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弋扉 徐哲俊
【摘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理念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不斷加深,教育模式也變得更加現代化。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強有力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領域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本文主要探討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方面改革的策略,希望為當下旅游管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起到些許促進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教育 高校旅游管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23-02
旅游行業近年來在我國的發展非常迅速,對旅游行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因此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行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更加現代化專業化的培養模式也逐漸走進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課堂,如何將教學課程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培養出更多旅游行業的高素質人才是本文所探究的重點。
一、“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對當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應用
1.教學模式多樣化,有利于現代化專業人才的培養
旅游產業融合的本質特征是創新,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旅游產業的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1]。“互聯網+教育”使得學生學習的渠道和模式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學生了解當下信息技術發展,并結合專業知識開拓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的提升,同時“互聯網+教育”也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線下和線上的交流能力。這種教育模式對于互聯網產業同旅游行業的結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為未來旅游行業發展與突破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將同更具有科技性和創新性的課程技術相結合,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當下最新的技術手段,對未來旅游行業現代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是有一定益處的。
2.“互聯網+教育”使得學生學習方式,師生互動關系發生變化
作為使用新媒體的活躍群體,大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快,他們使用互聯網的各種多媒體平臺來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料,告別了只用書本學習的枯燥年代。網絡發展的突飛猛進使得網絡全面覆蓋隨時使用變成了可能,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獲取新信息。手機、平板電腦、學習機的使用使得很多學生告別了傳統的學習媒介“書本”。
二、“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育模式固化,缺少創新
當下許多高校對于“互聯網+教育”的認識還處于初始階段,對于互聯網的運用更多是在查閱資料和考試形式方面的,當下我國旅游院校的教學水平雖高,但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相對較低。許多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對“理論+實踐”的環節并未重視,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脫節,使學生對日新月異的旅游業發展和學術研究業態缺乏了解。
2.對學生自主學習,適應新型教育模式的能力提出挑戰
“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學生攝取的信息量變大,對于專業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擴展。區別于傳統課堂,在相對松散的課程學習環境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對于知識的吸取從以課堂為主的單向學習模式轉向更為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學生要更快地接受和適應這種區別于傳統課堂的新的教學模式。互聯網技術與專業知識的不斷融合對于學生接受大數據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好更快地適應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多樣化教學是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1.從傳統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轉變
新課程改革試圖構建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努力為課堂增添活力,互聯網+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展示學科魅力的舞臺[2]。建立在線答疑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平臺上在線或留言詢問,這種有針對性的問答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對旅游管理課堂進行創新改革,隨著虛擬現實技術日趨成熟,當下課程建設可以將學科內容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起來。旅游管理專業的許多課程更偏向于實踐,因此可以利用VR技術模擬例如酒店場景、世界各地旅游景區場景、航空場景、會展場景等等,即節省實地考察費用又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
2.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因材施教
高校旅游管理教學模式應不斷進行創新改革,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首次,可以采用學生熟悉的多媒體平臺進行教育課程改革,如在微信、微博等app上建立學習平臺,設定每日的學習任務,設立獎勵機制,對于完成情況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設立排名系統以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為枯燥的學習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同時公眾號可推送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相關消息與小知識,讓學生在輕松閱讀的環境下拓展一定的知識層面。另外,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心理適應性,應開設不同的課程以實現因材施教。例如,可將旅游服務禮儀課程分為酒店服務禮儀、航空服務禮儀、導游服務禮儀等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選擇,體驗不同課程的同時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把控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從而做到有針對性的跟蹤輔導。
參考文獻:
[1]楊彥鋒.互聯網技術成為旅游產業融合與新業態的主要驅動因素[J].旅游學刊,2012,(9):7-8.
[2]張立生.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114-117.
通訊作者:徐哲俊,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