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禎
【摘要】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時代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度,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育領域,教師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和多種方式來開展教學,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深度探索,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讓信息技術更好為數學課堂服務,從而更好把握重點,高效應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數學課堂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82-02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將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程有效整合,通過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信息技術應用的優勢
新課標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運用,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單一性、酷造性,讓數學課堂也變得豐富、富有趣味。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教育領域中,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的發展和改革,實現教學課堂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能夠創建有趣和真實的情景,這樣就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營造活躍、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著高漲的熱情,并且可以開設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學過程更加注重教學過程,這樣讓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相關的數學知識,還有學習數學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措施
1.制作微課程,讓學生更好把握學習重點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和數學知識的有效整合,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程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好把握學習重點。小學生非常好動,年齡比較小,自制能力有限,在數學課堂中很容易走神,而科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有限,學生不可能一節課45分鐘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重點內容時要保持高度集中,這樣就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讓學生把握學習重點就至關重要,教師在課前可以制作微課程,將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通過微課程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這節課主要講什么內容,并在這個階段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例如,在學習“表內除法(一)”第一課時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制作微課程,在微課程中展示教學重要內容,包括經歷平均分的含義、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東西的幾種不同方法。這樣教學內容就非常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這些方面的知識就能夠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聽課的效率。
2.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
數學學科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不理解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情況,數學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圖文并茂的特點,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形象化和生動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不僅如此,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大多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基本都是被動接受知識,這樣學生就沒有掌握知識的內涵,沒有學生積極探索和參與獲得知識并不牢固,學生不僅容易忘記,還有可能不會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顯然并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給學生的探究學習和思考創建情景和條件,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數學難點和數學重點,以取得良好的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教師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此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課件的演示,將多個1cm的小積木擺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為多少,寬為多少,構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明白長方形的長和寬相乘就代表了長方形含有面積單位的小積木個數,這也就是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過程,就能夠突破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將抽象的數學公式轉化為了有趣的動畫內容,讓學生更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高效利用信息技術來鞏固學習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發現學生學過的知識過幾天就忘了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并沒有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導致的。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很難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因此就具體表現為學生不能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學生學過的知識很容易忘記。所以,教師就常常需要對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復習,并讓學生通過做題來鞏固數學知識。但是這種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負擔增加了,但是卻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非常不利。因此,教師應該改變這種知識鞏固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學生深刻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而并不是淪陷于題海之中,讓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實踐操作以及猜想驗證等方式來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就能夠大大提高效率。這個過程培養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方式,遠比現成知識的直接教授更有效率。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相關內容時,當學生掌握了圓的周長計算方式時,教師不要布置大量的相關題目讓學生練習,而是直接通過多媒體展現一個大大的草坪,給出草坪的直徑,然后展現小猴子圍著草坪在鍛煉身體,小猴子每天要走2圈,問小猴子走了多遠的距離。通過這樣的題目,創建更好的條件,就可以引發學生主動深入思考,從而更好鞏固知識。
四、結語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程等形式讓學生更好把握學習重點,高效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突破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必清.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J]. 中小學電教:下, 2017,12(2):67-68.
[2]錢濼妃. 把握重點,高效應用——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4,23(18):138-139.