果相同,而減法則是從一個整體中進行分離,其中首先需要存在一個主體,且這個主體的位置是不可以發生變動的。
2.引導學生進行題目分析
簡便運算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完成題目的快速解析,但前提是在正確的獲知題目的所有已知條件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進行題目分析,即數學中所談到的審題。例如上文所提到小猴子摘水果的題目,存在的已知條件是樹高20米,小猴子白天爬4米,晚上回落2米,這是三條已知條件,就需要在計算時考慮到全部三個條件,而不能將二三兩個條件進行合并考慮。
3.幫助學生完成規律總結
最后在簡便運算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還應當幫助學生完成運算規律的總結,例如加法交換律與乘法交換律具有共性,減法交換律與除法交換律具有共性,那么四種交換律的共同可使用條件為什么,單獨只能運用一種的條件為什么[5]。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簡便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技能與重要內容,體現著數學思維、創新思維,因此教師應當重視簡便運算教學,認真對現階段此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尋找相關優化措施,以使簡便運算能夠發揮其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葛恒麗.簡便不等于簡單——例談小學數學簡便計算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 2017(14):88-90.
[2]李柳英.小學數學“簡便計算”教學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J]. 小學教學參考. 2014(26):61-62.
[3]宋雨晴. 優化小學數學簡便運算教學的策略研究[J]. 小學教學參考. 2018(32).:57-58.
[4]王奕麗.靈活簡算,提高效率——談小學數學課堂的簡便計算[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4(24):56.
[5]胡述.淺談小學數學簡便運算[J].新課程(中). 2011(03):95.
(作者單位:河池市宜州區祥貝鄉古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